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创企业成长路径与演化过程

2022-05-30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成长路径

【摘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 如何突破“新生劣势”的困境, 实现高效优质成长, 是新创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为一项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 知识资本是新创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增加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 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演化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 构建“知识资本—成长过程—成长结果”理论框架, 分析知识资本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 在此基础上, 依据不同成长阶段下企业知识资本的存量及结构特征, 阐释新创企业成长路径的演化过程, 进而揭示新创企业成长的“过程黑箱”, 为新创企业成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理论依据, 为创业者如何结合知识资本结构选择成长路径提供模型参考。

【关键词】新创企业;知识资本;成长路径;路径演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21-0029-6

一、引言

新创企业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 一向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1] 。 新创企业的创立和成长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此, 政府大力推动政策创新、提供资金补贴, 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新创企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 受新进入缺陷的影響, 新创企业往往面临过程不确定性高、合法性不足、规模不经济等问题, 缺乏成熟企业所拥有的战略、资源和能力[2] , 致使其成长能力较弱、存活时间较短、创业失败率较高。 在此背景下, 新创企业如何突破“新生弱性”与“小而弱性”的双重约束[1] , 实现持续成长, 是创业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资本已然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贡献日益突出[3] 。 资源基础观表明, 企业的竞争优势受到组织内宝贵、稀有、独特且难以模仿的资源的影响。 一般而言, 知识资本代表具有此类特征的资源, 在决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知识基础理论认为, 企业的知识基础以及创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知识资本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 能为企业带来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此外, 当知识资本随着外部环境的演变生成动态能力时, 这种竞争优势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 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 知识资本与企业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正相关, 知识资本有助于新创企业提升绩效。

鉴于新创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众多学者对其成长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 主要集中在创业者个人特征[4] 、资源管理[5] 、企业战略[6] 等方面。 现有文献普遍认识到资源和能力对于新创企业的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缺乏从知识资本视角进行的探讨, 知识资本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未得到深入剖析。 因此, 以新创企业作为研究主体, 将知识资本和企业成长置于同一研究视角, 揭示其中的影响关系与内在机理对完善现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演化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 按照“知识资本→成长过程→成长结果”的逻辑, 研究知识资本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机理, 并进一步解析新创企业成长路径的演化过程, 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相关文献综述

1. 知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 Galbraith于1969年首次指出, 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 是一种动态的资本, 而不仅仅是纯知识性的静态资产。 随着研究的深入, Stewart[7] 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 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 国内学者薛明慧等[8] 也支持这一观点, 认为知识资本是动态变化的,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关于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 形成了二元论、三元论和多元论等观点。 受到普遍认可的是Stewart提出的“H-S-C”结构, 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 其中: 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结构资本体现为人力资本表达、授权的支持性基础设施, 以及促进组织内知识流动的结构和文化; 关系资本包括嵌入组织关系中的知识价值, 主要是指与公司建立关系的人群和网络。 知识资本的各个要素间是互动的, 存在着相互转换和协同作用关系[9] 。

本文认为, 知识资本是企业内部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并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资源。 对于其构成, 在借鉴三元论观点的基础上, 考虑新创企业的创新特性, 将技术资本从结构资本中分离出来。 其中, 技术资本是企业拥有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技术资产, 包括专利、专有或非专有技术、自主研发资产和软件等[10] 。 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独特资源, 主要体现在劳动者身上。 人力资本具有较大的增值潜力, 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保障, 而技术资本是企业成长的直接驱动因素, 四个维度通过交互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效益增长。

2. 动态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Teece等[11] 最早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 即企业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此后, 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组织管理视角下, Ambrosini等[12] 认为动态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捕捉能力和转换能力三个维度, 它们可以促使企业升级其普通能力, 并利用这些能力努力实现高回报。 卢启程等[13] 指出, 企业动态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能改变和开发作为运营能力的创新能力, 并将其划分为感知响应能力、整合利用能力以及重构转变能力。 Cepeda等[14]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 提出动态能力可以通过知识资本得以发展, 并在实证研究中将其划分为感知能力、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和协调能力。 姚艳虹等[15] 认为, 知识结构是动态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知识活动能促进动态能力的形成, 实证研究一般从知识感知、利用及再配置三个方面对动态能力予以度量。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研究, 本文认为动态能力包含三种: 市场感知能力、学习吸收能力以及变革创新能力。 具体来看: 市场感知能力指企业对外部机会的感知以及规避威胁的能力; 学习吸收能力指企业通过获取、吸纳、转化和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来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变革创新能力指企业对已有观念、结构及惯例进行重构和创新, 并应用于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

