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的教学

2022-05-30刘成军

关键词:阅读链接小学语文

刘成军

摘要:统编教材注重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选编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的内容,低、中、高年段呈现出由单篇课文到单元组文、从阅读链接往主题实践活动延伸的样态。根据不同的内容形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多感官参与、具身体验的方式教学单篇课文,以统整内容、系统落实的方式教学单元组文,以拓展比较、迁移运用的方式教学《阅读链接》,以综合实践、知行合一的方式教学主题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单元组文;《阅读链接》;主题实践活动

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当代的历史现实构建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化和具体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在不同年级编排了丰富多样的革命文化题材的内容。其中,一、二、三年级选编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课文;四年级上、下册与五年级上册安排的9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有6篇集中出现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五年级下册与六年级上、下册,专门编排了“责任与担当”“重温革命岁月”“志向与心愿”三个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此外,教材还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后安排了相关《阅读链接》,在课后练习题中设计了“做手抄报”“交流先烈事迹”两次主题实践活动。

从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的编排特点看,低、中、高年段教材呈现出由单篇课文到单元组文、从阅读链接往主题实践活动延伸的样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的不同形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科育人的功能价值。

一、单篇课文的教学:多感官参与,具身体验

一至四年级的革命文化题材内容主要是单篇课文。这类课文被灵活编排到不同的单元,承载着不同的任务。其中,低年段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和朗朗上口的诗歌为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词学句、理解课文初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中年段开始出现长课文,体裁和风格趋向多元,重在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获得革命精神的熏陶。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选文的特点,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看一看等方式,鼓励学生多感官参与,在具身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以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为例,可以采用“一读、二看、三讲述”的方式教学。“一读”,即朗读,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朱德挑粮的画面,即时将语言生成为画面。“二看”,即看图,教师提供朱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图片,启发学生仔細观察朱德的穿着、表情和动作,并结合课文内容猜猜他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通过交流分享感受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三讲述”,即讲述情节,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一组词语——“挑着、穿着、戴着、草鞋、斗笠、粮食”,完整地说一说朱德挑粮食的情景,让“朱德的扁担”这幅画面定格在学生的情感记忆中。三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具身体验,从而较好地把握革命人物的精神,初步建构革命传统文化的阅读方法体系。

以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本文虽然是长课文,但内容生动、情节曲折,适合让学生通过演一演、写一写、比一比、评一评等方式学习理解。遵循长文短教的原则,教师指导学生演一演故事。学生在练习表演的过程中,反复揣摩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能够较为顺畅地演绎出雨来的机智与勇敢。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参与表演且最能凸显雨来机智与勇敢的情节写下来,然后各个小组比一比、评一评,选出最佳创编片段。实际上,学生表演创编的过程,就是调动多个感官具身体验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对文本的再创造和再体验,爱国情感得以激发,学习方式得以丰富。

二、单元组文的教学:统整内容,系统落实

从五年级开始,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内容大多以主题单元的方式呈现。相较于其他单元,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编排主题单元,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革命文化,在掌握相应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熏陶。教学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组文,教师需要树立单元整体观,科学统整内容,设计系列任务,并根据需要设计大情境、大任务,再将大情境分解为系列子情境、子任务,系统落实相应的语文要素,完成革命文化教育任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将单元人文主题设定为“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将语文要素设定为“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其中,《七律·长征》描绘了红军长征时期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庆典的壮阔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严守纪律的邱少云为了不让整个潜伏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英勇牺牲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嵌”入单元大情境,以“重温革命岁月,倾听历史回声”作为单元情境任务,并据此按照“总—分—总”的方式统整单元内容:先用一节课将学生带入单元主情境,了解单元内容及学习任务,又用两三节课探究分解的情境任务,之后用一节课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总结反思单元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单元情境任务设计的子情境任务如下:(1)朗读《七律·长征》,让历史的画面逐渐浮现在你眼前,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听到了哪些话语?(2)穿越时空,走进《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以摄影师的视角记录可歌可泣的广角镜头和特写画面。(3)回眸历史,把目光聚焦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现场,哪些场面吸引了你的目光?哪些声音拨动了你的心弦?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和小伙伴交流。(4)用画笔描绘你心中的灯光,给《灯光》这篇课文配上几幅画面,让郝副营长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5)批注描写火烧到邱少云时场景的句子,品读邱少云被火烧时表现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现场”。这些整体规划了的情境任务,以比较还原的方式,将单元组文的内容“化整为零”,缩短了学生与革命岁月、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重温革命岁月、了解革命人物故事的过程中,时而聚焦点、时而聚焦面、时而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轨。

