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语篇能力发展的中学英语阅读CSLA教学路径探究

2022-05-30史亚辉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阅读教学

史亚辉

【摘 要】语篇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促进学生语篇能力发展的阅读教学路径是每位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文章依据课程标准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界定语篇能力的内涵,建构促进语篇能力发展的CSLA教学路径,并基于具体课例阐释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CSLA教学。

【关键词】语篇能力;阅读教学;路径探究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1]2。为落实核心素养,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课標》还指出,语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强调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1]29。因此,探究如何促进学生语篇能力的发展是每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

二、语篇能力的界定

语篇能力首先作为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被提出[2],但其主要方面是连贯与衔接[3-4],可是仅从连贯与衔接的角度去理解语篇能力是不全面的。人们运用语言实现社会功能时,不仅涉及人们如何把语言单位组织起来表达完整的意义(语篇功能),而且包含人们运用语言表达主客观世界的各种经历(概念功能)和运用语言表达交际参与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意义(人际功能)[5]。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篇能力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语境,因此,语篇能力应涵盖多个维度,是人们运用语篇知识在特定语境下理解和创造意义的综合能力。

语篇能力以语篇知识为基础。语篇知识就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的知识[1]26,包括语篇结构、语篇意义和语篇运用[6]。语篇结构包括宏观组织结构,如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部分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等,以及微观组织结构,如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信息展开方式等。语篇意义主要指语篇的主题意义和作者态度。语篇运用指语言使用者如何依据社会文化语境和交际意图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语篇知识在语篇理解和语篇表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有意识地渗透语篇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更好地理解语篇。

语篇能力的核心是对意义的理解和创造。其中,语篇理解既包括对语篇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表层理解,也包括对作者意图和实现手段的深层理解。表层理解是对语篇所实现的概念功能的理解,即理解语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等。深层理解包括两个层次:(1)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作者建构了怎样的一种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也即对语篇所体现的语言的人际功能的理解;(2)作者为实现其交际目的使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也即对语篇所体现的语言的语篇功能的理解。《课标》强调,教师要研读语篇,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回答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再设计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与理解相对应的是意义的创造,即语篇表达。语篇表达主要指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目的。语篇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语篇表达首先要言之有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对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或者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方式等发表观点。这是语篇表达的第一个维度——内容。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借助衔接手段等方式提高其表达的连贯性,形成结构完整的语言输出,这是语篇表达的第二个维度——逻辑。另外,语篇表达依托于以语言为主的载体,但不局限于语言。比如,在书面表达中,人们可以借助图标、表格等表达意义;在口头表达中,人们可以借助表情、手势等表达意义。这些意义表达的载体我们统称为符号,但为了避免使用大量晦涩术语、便于理解,本文依然将语篇表达的第三个维度用“语言”来代替。因此,语篇表达涉及三个维度:内容、逻辑和语言。

此外,本文还认为随着语篇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也会有相应的变化。Rubin提出成功语言学习者的七个假说,如他们更乐于并擅于猜测、勇于表达、更包容,等等[7]。因此,本文认为随着学生语篇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情绪、动机和态度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学生语篇能力得到发展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可能会更强烈。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语篇能力是语言使用者运用语篇知识理解语篇,对语篇做出回应,并建构意义的能力。随着语篇能力的发展,语言使用者的情绪、动机、态度等语篇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以语篇知识为基础,以语篇理解和语篇表达为核心,以语篇情感为升华的语篇能力框架(如图1)。

三、促进学生语篇能力发展的CSLA教学路径建构

基于本文所提出的语篇能力框架,促进学生语篇能力发展的教学应在渗透语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融合语言、思维和文化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意义建构的逻辑结构、作者所使用的语言手段、语篇背后的意义及对读者的启发等。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促进学生语篇能力发展的CSLA教学路径。

1. C—内容(content)

理解语篇内容是开展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学习的基础。语篇内容即语言所体现的概念意义,也即语篇具体讲了什么事情。比如,记叙文中涉及的谁(who)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因什么原因(why)以什么方式(how)对谁(whom)做了什么事(what)以及出现了什么结果(what)。

2. S—结构(structure)

梳理文章结构是将作者逻辑思路可视化的一种有效途径。Grabe认为阅读理解能力取决于读者的语篇结构意识[8]。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厘清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3. L—语言(language)

语言是语篇表达意义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达具有不同的交际效果。人们在语言所提供的意义潜势系统中进行选择从而实现特定语境下的交际目的[9]。因此,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能更好地把握语篇的语言特征,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

4. A—态度(attitude)

无论何种体裁的语篇都会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只不过有些体裁,如记叙文或议论文,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而有些体裁,如说明文,会将作者的态度表达得更隐晦。在前面几个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作者的态度,即探究语言所体现的人际意义。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文中觀点、人物、事件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内容结合自身经验发表观点,实现与语篇作者的对话。