3. 新创企业成长。 新创企业是从建立到成熟期间特有的企业形态, 具体是指以創新的方式重组现有知识并投资于研发等风险活动的新企业[16] 。 与传统企业相比, 新创企业的成长独具特性。 由于缺乏完整的绩效记录及成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新创企业很难通过交易获得外部资源, 多数新创企业都陷入“新生弱性”与“小而弱性”的双重困境。 其中: 新生弱性表现为外部合法性不足, 不利于开发市场机会、获取外部资源, 使得大多数新创企业仅是昙花一现; 小而弱性主要是指企业成长极具不确定性, 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缺乏充足的人、财、物, 且面临相对较高的管理费用,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从而在各方面的能力比成熟企业弱。

新创企业如何得以成长, 现有文献基于演化视角、熊彼特创新视角、资源视角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 演化理论认为企业成长的方向和模式取决于“惯例”, 企业成长过程是遗传、变异、选择不断循环的过程。 马鸿佳等[17] 指出,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 惯例可以维持频繁的业务和经营活动, 是企业成长的关键。 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 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 很好地诠释了微观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差异。 徐可等[6] 也发现实施创新驱动能提升新创企业绩效、维持其可持续竞争优势。 基于资源的相关研究认为, 创业活动是对资源合理配置以完成价值创造的过程。 有学者以资源的稀缺性、异质性等为切入点, 将资源基础论、知识基础论及动态能力理论等引入创业研究中, 提出新创企业可以跨越组织边界搜寻关键资源, 将其整合吸收后扩充组织的知识库, 从而提升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2] 。

4. 知识资本与新创企业成长。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知识资本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机理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 Xu等[18]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证实, 知识资本对财务绩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阐释了知识资本在新兴经济体中创造价值和可持续优势的作用。 从构成要素来看, 与创业企业成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人力资本, 创业者年龄、人际关系、人格特征等均正向影响企业的成长[4] 。 结构资本是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 王馨博和高良谋[1] 的研究提出, 组织韧性能使新创企业具备持续变革的动态能力, 是新创企业转危为安的关键力量。 蕴藏在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资本也是推动新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王庆金等[19] 发现社会资本能显著提升新创企业绩效, 并且创业拼凑在两者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关于技术资本的作用, 王京和罗福凯[10] 认为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属于互补性资源, 二者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共同助推企业成长。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 现有针对知识资本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也存在一些不足。 其一, 关于研究对象, 现有文献多聚焦于大型、成熟企业, 对新创企业的延伸研究不足。 其二, 对企业成长路径演化机制的研究较为缺乏。 现有实证分析多把企业成长简化为静态的过程, 而实际上新创企业成长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 形成的路径有多种, 静态研究不足以揭示这个过程。 其三, 已有文献主要关注知识资本的某个要素, 如创业者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而没有系统研究知识资本整体及其内部各要素的结构变化与企业成长路径演化及选择的关系。 因此, 有关知识资本存量及其结构对企业成长, 尤其是新创企业成长路径的具体作用方式和机理研究尚不完善。 本文在知识资本视角下, 探讨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 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知识资本的存量及结构特征, 阐释新创企业成长路径的演化机理。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试图揭示新创企业成长的“过程黑箱”, 为新创企业生存与成长提供理论支持。

三、基于知识资本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模型构建

企业是一系列资源所构成的系统, 由于对资源的处理能力不同, 各企业才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波动增强、市场瞬息万变, 新创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加剧, 如果不能有效应对, 就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超越。 在不确定环境下, 动态能力直接影响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 资源是能力的载体, 作为一项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 知识资本是稀缺的且难以模仿的, 其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动态能力的发展和演化路径。 较高的知识资本使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具备良好的外部适应能力和内部调整能力。 能力是绩效的来源, 快速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 同时又有助于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 是知识资本的凝聚和升华。 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新创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就需要对知识资本进行动态管理, 形成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由此可见, 新创企业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知识资本和动态能力耦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进行更具体的分析, 本文从知识资本视角出发, 构建了新创企业成长模型(如图1所示)。

