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2022-05-30马宝强

家长·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农村

马宝强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批农村民众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纷纷选择进入城市发展务工。但是,由于在城市工作的不稳定性,家长将孩子留在农村,继续接受教育,导致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同于城市中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对很多学习上的内容不感兴趣,形成了较为叛逆的性格,这就给许多农村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教学难题。因此面对这一不利发展局面,农村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明确自身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对教育问题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效,尤其是在近些年,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父母选择进城务工,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不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力度,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留守儿童就是一直留守在家中的儿童,一般来讲,其父母都会长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家,每次逗留的时间也并不很长,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或者与祖辈相伴。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升级,人口比例在不断压缩,农业转移人口也在不断减少,这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虽然选择进城创业务工,但是由于家庭生活费用成本以及家庭户籍条件限制,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于是就把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家中或者直接托付给其他亲人、邻居代为抚养,形成了这样一种特殊群体。不同于完整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孩子,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也无法得到充裕的物质条件满足,因此,常常会形成自卑、防御性强等心理,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更容易形成不良习惯,不利于自身的前途发展。

(一)家庭学习环境氛围差

在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调查后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由于祖父母等法定监护人往往忽视对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的正确管教和监督,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不了解日常学习生活计划,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安排。一些留守儿童会逐渐养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学习的态度消极,学习成绩不理想。同时,一些边远农村留守儿童虽然能够充分了解父母一年四季外出务工返乡的艰辛,学习十分刻苦,但由于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期望太高,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将难以恢复,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

(二)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孩子隔代家庭教育中,长辈没有任何办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因为留守儿童知道他们不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在一些长辈对自己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不认真观察和倾听,有时会反抗隔代长辈的管理教育,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和事情。因此,很多家长没有找到一条实现对留守儿童有效教育和管理的途径,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比如,一些留守儿童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活泼好玩,并且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监管不到位。因此,很多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每天回到家之后,自己并不会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较好的解答,并进行相关的预习。大部分祖辈会对儿童进行提醒,让他们进行相关的预习活动,但他们也只是听一听,并不会真正去预习,这就导致儿童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相关的学习得不到及时督促和检查。

二、农村小学面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家长要时常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要努力让留守儿童时刻感受到一份来自父母的温暖和爱护,激发留守儿童的情感意识,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师要与儿童多开展情感教育活动,要给予留守儿童充足的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在情感和身心上都可以受到积极的培养;另外,教师要注重发展留守儿童的个性和兴趣,帮助留守儿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深入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创设优质、科学的心理教育学习平台,比如,对留守儿童定期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心理技能辅导培训课程,在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干预下,促使更多留守儿童尽快走出心理失衡的教育怪圈,帮助更多留守儿童快速建立自主学习的心理自信心;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三点半”心理课堂、“第二课堂”等心理兴趣教育课堂,让更多留守儿童自身综合心理素养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不断发展,促使更多留守儿童的心理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思想意识素质得到全面锻炼,让更多留守儿童在日常学校学习生活中,感受积极向上、趣味性强的学校情感文化教学内容,这既十分符合我国小学生的天性,也十分符合我国小学生的心理身心健康成长发展规律。

總之,学校方面应通过自身的便利条件,弥补家庭的不足,通过同学、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促使留守儿童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发展,培养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为留守儿童构建科学、先进、优质的信息技术平台,激发学习兴趣,让留守儿童感受人文关怀,交流经验体会。比如,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比较差,在衣食住行上,学校、社会、教师、同学要积极给予关爱。在班集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留守儿童捐赠图书、衣物、学习用品等,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爱心,另一方面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在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时,学校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个性发展、学习水平的了解,促使平台交流具有实效性。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与学生的家长、监护人等建立实时联系,对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辅导,及时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取得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比如对其祖父母进行培训,教师要有效指导和帮助其祖父母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促使他们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比如,帮助老一辈提高教育意识,让他们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变化。

具体来说,在留守儿童出现情绪低落时,要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如果不能解决,或者找不到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方法,要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让教师帮忙开导和帮助,进而促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根据留守儿童的个性、兴趣、学情等因素,为其构建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促使其思想和认知得到丰富和增强。

(三)给予正面教育,促使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对留守儿童价值观进行培养时,教师要注重正面教育和引导,促使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得到正确树立。家长要正确树立观念,不能因为陪伴的缺失就用物质去弥补儿童,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进行科学教导和物质给予,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体会到父母对其的付出,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其树立吃苦耐劳的价值观。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情感教育等方法,促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认知得到拓展,从而养成节约意识、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感恩教育,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让其用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的付出。

(四)建立儿童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会关注度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教育手段也逐渐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使留守儿童的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例如,建立家长的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教师定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给群内的家长,让留守儿童的家长能直接掌握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监督,让农村学生感受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密切关心和高度重视,满足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健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的个体性格,促进农村学生良性健康发展。通过教育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和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家庭儿童,社会的共同积极参与,才能为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成长送去更多的温暖和更多关爱,这对逐步改善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环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关注较少,由于自身教育水平不高,对学生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对学生的心理发育状态不能形成足够的认知,如此一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不能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中,监护人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了解不同年龄段下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积极与教师开展相关的探讨和研究,而后进行综合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六)进行观念的革新

父辈与其外祖辈之间由于他们接觸的社会环境和周围事物不同,所以在教育问题上的认知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今年轻一代的父母更加密切注重孩子的整体智力开发和性格个性化的发展,更注重让孩子开阔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让孩子充分愿意探索,自由成长;而爷爷奶奶则更关心孩子能否得到良好的自我保护,限制他们的许多娱乐活动,这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因此,一些祖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寻找良好的教学方式,基于儿童的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及时督促孩子进行学习和锻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学生营造舒适、亲切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这其中,应积极创建“人人平等”的教学氛围,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到平等。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经常会被称为“没爹没娘的孩子”等。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心理素养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不仅会严重践踏留守儿童的尊严,同时也会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充分解决该类问题,从根源上树立“人人平等”的教学原则,学校应积极营造人人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校园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这样留守儿童,教师以及管理人应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让全体师生都明白留守儿童并不是低人一等,应形成健康、积极、正向的心态,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

(八)提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以及能力发展。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观察留守儿童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友好交流与沟通,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在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够与班级同学进行商讨,是否能够积极地向教师寻求帮助。针对这类现象,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创建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度,使留守儿童能够在活动中敞开心扉,与同伴之间友好交流与沟通。如此一来,学生的素养以及整体的水平将会得到全面提升。

(九)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学生会刻意疏远留守儿童,看不起他们,或是学生家长告诉孩子不要和留守儿童成为朋友,导致班级同学可能会逐渐疏远留守儿童。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对学生积极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与留守儿童积极开展相关的合作,主动与其进行游戏,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将与同学成为好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应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因为部分教师对留守儿童会形成“差异化”待遇,区别对待学生。针对这些现象,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严肃处理,强化师德师风的建设。

三、结语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们不仅缺乏家庭般的关怀和家庭陪伴,而且他们的健康成长道路与其他同龄人不同,因此,容易造成儿童性格的严重偏差和儿童心理的严重扭曲。而且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又是儿童人格素质塑造的重要一个阶段,因此要不断加强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一个充满爱的健康成长教育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