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绘本开展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30刘金玉张菁张潇月
刘金玉 张菁 张潇月
一、依托绘本开展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游戏的可行性分析
美国儿童戏剧学者温尼弗瑞德·瓦尔德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创造性戏剧”概念,旨在使幼儿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实现“做中学”。创造性戏剧游戏作为创造性戏剧的活动形式之一,是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性游戏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真实或虚构的戏剧情境展开想象,尝试运用表情、动作和言语等戏剧符号表现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境,是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组织形式。[1]常用的戏剧游戏类型有用于热身阶段的破冰游戏、促进幼儿间交流的沟通游戏、增强幼儿感官意识的感知游戏、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模仿游戏、引导幼儿将已有经验进行重组的想象游戏、激发幼儿身体表现的造型游戏、增强幼儿对身体相对性控制的控制游戏、引导幼儿注意力聚焦的专注游戏等。[2][3]
绘本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兴趣需要,具有丰富幼儿情感体验与认知经验、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实现幼儿良好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内化等重要价值。此外,绘本也是图文合奏的艺术,其与戏剧一样,都包含人物、情节、主题、对话等基本元素,而且戏剧的舞台效果、道具氛围烘托等艺术表现手法也与绘本中的背景画面和人物角色的设计表现存在共性,甚至有些绘本可以直接改编成戏剧,故而绘本又被称为“纸上的戏剧”。而且绘本的图画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细节和留白,能够给予幼儿更多想象、讨论与表现创造的空间,这也成为依托绘本开展戏剧活动的重要前提。[4]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应注重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贯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实践发现,创造性戏剧游戏活动既注重幼儿主体、关注表达与创造的过程体验,又因为灵活、随机的形式特点而能够为一日生活教育契机的渗透提供可行的实践思路。基于对创造性戏剧游戏及绘本之间关系的梳理,我们认为依托绘本开展创造性戏剧游戏具有现实可能性,既有利于充分发挥绘本优势、拓展绘本的教育价值,又能为创造性戏剧游戏生发多元的开展契机、丰富幼儿的戏剧游戏体验,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获得发展。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厘清依托绘本开展创造性戏剧游戏的实践原则,梳理实践策略,以期从创造性戏剧游戏出发优化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践路径。
二、依托绘本开展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游戏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在凸显创造性表达的戏剧活动中,开放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对幼儿戏剧表达的开放态度上,还渗透在活动的开放性设计与实施中。对开放性原则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拓宽绘本在戏剧活动中的运用思路。一方面,以绘本为依托的戏剧游戏既可以将绘本中的人物特点、主要情节、故事背景等元素融入其中,也可以跳出绘本原有的情节和背景进行创生和设计。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需要将目光聚焦绘本中可用于游戏的元素,减少绘本其他内容的干扰,拓宽戏剧实践思路;另一方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不受约束地沉浸在自己创想的世界中,能持续参与活动并不断激发想象力。因此,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依托绘本进而生发出更多元的创意和表现,这也是创造性戏剧的独特价值。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自由表达,鼓励幼儿的自主创造,激发幼儿对戏剧游戏的喜爱。如:幼儿在根据绘本《大郭小郭行军锅》进行游戏时,有人提出打仗时还有战地记者,但这本绘本中没有这类角色,教师便顺势询问幼儿对战地记者的了解程度,并延伸出“战地记者采访战壕中不同兵种”的游戏情节。
(二)平等性原则