创业者是新创企业建立的起点, 因而创业者的认知、经验等人力资本是创业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 具备高人力资本的创业者, 其市场感知较为灵敏, 能通过与外部组织的接触识别并利用机会, 从而获得关键资源来提升经济效益。 此外, 人力资本还体现在企业员工身上, 包括员工知识和技能等, 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干中学等途径获得。 相较于其他知识资本, 人力资本不仅难以模仿而且极具活力, 这种特性使得人力资本丰富的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中占有比较优势, 有利于实现持续成长。 结构资本是支持人力资本表达、授权的基础设施, 体现为组织惯例、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等, 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价值创造提供制度保障。 良好的结构资本可以感知客户需求、洞察同行行动、紧跟市场趋势, 提升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 同时能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组织变革和战略调整, 形成高层次的动态能力, 最终通过资源的快速、合理配置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关系资本是结构资本的外延和扩张, 主要是指企业对网络关系、营销渠道、公司品牌的管理与维护, 表现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20] 。 有价值的关系资本可以强化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合作, 获取外部信息、弥补内部资源不足,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 实现价值共创。 技术资本以人力资本为支撑, 对产品和服务有直接驱动作用, 其表现形式为研发过程运用的专利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 技术资本的不断投入可以转化为企业实际生产能力, 通过促进产品更新与改进, 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有效产出, 以此建立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而实现效益增长和价值增值。

基于以上论述, 本文认为新创企业成长实际上是通过积累和创新知识资本, 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进行价值创造, 从而实现螺旋上升的过程。 知识资本决定了新创企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方式, 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是驱动企业成长的关键力量。

四、基于知识资本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演化

1. 新创企业成长路径。 知识基础理论认为, 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 既有的知识资本存量及结构本质上决定了其成長速度、方式、规模等, 进而演化成不同的成长路径。 本文依据企业知识资本、成长速度的差异, 将成长路径分为三种: 渐进式成长路径、跳跃式成长路径和阶梯式成长路径。 渐进式成长路径是指企业主要基于内部资源对产品、技术和服务等进行不断优化, 实现稳定成长。 这种路径下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对资金、生产资料等要素的逐步积累, 以求在市场上生存下来。 跳跃式成长路径是指企业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较为丰富的资源, 谋求大幅度、快速成长。 这种成长路径的核心是质变, 即通过对产品组合、市场布局、技术研发及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颠覆式的变革, 以求充分甚至超常把握市场所出现的机遇, 满足高速发展的需要。 而阶梯式成长路径是指企业在追求适度成长速度的同时, 注重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补充。 当出现新一轮增长机会时, 企业就借助所积累的资源和能力来获得更大幅度成长, 以此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基于知识资本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演化过程。 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演化, 是成长路径随着知识资本的演进动态调整的过程。 路径演化现象的存在表明, 成长方向、速度和边界是随知识资本的存量与结构系统变化的。 通过路径演化, 企业实现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 从而保证组织的竞争优势得以承接和增长。 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可以依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研究成长路径与知识资本的动态关系。 在创业实践中, 企业在任一时期都有可能走向衰亡, 将衰退期或者死亡期纳入企业生命周期最后阶段, 并不利于指导企业的成长。 因此, 本文参考李建钢等[21] 的研究, 将新创企业成长阶段划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蜕变期。

鉴于新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资本存量及结构不同, 本文参考田先钰和王晓[22] 的做法, 构建了立体的“知识资本四元主体模型”。 在该模型中, 下部为基底元素, 顶端为主导元素。 人力资本用H表示, 技术资本用T表示, 结构资本用S表示, 关系资本用R表示。 为了直观地阐释各路径间的演化过程, 构建了知识资本与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演化关系图, 如图2所示。 图中函数曲线的移动表明了知识资本组合方式的差异对企业成长路径带来的变化。

