APP下载

阅读与悦读

2022-05-30刘云霞

家长·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文章语文

刘云霞

学生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任务,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真实、多元、个性的阅读观,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和喜悦,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主性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阅读同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1.丰富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情操。小学生在开展自主阅读时,能提高他们的素养,增长他们的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便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3.增加见识,拓宽思维。书籍中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在书海里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自然科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眼界,这对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日后学习有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语言能力,允许学生在日常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以后,教师就会让学生与文章主人公互换位置,进行思考,用自己的观点看待文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内容来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测试,提高语言能力。4.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以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较少运用有趣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这种教育现状,采取一些措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在知识海洋中自由漫游,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现状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教师多加重视。

(一)学生不喜欢自主阅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许多培训班,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很难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很难有兴趣进行阅读。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图书的范围太小

许多小学生自主阅读仍然只是阅读一些简单童话故事、科普、故事书等书籍,学生阅读书籍范围小,阅读面局限。学习教材的时候,教师只讲解重要段落,或让学生交流讨论,将文章分段落教学,导致学生很难从整体角度来思考,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分析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甚至在讲解完整篇文章后,学生还是感到茫然,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提高,甚至使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

(三)对小学生自主阅读引导不足

教师和家长都没有全面、系统指导小学生自主阅读,小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不认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对书本理解不够深刻。大部分教师都会根据考试内容来讲解,只练习考试的内容,让学生记住标准答案;并将课文思想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死记硬背,没有自己的思考,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认为自主阅读是枯燥的事情,读物的人文内涵和价值没有传递给学生。

(四)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足

小学生每年读的图书量比较少,因为小学生没有自由时间并且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自主阅读,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应对考试,几乎不让学生读,或者让学生自行浏览,就讲解文章知识,学生如果不熟悉文本,只通过教师讲解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学生缺乏自我探索理念与过程,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水平不高,导致学生无法独立思考,从而被动依赖教师的直接灌输,陷入恶性循环。

三、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措施

(一)创造情境,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从书籍中获得知识,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同一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并且理解能力、认知行为和思维深度都存在不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生成个性化的文本理解。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丰富自身情感,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想象文章中的场景,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语调。在朗读溪流风景的时候,必须用温和柔和的语调,在读狼的话语的时候,必须用急促有力的语调,让学生感受到狼的凶暴。读羊的话语时候,必须要柔和语调。通过阅读,将学生带入文章内容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阅读。在课堂上,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就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此顺利进入自主阅读。在小学语文课上,各个年龄层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要以这些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授课内容,营造出真实有趣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放松学生的身心,集中课堂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还原文本故事,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文本思想感情,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在引导读者阅读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不要将完整的内容讲述出来,可以使用多媒体这一有效的工具,让学生看到教材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说明,进行具体的教学,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仅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是学生阅读文章时获得阅读经验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填补自己知识上的空白,拓宽学生思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个性化教学能丰富学生涵养,增强学生素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小音乐家扬科》文章中,教师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扬科和我们年龄相同,他会怎么做?结合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独立阅读,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多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继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只有不断思考、阅读,提高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可在午读时间引导学生到校后自主开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相应书籍,广泛涉猎各类有益书籍,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丰富知识储备。此外,学生在家里也要以书为伴,开展“快乐阅读”“亲子阅读”活动,并写读书笔记,最后在课堂展评,颁发读书小状元等。学校还可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词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诵中华经典文艺汇演等活动。都将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引导

为了让学生能进行创意解读同时也能正确解读文本,教师必须在上课前认真设计课程。多媒体设备将文章内容、图片、文字和动画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设计生动的教育动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学生学阅读能力。教师选择不同的教育形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学生阅读想法。多媒体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读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读书过程可以参照课程要求,根据实际的认知情况来计划课程,学生可以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这一课,教师使用多媒体充分揭示了文章的难点,促使学生理解文章,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便于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外,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提高阅读能力。

(四)深入阅读,让学生理解教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课堂上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很难理解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很难接受复杂的语言和教育方法,很难理解文章的意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和学生交流,进行授课,扫除小学生的理解障碍,化抽象为具象,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并持续阅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在课堂中加强生字词的教学,理解字词含义,了解作者在正文中使用这个词的目的。同时,为了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应该和学生进行对话式的讨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交流,敢于提出质疑,以推动学生深入地进行阅读学习。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地寻找信息,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能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五)加强文化素养和课外阅读

要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光靠教师的指导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扩大学生阅读范围与知识面,通过课外阅读来强化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便于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加深文本理解,对社会与生活有一个新的认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性和学情推荐不同的课外书籍,学生可以了解各种领域的知识,拓宽小学生知识覆盖面。鼓励学生积极读书,帮助他们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有新的认识,从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总之,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阅读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

(六)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发言

要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就要延长学生阅读时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对文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段落和整体内容,但并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技巧与表达方法,以及学生通常掌握的分析和阅读技巧,学生的阅读习惯普遍较差,分析和理解能力没有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分析文章并总结段落的主要目的,还要教学生总结部分课程内容。不需要课外读书、背诵课本来积累知识,而是要积极、深入地学习。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发展也处于建构之中,因此有比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反思阅读过程,学生会有许多新的想法来理解这篇文章,教师要充分认同学生的观点,并给予正确的指导,通过少教多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七)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

要想保证阅读质量,就需要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技巧与方法,厘清阅读思路,保证阅读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用一种完整而简单的方式仔细阅读,由于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非常有限,细读文章是一个提高技能的过程。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细节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完成阅读任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让学生掌握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与手法。

四、结语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力受到限制。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充分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涵,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去感悟,将“阅读”变成“悦读”,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小学生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是小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