三、《阅读链接》的教学:拓展比较,迁移运用

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巩固革命文化主题内容的学习效果,教材在四至六年级特别安排了与革命文化题材相关的《阅读链接》。与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相关的《阅读链接》不仅助力课文学习,还是丰厚学生革命文化信息储备、让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方法的实践平台。深度学习理念倡导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将此渗透到革命文化题材《阅读链接》的教学中。可将《阅读链接》作为教学支架,或将其与革命文化课文融合,组织学生开展比较阅读;或引导学生在《阅读链接》中拓展运用单篇课文、单元组文中的革命文化知识,加深对革命文化内蕴的理解。

以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编排的《阅读链接》——《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教学为例。“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学习任务是对“结合资料理解文章、体会情感”能力培养点的深化。对于这一《阅读链接》的活动设计,可以把《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分开来,通过“学习课文时的融入”和“学习课文后的拓展”两种方式展开教学。如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七子之歌(节选)》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特点。继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澳门、香港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学生将《七子之歌(节选)》和《圆明园的毁灭》比较阅读后发现:二者都表达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同时都表现出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在理解、体会、交流、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拓展阅读《七子之歌》另外五首诗,结合阅读内容谈体会、说感受,从而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侵略者不仅掠夺毁坏国宝文物,还抢夺我们的土地,杀害无辜的百姓。由此,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生发并得以升华。对于《和平宣言(节选)》的阅读实践,则可以在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节时引入。两部分内容都写了侵略者对中国的烧杀抢掠。痛惜、愤怒之余,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反思:當下,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坚力量的我们,该如何做强自己、守护好祖国呢?在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展开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四、主题实践活动的教学:综合实践,知行合一

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在于“知”,更在于“行”,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获得精神的启迪与感染,并将其中的价值取向化为“自身行动的语法”。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材还在课后练习题中设计了以“查找、运用资料”为学习任务的革命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后第三题:“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爱国情感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资料,了解为了实现强国梦,中国百年来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代表的典型事例。具体可顺着“确定主题—小组分工—搜集整理—合作共享”的思路开展学习。其中,小组分工主要根据个人特长来安排。对于查找、运用资料的目标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已经学会查找资料、了解内容(四年级上学期)的基础上,以制作杰出人物卡片的方式概括资料并深入理解。最后,小组合作完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班级园地”中展示。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主动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运用多种方法搜集信息,感同身受地理解人物情感,展示自己制作手抄报时的特色创意,通过主动参与,激发传承革命文化的热情。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也设计了革命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查找、运用资料”的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这一实践活动。综合学生四、五年级查阅资料的经历,本次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是:自主、有目的地筛选资料,并综合运用资料。具体任务定位为“查找资料,以制作英雄名册的方式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作为革命文化教育活动的延伸,教师还可以在完成此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重温经典革命影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访问革命英雄老前辈……在开放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处理好革命文化“知”与“行”的关系,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

综观教材,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除了单篇课文、单元组文、《阅读链接》、主题实践活动,单元导语、《语文园地》、课文插图、“泡泡”提示、《快乐读书吧》等内容也时有体现。教学时,教师应根据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的不同文体、不同形式,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革命文化,在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统一与平衡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阅读链接小学语文
例谈“阅读链接”中诗歌类文本的定位与运用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粒沙里看世界
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
用好课程资源,助力能力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