(1)从初创期开始到成长期, 即从a点过渡到b点的过程, 在人力资本的主导下新创企业采取渐进式成长路径。 在这一时期, 大多数新创企业利用相对简单刚性的组织架构和创业者集权式的管理来完成企业设立及进入市场。 创业者处于创业活动的中心, 因而创业者认知、经验及技能等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的核心, 其他三个维度的知识资本处于原始积累状态。 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创业者, 通过对国家政策、市场机会和用户需求的灵敏感知和准确分析, 及时开发并获得利基市场, 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而技术资本较为薄弱, 企业主要通过技术模仿来开发产品, 在市场上暂未得到认可; 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作用也较小, 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尚未成形, 与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也并不稳定。 虽然此时的企业具有活力, 充满冒险与创新精神, 但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在资源获取方面受到限制, 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存而非成长。 企业只有先在市场上存活下来, 才能为未来经营和发展提供机会。 如果创业者不能有效处理面临的这些问题, 很有可能以创业失败告终。 因此, 该阶段的新创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存活, 渐进式成长路径是最佳选择。 主要原因是: 内外部资源拼凑结合, 更具有灵活性, 利于企业调整发展战略,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也能够减少对手关注, 降低竞争程度, 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2)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 即从b点过渡到c点的过程, 在技术资本的主导下新创企业采取跳跃式成长路径。 处在该阶段的新创企业, 知识资本各维度均有所增强, 核心要素由初创期的人力资本逐步转变为技术资本。 企业发展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模仿, 而是开始重视学习吸收, 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 不断推动技术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仍起到很大的作用, 该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将以综合性、复杂性为主, 尤其是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他们在技术创新和战略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系网络进一步扩大, 企业凭借自己的主打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知名度, 并将获得大量的忠诚用户。 与此同时, 企业的结构资本有所提升, 通过改进组织结构、业务流程, 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组织内部也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员工的凝聚力增强。 随着知识资本的积累, 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规模和利润得以扩大,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但由于行业高速发展、用户需求多变,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把握成长红利、形成规模经济, 企业越来越强调效率提升, 试图摆脱路径依赖, 实现成长突破。 主要表现为: 企业不仅关注有形资源的积累, 而且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这些变化反映出企业已基本完成物质资本的积累, 由量变逐步转向质变, 进入快速成长期。 对于处在这一发展阶段的新创企业而言, 最适合选用跳跃式成长路径。

(3)从成熟期进入蜕变期, 即从c点过渡到d点的过程, 在结构资本的主导下新创企业采取阶梯式成长路径。 新创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市场份额趋于饱和, 发展速度逐渐平稳, 知识资本的各个维度都发育良好。 企业拥有庞大的人才队伍, 知识、经验和技能健全, 为产品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与发展战略越来越匹配, 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高效的环境, 使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更多来源于结构资本的保障。 因此, 结构资本可能在这个阶段发挥最大的作用。 此外, 企业已积累了不少忠诚用户, 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形成了较为长远、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企业会投入较高的费用进行产品推广, 进一步挖掘潜在的用户群体, 该阶段企业的关系资本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规模的扩大, 企业渐趋保守, 组织制度容易僵化, 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 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日益减弱, 知识资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的技术水平开始落后, 产品或服务因缺乏创新而被替代, 导致市场份额缩减、盈利能力下降, 企业可能面临被兼并或破产的风险。 受创业生态系统涨落力双向性的影响, 企业此时一般呈现出两种演化方式, 即成长和衰退。 为了实现蜕变, 企业要主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开发有竞争力的新业务。 其首要目标是借助资源整合、组织变革实现高层次发展, 该阶段的企业偏向于采用阶梯式成长路径。

由此可见, 知识资本的不同配置结构会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方向和质量, 进而决定成长路径的演化结果。 在整个过程中, 成长路径从开始移动到趋于稳定状态, 从稳定状态到再移动, 遵循着“渐进式成长路径→跳跃式成长路径→阶梯式成长路径”的演化方向。

五、对策建议

1. 重视知识资本的投资。 知识资本的运行与企业成长是动态统一的, 知识资本不同维度的强弱及组合状态决定了企业成长的质量。 并且知识资本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有些资本是其他资本的基础, 需要率先被认识和利用。 因此, 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成长阶段适时投资和调整关键要素。 具体来看, 在创业初期, 面对资源、技术匮乏的困境, 新创企业应重点培养人力资本, 通过开发创业者知识、技能、经验等, 增加企业的生存机会。 在发展阶段, 新创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多变, 此时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改进组织惯例, 保证知识资本与多变环境的适配性。 在成熟阶段, 新创企业应着力开发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 注重维护和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同时通过改善内部沟通机制、优化组织结构等手段, 提升整体灵活性, 助力企业战略转型, 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动态能力的培育。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新创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 动态能力不可或缺。 一方面, 企业应加强学习。 组织学习是促进企业成长路径跃迁的重要手段, 在知识获取、共享和运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学习主体不仅包含创业者, 也包括全体员工。 将新创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引导创业者、员工统一自身与企业发展目标, 不断提高知识内化能力, 拓展知识资本存量, 优化知识资本结构, 从而提升动态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弥补初期的“新进入者劣势”。 另一方面, 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要适时适当进行战略调整, 对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等实施变革, 打破组织惯例、摆脱路径依赖, 增强组织的灵活性与柔韧性, 激发企业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 促使企业在市场上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和领先优势。