创造性戏剧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中心、注重过程取向,在依托绘本开展的戏剧游戏中,我们坚持以平等关系与幼儿对话,支持幼儿的自主创造与表达,这也是开展高质量戏剧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和幼儿应成为规则的共同制定者、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推动戏剧游戏的延展。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游戏中担任裁判的局外人视角,走进幼儿群体中与他们游戏;其次,教师可根据游戏需要,借助绘本为自己设置“身份较低”的角色,打破在幼儿心中的权威印象,激发幼儿产生更具戏剧性的游戏效果;最后,当游戏过程中出现需要教师调整进度、维护常规秩序等情况时,教师可以游戏中的角色出现,用绘本中的经典话语给予幼儿启发,使幼儿获得丰富、完整的游戏体验。如:我们在依据绘本《三借芭蕉扇》开展的沟通类戏剧游戏中,教师入戏成为村里的热心人“老孙”,拉着“村民们”讨论火焰山太热了有什么危害、怎么想办法解决等问题,过程中便利用绘本情节“咱们小声点,别被铁扇公主听到”巧妙地维护活动秩序。
(三)融合性原则
在依托绘本开展创造性戏剧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戏剧游戏的开展目标与重点,坚持绘本“为我所用”“为戏剧所用”,避免二者生硬结合以及对绘本的无意义使用。活动前,教师应基于对绘本元素、主题的剖析进行精心编排与设计,确保绘本与戏剧的精彩碰撞能发挥出“1+1>2”的效果。例如:角色多样的绘本可以设计造型模仿类游戏,画面细腻的绘本可以延伸出空间建构类游戏,对话重复且有代表性的绘本可以拓展出情境想象类游戏……此外,融合性原则也体现在教师关注幼儿的需要、激励幼儿的自主参与,进而让绘本与戏剧的融合激发幼儿的创造与表达。如在绘本《三打白骨精》中,最令幼儿纠结的地方莫过于“孙悟空知道白骨精要害唐僧,唐僧被白骨精蒙骗反而要处罚孙悟空”的情节,这一相互制衡的情况与“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原理有相同之处。因此,游戏过程中教师便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玩“孙悟空—白骨精—唐僧”的身体猜拳戏剧游戏,在延展绘本阅读兴趣的同時,丰富幼儿的戏剧经验。
(四)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依托绘本开展创造性戏剧游戏时应注意游戏难度要符合幼儿的当前水平,关注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小班幼儿适合规则简单、言语运用较少的游戏,教师可重点关注幼儿参与的愉悦性,通过游戏增强小班幼儿对身体的感知与控制,获得快乐的游戏体验。如由绘本《走开,大黑兔!》生发的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快速还原;中班幼儿适合同伴共同参与、对情境有一定要求的游戏,教师可鼓励幼儿用多样的表达方式与游戏互动,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由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生发的游戏中,我们请幼儿每人想象一种蔬菜身份及其代表动作,然后随机指定一人开始做动作并喊一个蔬菜名,引出下一人的表演;大班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挑战性较强的游戏,教师可提供一些规则灵活多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商定新玩法。如基于绘本《野兽国》的游戏中,幼儿经过自行商量,设计了彼此围圈站立后边说绘本中的角色单字、边用手臂指向目标的新玩法,说“野”需要被指的人做静态随意动作,说“兽”则需要被指的人做动态野兽动作,说“国”则需要被指的人和左右两边的人一起组成一个物体。最后,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为每个幼儿的适宜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依托绘本开展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游戏的策略
(一)巧用绘本角色
绘本故事所蕴含的丰富情节赋予角色活力,实现了对角色的塑造。同时,角色也是推动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的重要载体,是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关注的重要元素。创造性戏剧游戏可以巧用绘本角色,激发幼儿的参与性和创造力。
1.借助绘本角色开展沟通类游戏,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运用绘本角色开展创造性戏剧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调动想象或基于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充分表达自己对角色的认识,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丰满角色形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既推动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为后续深入开展绘本戏剧活动奠定了基础,加深了幼儿对人物角色的感性认识。在开展契机的选取上,鉴于此类戏剧游戏较为短小,可以灵活选取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等碎片化时间,利用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在过渡环节相互交谈的特点,开展此类戏剧游戏。
游戏名称:我听说
绘本名称:《咕咚来了》
游戏玩法:
(1)教师扮演森林里的动物角色引导幼儿入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咕咚”是什么样子。
(2)教师:“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我听说咕咚来咱们森林了,它有三个脑袋、八条腿!你们听说过咕咚吗?咱们一起说说它长什么样吧!”
