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理财误区

2022-05-30汪标

理财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保险产品误区收益率

汪标

理财是一项人人都在参与的活动,但很多人会陷入理财的误区,不仅没能通过理财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反而平添了许多烦恼。正确地认识理财、了解理财,才能让我们走出理财误区。

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一位脱口秀演员讲述了自己的理财经历:他跟着同事买股票和基金,结果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不少。最后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你不理财,财是不会离开你的!”

现实中,和这位演员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越理财,财富反而越少呢?其实,这并不是理财的错,而是人们對理财的认识不深,经常会落入理财的误区。

不知道什么是理财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理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发财。他们认为,能赚到大钱的人就是理财高手。于是,他们会以追求财富的短期增长为目标,就像那位脱口秀演员那样,把资金投入股市等高风险的投资中去。

遗憾的是,股市的收益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出现短期亏损的概率非常高,一旦赚快钱的目的没有实现,反而亏掉了本金,他们就会得出“你不理财,财是不会离开你的”这样的结论。

理财的本质是追求现金流的平稳,它鼓励的是控制风险和降低风险,而发财就是要敢于冒险,冒极高的风险。比如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拿出了自己的购房款,孤注一掷地押宝电商这条赛道,最终他取得了成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马云的故事的确很励志,像马云一样放弃购房去创业的人也并不少见,但真正成功的却并不多见。很多创业失败的人,可能这辈子都买不起房了,而不创业,他们可能会坐拥一套升值了10倍以上的房产。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还有些人,把理财等同于投资,这样的看法同样是不准确的。的确,在理财的过程中,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投资并不是理财的全部,理财还包括消费与风险保障。

投资的目的是为未来获得更多可以消费的资金,而聪明的消费行为可以让你花更少的钱享受同样品质的生活。未来需要花费的金额少了,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就降低了,收益率降低,风险也随之降低,理财的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了。

很多人在理财前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他们在理财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还说那位脱口秀演员吧,他的理财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并不知道。脱口秀这个行业近期比较火,部分明星脱口秀演员的收入也大幅度提升,钱多了就要投资股市吗?

在他的表演中,我看不出他为什么要买股票。或许有人会说,理财就是为了要让财富保值增值,为了要跑赢通胀。这个理由看上去非常合理,可这是投资股票的理由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0年到2021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值仅为2.18%,哪怕是存银行的定期储蓄,也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有人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数据不以为然,他们抛出了以M2增速为通胀标准的说法,按过去20年M2的年均增速14%计算,又有多少人的投资收益率能跑赢这一数值呢?不过,跑不赢M2的增速又怎么样?和自己相比,我们比20年前活得更差了吗?答案显然不是。

而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求1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就必须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高风险投资中去,就必须承受可能出现的较大亏损,就必须让自己的生活处于不安定之中,大家可以问问自己,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理财说到底就是我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你想过安稳的生活,就选择较低风险的投资,适当降低对生活品质提升的要求;你想过更加富裕的生活,就需要牺牲一些眼前的消费,并要敢于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确定了具体的理财目标,比如买房、买车、结婚、育儿、养老等,再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加上适当的聪明消费,就能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错误的理财方式

在选择理财方式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走入一些误区。比如,你一定听说过“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这是对资产配置最简单明了的解释。理财师也经常会提供一些所谓的资产配置模型给大家,这些模型看上去很专业,但仔细研究一下,全是千篇一律的配置比例,并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理财需求,将资金分配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理财产品中去。

还有些人过分看重投资产品的历史业绩,全然不考虑历史业绩是如何取得的。比如,有的基金经理通过押注单一赛道的投资,在短时间内业绩大幅提升,一跃成了明星基金经理,并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然而这样的投资行为风险非常高,一旦风口消失,此类基金的跌幅往往会比较大,高位进入的投资者将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也有一些投资者过于保守,任何有可能出现亏损的产品都不投资,资金主要放在银行吃利息,在存款利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他们的理财收益只会越来越少。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投资产品的收益率都存在波动,但从长期的效果看,能跑赢存款利率的产品还是占大多数,大家不要因为害怕亏损而放弃可以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

除了要关注投资品的盈亏外,我们还要关注投资品的流动性。一些投资品尽管价格会上涨,但流动性欠佳,在我们短时间内需要钱的时候,这些产品很难变现,所以我们在投资前要慎重考虑。比如房产,过去20年,国内的房价普遍上涨,买到就是赚到。可在如今高房价的背景下,房产的流动性大幅度降低,变现不再像前几年那么快,有的房子在房产中介处挂牌1年以上,也难以成交。如果在买房时没有做好充分的资金安排,就算房子未来还会涨价,你也未必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买了保险不等于万事大吉

和投资与消费相比,人们对保险的认识更加肤浅。为什么要买保险?很多人并不清楚。有的人只是看了一些宣传材料,并没有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具体条款,盲目地认为保险产品的收益率比国债和储蓄高,就选择了投保。

实际上,保险的本意是抵御风险事件发生时的财务损失,它不是万能的,买了保险也不能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在购买前,一定要了解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选对保险产品。在具体投保时,更需要关注的是保额,而不是保费。虽然理财师经常会建议你拿出10%以上的资金来买保险,但那些保险大部分是投资性保险,保障功能并不强,在资金有限的时候,还是要以消费型保险为主,用尽可能少的保费支出,获得尽可能高的风险保障额度。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详细介绍理财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过上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误区收益率
冬季洗澡的误区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