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2-05-30谭龙真赵彦宏

家长·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质量化学

谭龙真 赵彦宏

初中化学仅有一年的学习时间,学生需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两本教材的学习任务,还需要理解各种化学基础知识,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也就说明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本文将根据“双减”政策相关要求以及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在“双减”政策下落实高效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双减”政策概念

“双减”政策主要針对两个方面落实减负增效,分别是校外培训减负和校内教育减负增效。校内教育减负增效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管理教学秩序,有效杜绝校内培训和教师校外补课;2.切实减轻作业负担,减少重复性的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引导性,真正做到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3.优化校内教育,通过优化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落实高效教学。

自“双减”政策推出以来,初中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往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也就导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推翻应试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认识到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及素质教育要求提出了“双减”政策,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杜绝仅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课外辅导和繁重的作业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休息娱乐时间,并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积极回应社会的期盼,减轻家长负担。真正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既要效率也要质量

“双减”政策以及教育部门其他政策都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必须严格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目前,学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化学教学中应从源头做好教育启发工作,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课程,保障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全面发挥出校园基础教育的功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启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在课外利用更多时间消化吸收知识,运用多方位一体化的教学指导模式,真正做到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保障教学质量。

(二)课堂活动既要有效也要有趣

“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学校不应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但仍旧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为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这就需要进一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设计高效的教学策略,推动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新奇有趣的教学环节,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切实的收获,提高学生原本的学习水平和思维结构。这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让教学环节更加科学有效。

(三)课堂管理既要严格也要灵活

课堂管理过于严格和管理方式过于生硬,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意识的主要原因。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更加注重设计灵活的课堂管理制度,给学生创设一个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内驱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及看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完整的思维构建,提高学习质量。但是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仍旧需要落实课堂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灵活地设计管理方法,保障课堂管理的实施效率。

(四)课堂评价既要真实也要全面

应试教育中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这也就导致评价内容、评价结果过于单一,没有充分发掘学生自身优势,部分学生潜能被埋没。“双减”政策下明确要求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色,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堂评价过程中保障评价内容的真实性,使评价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还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多项指标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获得表扬的同时也能获得激励与启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化学课没有充分体现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学生在课堂上也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只是为了学习基础知识应对考试。长此以往,学生对化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无法运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还使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主体不明确

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为我国社会输送优质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长期以来,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考试成绩,没有将培养学生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失去了课堂主导地位,这也就导致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是依照“应试要求”展开设计,并不是依照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未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新颖

目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习惯于重点进行知识讲解,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主观意识较强,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很难真正做到生动有趣和灵活多样。这也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无法真正融入课堂氛围中,也不能有效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理念不先进

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化学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最大的困难是教育观念落后。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承担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希望利用仅有的课堂时间向学生传递更多知识,忽略了新教育理念的运用与实施。再加上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一些自有渠道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导致教育理念更新缓慢,无法适应教学改革。

(四)教学实验不丰富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空间、器材等条件限制,化学实验过于随意。一般教师都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真正动手实验,体会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知道,演示实验只是教学课件的一部分,属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所以实验课程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评价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为了获得教学反馈,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优化改革的有效方式。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价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过于追求功利性评价。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各种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批评学生为主,并没有指出学生自身优点,导致学生自尊心严重受挫,这也是目前教学评价不够完善的一种表现。

四、“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化学教学应更加注重趣味性课程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以一个轻松愉快的状态融入学习活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基于传统教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优化教学方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落实减负增效。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主动克服学习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加强学习思维的构建。比如,在学生对化学知识感兴趣的情况下,即便是教师不进行讲解,学生也会自觉地搜集一些资料和书籍了解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兴趣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非同小可的促进作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方式。初中生因为面临着较强的中考压力,平时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可以选择一种比较轻松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放松身心的良好效果。以“空气”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你能感受到身边的空气吗?你知道空气是长什么样子的呢?”提出问题情境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空气拟人作品,先给学生制造一个立体的“空气”形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特点,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空气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探索个人感受为内驱力学习化学知识。

(二)明确目标,制订科学学习计划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般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学生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学习。所以一直以来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保证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以“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在生活中的种类和用途,了解碳酸盐的特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次的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根据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以及某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比如,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盐的种类和用途;在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碳酸盐的特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在课后主动查询资料了解与盐相关的其他知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相互监督进行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计划能有效落实。

(三)加强联系,利用生活学习知识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对自己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化学教学应基于生活向学生传递实用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实践化特点,采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当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肥话题作为教学切入点。“现在很多同学都想要减肥,但是节食减肥之后反弹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吸收不到营养物质之后会启动‘自我防御系统,这种情况下就极易造成反弹,那么同学们知道摄取哪些营养物质既能保证体质健康,又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吗?”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学习教材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健康意识。

(四)实验指导,有效落实减负增效

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刚刚学习化学时经常会被各种新奇有趣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参与实验的机会极少,这也就导致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有机合成材料”为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张环保时装秀的时装照片,让学生分析其中所使用的材料。随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羊毛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辨别羊毛材料的真假。“这两块布料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羊毛衫,同学们知道如何判断羊毛衫是否是用羊毛制作的呢?下面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夹住两种羊毛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环境中了解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五)科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利用过程性评价、全面评价、多主体评价等方式有效落实评价反馈,通过评价反馈结果,优化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阶段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周期表现进行评价,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出学生在当前阶段中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优势,给予学生相应建议,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教师则应该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教学方案,促进学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必须全面优化教学结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质量化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