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

2022-05-30姬忠刚

家长·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师应实验教学

姬忠刚

相对于其他初中科目,物理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基于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当前,时代不断发展也给教育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相关教育人员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各个学校也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并对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显著提高教学水平。但仍有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只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题,而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致使物理教学缺少实际意义。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借助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强化学生操作能力,最终灵活应用各种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实验的操作流程,增强学生物理能力。例如,在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设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其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能使操作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材包含很多物理实验,但很多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而忽略这一部分教学,只是口头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教材具体内容。针对这一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让所有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讨论,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找到问题讲解方法。探究过程中,教师会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使其能在探究过程中学到更多内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当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教师会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会过多要求学生,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学会相信自己,确保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内容。另外,物理实验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误差,导致学生每次实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别,此种情况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渴望找到最准确的答案。不仅如此,当学生独自开展实验时,会严格按照按教材内容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操作,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实验结束之后,教师会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仔细评价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严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由于物理科目难度较大,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吸收所讲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降低,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今许多教师将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入课堂教学,物理教材包含较多的实验,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如在学习“声现象”这一章节内容时,为了避免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几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杯子,之后在课堂上倒入不同的水量,再轻轻敲打杯子。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反问学生每个杯子发出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仔细进行观察,对物理实验产生较高的好奇心,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物理课程涉及领域较多,包含数学、英语、语文等多个学科内容,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并且很容易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一些物理实验不能按时进行,影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探究性实验则不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为学生示范简单有趣的实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不再被动学习,而且主动加入物理学习,敢于面对困难。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按照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无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影响学生创新能力,降低其学习积极性。而若想快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改变实验形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这一内容时,教师应通过利用物品为学生演示光的折射这一过程,并让学生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之后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本堂课教学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应进行过多的干预,否则会让学生思维受到干扰,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初中物理课程来说,教师若想显著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应利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物理理论性较强,并且知识比较抽象,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主动进行学习。而适当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改变课堂氛围,让学习更具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通过借助此种教学方法,教师能更好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全方位研究,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仔细展示实验的具体流程,并邀请学生加入实验示范环节,增加师生互动次数,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还能使其改变对物理的看法,发现物理课堂的魅力。另外,在进行探究性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观察实验过程,及时发现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六)强化学生观察能力

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忽略学生的观察能力,导致学生不能体会物理实验的意义,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基于此,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将探究性实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物理实验。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材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开展针对性的探究活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观察沸腾气泡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教学难点内容进行理解,熟知物态变化的基本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显著增强,为提高物理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科学合理地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都能独自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可发现物理学习的方法,快速完成实验任务。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熟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利用当前先进技术,主动向他人询问物理学习的方法,并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巩固物理知识。不仅如此,在观看其他同学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能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其实验中错误的地方,并可以在自己实验过程中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形成探究意识,显著提升物理实验能力。基于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其思考能力。同时,应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师生互动次数,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与学生深入研究物理实验,确保探究性实验顺利完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明确教学目标

物理课程含有大量的实验,不仅增加教学难度,还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使其对物理产生排斥心理,不喜欢上物理课。基于此,在物理课程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保持耐心认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使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但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明确课程安排,合理应用现有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另外,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布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并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和研究,使其学到更多的知识。此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巩固物理知识,加快教学进度。

如在学习“凹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应适当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学生大量研究的时间,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可以利用相关教材资料,以及课外资源,深入探究凹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合理控制物理现象,了解教学重点内容,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

(三)根据学生兴趣引导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保持较高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较高的兴趣,并且能端正学习态度,当其发现物理学中存在的乐趣时,会保持充足的耐心,认真听课。由此可见,学生兴趣爱好是极为重要的,其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学习新课程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为了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应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当前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现有资源,设计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并要重视实验难度的控制,避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出现,影响教学进度。另外,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确保实验可以顺利开展,并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学习“浮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都能加入课堂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四)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

伴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各个地区逐渐开始教育改革工作,并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将探究性实验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其创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其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灵活应用所学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改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投入适当的资金,引进多媒體教学设备,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流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好备课工作,掌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大量与摩擦力有关的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充实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摩擦力基础知识,了解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帮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到网络上查找有关内容,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吸引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根据视频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自主讨论。不仅如此,教师若想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探究性的教学问题。如在学习“密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向水里加石头,水面会上升?”这类问题。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实验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强化其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掌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策略,不断转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引导,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应用价值。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师应实验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