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分析
2022-05-30张鹏宇颉碧玉
张鹏宇 颉碧玉
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处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与其他一般家庭学生在日常行为、学习习惯、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持续进步,致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经济更发达的城市,进而造成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无法陪在学生身边,使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关心陪伴以及日常互动,严重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或是情感障碍。除此之外,因为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教育客观条件相对滞后,对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关注,更容易致使学生心理问题的扩大化,进一步限制了教育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健康协调的成长发展,是国家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人员积极关注,从而行之有效地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一、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性格缺陷
由于留守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时候,没能得到家长的关怀与指导,缺少与家长情感的沟通交流,非常容易导致留守学生出现孤独自闭的心理问题。并且,心理问题产生之后家长不够重视和关心,进而导致留守学生的性格愈加孤僻。与此同时,留守学生心理自闭问题还有可能会致使学生焦虑情绪加剧、缺乏自信心、自卑消极、自暴自弃等,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进而严重威胁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心理障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父母的缺席,留守学生早早失去了学生应有的活泼与天真烂漫,甚至从行为上来看他们貌似懂事了,但其实留守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障碍问题。一方面,体谅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矛盾心理的拉扯,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情感表达,从而造成心理层面的障碍问题。
(三)认知行为偏差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及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的教育,使留守学生不能够对事情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抚养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约束不到位,造成学生在认识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容易吸收社会负面能量,从而走上不服从管教、不受约束、不遵守规章制度的道路,更有甚者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家庭教育的力量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没有办法陪伴在学生身边,缺少父母的关怀和约束,学生不能及时向父母分享喜悦和伤心而造成的。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力量,切实促进父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父母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问题。即使不能时常陪在学生身边,也要使学生感受父母的关怀,与此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进行约束和制止,保障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留守学生与父母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是对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教育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部分家长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认为只要为留守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就足够了,与留守学生之间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家长还存在着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闲”出来的这种错误认识,不去反思自身的问题,一味指责学生,进而造成学生更加叛逆,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要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时刻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变化,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能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家长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改善家庭条件的基础上,更注重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但是,这里的“教育問题”,不仅仅是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更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注重自身的持续学习,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第二,家长要切实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利用多种途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家长要抽出时间与学生经常进行电话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成长阶段中遇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快乐和烦恼,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被爱的感觉,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是寒暑假时间将学生接到父母身边一起生活,一方面,可以陪伴学生,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切实了解家长在外的艰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不能陪伴在身边的原因,有助于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家长还要适当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监督管理。有些家长由于无法陪伴学生觉得有所亏欠,所以会对学生过于溺爱,或是在金钱方面放宽,这些都是不利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良性的教育,一定是严格与关爱有机结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促进留守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第四,留在农村负责抚养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要多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与紧张感,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良性的发展。
(二)加强学校教育的功能
农村学校是促进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阵地,农村学校应将留守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实践落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怀、鼓励、帮助。农村学校势必要创建和完善留守学生监督管理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留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心理辅导,向留守学生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切实纠正留守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并且,农村学校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要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另外,农村学校要尊重每一个留守学生,承担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完善相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机制体系,更好地实现留守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缺位的弥补,积极促进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农村学校设立校园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这是保障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硬件前提。这样能切实有效地为留守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咨询以及心理辅导,避免不专业的心理教师导致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扩大化。另外,可以采取心理健康讲座、爱心电话、爱心信箱的活动方式,及时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正确指导和干预,培育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思想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对班主任以及班级任课教师的心理教育素养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在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素养,正确认识到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地发挥教育教学的优势作用,公正地对待每一个留守学生,充分给予留守学生心灵层面的关怀以及帮助,积极缓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业压力,使留守学生的情绪更稳定,全面满足留守学生的心理需求。第二,农村学校要将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管理的重点所在,积极建立完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档案,由农村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和部署,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留守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治疗,有利于帮助留守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的问题,使其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三,农村学校要依据留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相关活动,积极鼓励留守学生树立健康、和谐的思想观念,使留守学生进一步学会体谅家长、尊重教师、关爱同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并且,农村学校在日常管理校园的过程中加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建设,鼓励留守学生发泄不良情绪,进一步改善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第四,农村学校可以创建“家长课程”,对留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监护人进行定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端正家长的教育理念,学习与学生正确沟通的技巧和方式,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建立共同教育,以此促进留守学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发挥农村教师的作用
由于“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大多是爷爷奶奶带大。长期父母不在身边,长辈也不太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在青春期会格外地叛逆,希望能博得父母的关注,进而做出一些不太正确的行为。但是这个时期又是留守学生思想情绪的敏感期,一旦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心理问题就很难纠正和改善,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农村教师身为学校教育的坚实力量,是与留守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农村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都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留守学生健康、协调、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多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留守学生的日常思想,关心他们日常生活学习需求,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调节学生的情绪。
第一,农村教师可以开展集体给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的活动去增进留守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理解,接受亲情的抚慰,让亲情重新点燃留守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亲密交流,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另外可以向长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能更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解决问题。而不是抱着不重视、不理解的态度,任由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最后造成不能挽回的局面。第二,农村教师要尊重和理解留守学生,建立“朋友型”“父母型”的师生关系,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缺席,积极引导留守学生的行为举止,从而预防留守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加强与留守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了解留守学生的内心需求,给予留守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关心,鼓励留守学生努力学习,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农村教师还应多站在留守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尊重留守学生的敏感情绪,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建立更加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如若遇见留守学生的突发性问题事件,一定要正确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生的原因,从中发现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细致耐心的开导,切实帮助留守学生解决问题。第三,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切实将德育渗透进留守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使留守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而让留守学生自觉主动地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定,杜绝留守学生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第四,农村教师应对留守学生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家庭访问,或是从学生邻居入手了解留守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留守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从而行之有效地保障留守学生健康协调的成长。
(四)整合政府与社会工作
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人士应重视留守学生的问题,将对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势必要重视,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留守学生的相关政策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依照国家的规定,实行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爱心工程,创建相关的扶植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确保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學生能在城市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文件政策,切实有效地帮助家长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相关家庭及时进行教育工作,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解决,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急切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配合。例如,爱心组织、社会公益部门,可以深入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切实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社会组织到偏远农村地区送温暖,“送”的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多的是陪伴,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因为社会爱心组织的到来更开心。借由这次机会排解留守学生内心的烦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家庭、学校、教师、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同心合作,建立健全农村建档立卡户留守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体系,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初中建档立卡户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339)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