四、例析CSLA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北师大(2019)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Lesson 3“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讲述了大学生张天毕业后选择去贵州支教的故事。该故事展现了张天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主题意义在于通过张天支教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个人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本课在《课标》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指导下尝试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基于CSLA进行阅读教学探索。学生通过问题引导和概要总结活动形成对语篇的基本理解;通过文章结构的梳理将行文脉络可视化,关注文章中体现张天情感变化的表达,了解作者实现写作目的的语言手段,从而实现深入语篇的理解;通过发表对张天人生选择的看法、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陈述对实现人生价值方式的个人观点等活动评价和赏析语篇,实现超越语篇的理解。

(一)获取基本信息,把握语篇内容

语篇基本信息的获取是形成对语篇表层理解的前提。教师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帮助学生获取基本信息,把握语篇内容。围绕主题创设的语境,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语篇的基本信息,形成对语篇内容的表层理解。在实践中,教师借助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自由发表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并结合标题推测语篇内容。预测后,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语篇的基本信息。

(1)What did Zhang Tians parents want him to do?What did his friends do?

(2)What did Zhang Tian do after graduation?Why did he make such a life choice?

(3)What trouble did Zhang Tian meet?

(4)How did Zhang Tian change the situation where he worked?

(5)What did Zhang Tian decide to do after a year?

学生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张天故事的基本信息,包括父母的期待和同龄人的人生选择、他自己的人生选择及其原因、所遇到的困难、为改变支教地区的困难所作的努力及支教一年后的决定。然后,教师设计概要总结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语篇基本信息的理解,为后续深入语篇的理解做准备。

(二)梳理行文脉络,厘清语篇结构

梳理语篇行文脉络是理解语篇意义建构逻辑的有效途径。结构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组织语篇内容,建构语篇意义的心智表征[10]。教师可以根据语篇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将语篇结构可视化,如段意匹配、思维导图等。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适当降低该环节的开放性和难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挖掘语篇内涵。可以设计与段落大意匹配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后概括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相应板书,将语篇结构可视化(如图2)并为后续分析语言特征的活动奠定基础。

(三)分析语言特征,推测语篇意义

1. 关注典型表达

语言是意义表达的载体。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表达意义,实现交际目的。因此,分析语言特征就是分析语言背后所体现的作者的表达意图。在张天支教的报道中,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张天在支教的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先根据文本表述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所运用的典型语言表达。如针对A typical day部分,提出“What was Zhang Tians life was like as a typical day for a volunteer teacher?”;Reason部分,提出“For what reason did Zhang Tian apply for and become a volunteer teacher?”;Difficulties部分,提出“What things did not live up to Zhang Tians hopes?”;Changes部分,提出“What changes did Zhang Tian make for his students and the village?”。然后,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检索信息思考问题,完成检索图(如图3)。最后,教师完善板书,呈现学生的活动成果(如图4)。

2.挖掘情感价值

基于作者所运用的典型语言表达,教师对其背后所体现的人物情感进行追问“What feelings do you think Zhang Tian had before he went to the village,when he was there and after a year in the village?”,让学生推理判断。比如,学生根据“wanted to start a new lifestyle、met wonderful teachers、was inspired by them”等推断张天去支教之前怀揣着“inspired、excited”等情感;当他看到“much smaller classrooms、dusty and muddy playground”等艰苦环境时,情感是“disappointed”的。教师根据学生对张天各阶段情感的推断完善板书(如图5),呈现人物情感。

(四)联系生活实际,阐述观点态度

联系生活实际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进行鉴赏是超越语篇的思维活动,是读者与语篇进行有效对话的必要环节。针对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不仅能够加深其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在该课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分别从张天的人生选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三个角度设置问题供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观点,并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提供相应的语言支撑。所设置的问题及相应的语言支撑如下: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方面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然后再跟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比如,有学生认为张天做出了很好的人生选择,因为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通过自身努力帮助了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取知识,帮助当地村民改变现状。也有学生提出,支教一年后张天在了解当地情况的基础上,他如果能够号召更多的人、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或许能为贫困地区做出更大的贡献。学生通过这样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发表对该语篇所蕴含的主题意义的观点和看法,积极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开展深入学习,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结语

通过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以语篇知识为基础、语篇理解和语篇表达为核心、语篇情感为升华的語篇能力的发展,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如何促进学生语篇能力的发展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的重要探索。教师可以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遵循本文所提出的CSLA发展路径,根据语篇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语篇形成由浅入深的认知和理解,并对语篇所体现的主题意义等发表观点和看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CANALE M,SWAIN M.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 (1):1-47.

[3]BLOOR T. BLOOR M.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M]. 2nd ed. London:Routledge,2013.

[4]苗兴伟.语言学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5]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1994.

[6]苗兴伟,罗少茜.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圈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9):1-5.

[7]RUBIN J. 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J]. TESOL quarterly,1975 (1):41-51.

[8]GRABE W.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mov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9]胡壮麟.语言学教: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GRABE W. 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mov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中职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