(3)鼓励幼儿随意寻找同伴交流,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交换伙伴继续交流,最后全班绘制大家描述出来的“咕咚”。
2.借助绘本角色开展专注类戏剧游戏,发展幼儿专注力
基于幼儿对绘本角色的兴趣,我们抽取角色设计了专注类戏剧游戏。此类游戏的设计虽基于绘本角色开展,但不拘泥于绘本中对角色的塑造与设定,而是脱离绘本情节独立存在,目的在于以角色为载体吸引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此类游戏可与日常集体活动相结合,比如在导入环节进行该游戏,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能使不同环节自然转换,能帮助集体活动顺利开展。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此类游戏不需要依托特定情节,供教师自主设计的空间较大,教师也可有意识地将其与即将进行的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内容或幼儿经验的承接,渗透幼儿的经验发展点,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游戏名称:好朋友一起做
绘本名称:《三只蝴蝶》
游戏玩法:
(1)教师与幼儿扮演蝴蝶入戏,鼓励幼儿观察同伴蝴蝶的动作并及时作出回应。
(2)教师:“我的蝴蝶伙伴们,你们好呀!咱们是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开。我去哪儿,你去哪儿;你说啥,我说啥。”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指导语做出某一类动作或说出某一类话语,而非请幼儿单纯模仿。指导语可以根据集体教育目标设置,“示范蝴蝶”也能够随机更换,以逐步提升游戏难度,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与反应力。
(二)抽取绘本情节
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变化常常能引发幼儿的无限遐想,幼儿也热衷于对故事情节的模仿与游戏。幼儿的学习具有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特点,把握幼儿的兴趣与学习特点,提炼绘本故事情节片段,以此来设计开展创造性戏剧游戏,有利于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落实教师潜在的教育目标。
1.借助情节开展肢体动作类戏剧游戏,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
利用绘本情节设计创造性戏剧游戏时,教师可将教育目标与绘本故事有机结合,把握 “学习运动”和“运动中学习”的教育内核,抽取绘本故事中蕴含戏剧冲突或内容走向高潮部分的情节,为幼儿自主的肢体表现与创造提供更大空间,鼓励幼儿在趣味的游戏情境中发展运动能力。
游戏名称:灵活的小猴
绘本名称:《过猴山》
游戏玩法:
(1)一名教师扮作老爷爷携带轻便的器材来到固定地点假装睡觉,另一名教师作为猴群中的一只小猴引导幼儿入戏,鼓励幼儿用多种办法将器材取回安全地带。
(2)教师:“快看呀!那个人手里拿着什么好东西?咱们从来没见过呐!你们有没有方法把那些东西取过来咱们好好玩一玩?”
(3)“老爷爷”在幼儿取帽过程中创设各类突发情况(如翻身护住器材、假装梦游等),幼儿完成任务后,“小猴”随机请幼儿分享成功经验。
2.借助情节开展想象类戏剧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创造性戏剧游戏中,教师还可结合绘本故事最大限度地带领幼儿融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想象类戏剧游戏相较其他类型的游戏来说对幼儿自主想象的关注度更高,因而更加强调戏剧氛围感的营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多元的感官通道和环境烘托背景,带领幼儿入戏,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自由驰骋于想象与现实之间,获得愉悦的戏剧体验,习得有益经验。
游戏名称:毛毛虫的美餐
绘本名称:《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游戏玩法:
(1)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担任旁白引导幼儿入戏,鼓励幼儿想象自己是肚子好饿的毛毛虫。
(2)教师:“暖暖的阳光照进房子里,照在了可爱的、小小的毛毛虫身上。毛毛虫们现在非常饿,感觉肚子里空空的、嘴巴里干干的,哎,如果能吃上一顿美味的水果就好了!哇,快看呀,这棵树上有好多果子!”引导幼儿扮演毛毛虫爬呀爬、摘水果的样子。
提示:当幼儿出现拥挤的情况时,教师可用“摘水果的树枝非常擠,小毛毛虫需要一条一条地排着队通过”等情境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有序排队。
创造性戏剧游戏通过营造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游戏激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幼儿在舒适、自由的状态中想象与创造,进行感官和肢体的创造性表达,从而激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更加真实地表达自我。教师应继续关注并挖掘绘本的多重价值,丰富创造性戏剧游戏的形式与实践路径,使依托绘本开展的创造性戏剧游戏更具生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戏剧体验中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霞, 张赤华. 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张金梅.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3]张金梅. 表达·创作·表演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 中班[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4]李春光. 幼儿园绘本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绘本融入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1900631203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