3. 合理选择企业的成长路径。 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对这个过程都起到推动作用。 即使现在某条路径能够带来较好的成长绩效, 但是随着成长阶段的转变, 其绝对优势也难以持续下去。 因此, 企业成长路径的选择是一项战略性决策, 受到市场环境、知识特性和路径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就要求创业者着眼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 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适时调整, 选择一条能够构建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最佳路径。 在创业初期, 最适合践行渐进式成长路径; 在快速成长期, 着重采用跳跃式成长路径; 在企业成熟期, 阶梯式成长路徑是最佳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 不管新创企业选择的成长路径是哪一种, 都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跟风, 应做好全过程管理, 通过多种路径的协同, 使整体成长效用达到最大化。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王馨博,高良谋.互联网嵌入下的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 J].财经问题研究,2021(8):121 ~ 128.

[2] 郭卫东,侯俊霞.双创背景下关键资源获取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基于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 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3):86 ~ 100.

[3] 李雪灵,白晓晓.知识资本对新创企业绩效实现的关键作用路径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10(18):51 ~ 55.

[4] 单标安,鲁喜凤,郭海,杨亚倩.创始人的人格特质对科技型新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J].管理学报,2018(5):687 ~ 694.

[5] 杨栩,李润茂.双元创新视角下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21(13):1 ~ 7.

[6] 徐可,姚飞,孙涛,徐铮.创业导向转化为企业绩能的创新驱动过程[ J].科学学研究,2018(1):176 ~ 182.

[7] Stewart T. A.. Brainpower-how intellectual capital is becoming America's most valuable asset[ J].Fortune,1991(3):40 ~ 56.

[8] 薛明慧,樊一阳,张星.基于知识资本的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4):81 ~ 83.

[9] 罗利华,高小惠.知识资本视域下瞪羚企业成长力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21(12):49 ~ 56.

[10] 王京,罗福凯.技术—知识投资、要素资本配置与企业成长——来自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J].南开管理评论,2017(3):90 ~ 99.

[11]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509 ~ 533.

[12] Ambrosini V., Bowman C., Collier 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 exploration of how firms renew their resource base[ 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20):9 ~ 24.

[13] 卢启程,梁琳琳,贾非.战略学习如何影响组织创新——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 J].管理世界,2018(9):109 ~ 129.

[14] Cepeda G., Vera D..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5):426 ~ 437.

[15] 姚艳虹,孙芳琦,陈俊辉.知识结构、环境波动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知识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0):1 ~ 8.

[16] Fiorentino R., Longobardi S., Scaletti A.. The early growth of start-ups: Innovation matters. Evidence from Italy[ 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0(5):1525 ~ 1546.

[17] 马鸿佳,吴娟,郎春婷.新创企业即兴行为到惯例的形成机理:基于创业学习视角[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11):116 ~ 128.

[18] Xu J., Wang B.. Intellectual capital,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companies' sustainable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Kore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Sustainability,2018(12):4651.

[19] 王慶金,王强,周键.社会资本、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双重关系嵌入的调节作用[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20):49 ~ 57.

[20] Wang Z., Cai S., Liang H., et 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novation speed and quality[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21(6):1222 ~ 1250.

[21] 李建钢,李秉祥.创新型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演化的阶段特征及仿真模拟[ J].运筹与管理,2015(3):227 ~ 233.

[22] 田先钰,王晓.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演化路径及实证研究——基于成长理论视角[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1):94 ~ 98.

(责任编辑·校对: 许春玲  李小艳)

猜你喜欢

成长路径
融媒体时代财经节目主持人的成长路径
基于不同业态比较的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发展路径探索
教学学术视域下高校教师成长的路径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成长路径探究
论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内涵与成长路径
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及其模型构建
“新乡镇公务员”成长路径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反思性实践: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
在决战同步全面小康中锻造铁一般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