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问题研究

2022-05-30李楠范敏郭欣怡赵春萍

时代金融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资金周转用工小微

李楠 范敏 郭欣怡 赵春萍

本文基于2019—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小微企业融资调查多期数据,对疫情前后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订单减少、国内市场需求下降成为企业的突出困难。随着后期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和稳企业保就业措施实施,企业经营逐渐好转,到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经营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贷款数额增加、利率降低,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享受优惠政策补贴的企业逐渐增多。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三个方面需协同发力,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引言

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冲击。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深入国民经济毛细血管的重要实体,对稳定宏观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小微企业本身自有资金少,资产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高,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更是举步维艰。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政府的政策帮扶,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逐渐得以恢复。然而,现阶段疫情多点散发,反复出现,部份小微企业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了解疫情后小微企业面临哪些困难,各种优惠政策是否发挥作用,企业还需哪些配套政策支持,是相关部门制定小微企业相关政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文献研究表明,疫情后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一些学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小微企业在疫情后普遍存在经营和融资上的困难(朱武祥等,2020;梁钰,2020)。2021年,在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受阻等因素冲击下,我国小微企业的经营仍较为困难(中国财科院“企业成本”调研专题组,2022)。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出了多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一些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复工复产有积极作用(马文聪等,2022),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营业成本,但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不显著(田建强和徐枫,2021)。

相较于一般的疫情后小微企业调查研究,本文基于疫情发生前后多个季度的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方面有关数据,通过疫情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疫情对小微企业影响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府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不仅有利于现阶段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还可为小微企业应对未来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本文使用的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小微企业融资调查问卷数据,包括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16个行业,其中占比超过5%的四个行业分别为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占比36.71%、20.29%、12.21%、6.07%,私人控股企业占92.2%,调查内容主要为企业的经营情况、融资情况和优惠政策享受情况。时间跨度为2019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与2021年第一季度未调查),每一季度接受调查的企业约为400家,绝大部分企业都参与了上一季度的调查,调查具有高度延续性。

三、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

(一)经营情况

1.国内外订单水平受严重冲击。国内订单:2019年3个季度平均约22.69%的被调查企业国内订单较上期增加,8%的企业国内订单减少。疫情后,2020年第二季度,企业的国内订单水平受到严重冲击,41.07%的企业国内订单较上期减少;第三季度,企业的国内订单水平有所恢复,18.94%的企业国内订单较上期减少。2020年第四季度与2021年第二季度的企业订单逐步恢复,趋于稳定,分别有13.00%和12.78%被調查企业国内订单较上期减少,但订单下降企业的占比仍然高于疫情前。国外订单:2020年第二季度,被调查企业的国外订单水平也大幅下降,34.09%的企业国外订单较上期减少;第三季度,国外订单水平下降的企业占比仍然较高,占24.47%;第四季度的国外订单进一步恢复,略高于疫情前水平,订单下降的企业占10.25%。2021年第二季度,国外订单水平下降的企业比例反弹,占15.27%。国外订单恢复程度较慢,与国外疫情逐渐严重,国外经济形势逐渐恶化有一定关系。

2.疫情后企业经营的突出困难。数据显示,疫情前后,招工难、用工贵、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高一直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2020年疫情后变得尤为突出的困难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和企业欠款严重,其他主要困难为招工难、用工贵、原材料成本高、用地成本(含房屋租金)高、税费负担较重和环保升级改造压力大的企业数相对疫情前有明显的下降,说明政府实施的租金减免、减税降费等各项优惠政策已发挥作用。从2021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仍为招工难、用工贵、同业竞争激烈,同时原材料成本高也成为了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疫情的反复使得大量务工者到外地务工的意愿下降,因此企业招工出现困难。而原材料成本升高,主要也是由于国内外疫情影响,产能不足,价格升高。

3.资金周转状况不良。疫情前,资金周转较好的企业平均占比为28.55%,远高于资金周转较差的企业(平均占比4.08%)。疫情后,资金周转较差的企业占比大幅上升, 2020年第二季度16.79%的企业资金周转较差且占比超过资金周转较好的企业(占比13.03%)。但是到第三季度,资金周转较差的企业占8.75%,低于资金周转较好的企业(占比16.5%),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逐步转好。第四季度与2021年第二季度的资金周转较好的企业分别占比16.75%、19.5%,资金周转较差的企业分别占比5%、4%,资金周转较好的企业数量超过资金周转较差的企业数量,差距逐步增大。虽然资金周转较差的企业数量与疫情前大体一致,但是资金周转较好的企业数量与疫情前仍有一定差距。

4.经营状况下降。从图1看,疫情前,经营状况较好的公司远多于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而疫情后,经营情况较差的公司占比提高,其中2020年第二季度有25.31%的公司经营情况较差,占比超过经营情况较好的公司。第三季度有所缓和,但经营情况较差的公司仍占10.25%。第四季度与2021年第三季度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经营情况较差的公司分别占比9%、5.75%,但是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尚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5.盈利能力减弱。疫情对小微企业的盈利造成了严重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的平均值878.04万元,小于上年同期的平均值1030.75万元;2020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的平均值10.19万元,远小于上年同期的平均值70.15万元。2020年第三、四季度营业收入的平均值分别为1547.69万元和1613.59万元,营业利润的平均值分别为94.99万元和96.68万元,两个季度的盈利能力相差不大,但明显好于2020年上半年。2021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的平均值为2658.15万元,营业利润的平均值为141.67万元,相对2020年已有明显提升。

从小微企业盈利增长情况来看(见图2),疫情前,20%以上的企业增盈/减亏,只有约10%的企业增亏/减盈;疫情后,2020年第二季度增亏/减盈的企业占比显著升高,达到39.85%,且大幅高于增盈/减亏的企业(11.78%)。第三季度,增盈/减亏的企业占比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增亏/减盈的企业占比相对于第二季度显著下降,占18.00%,但依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第四季度与2021年第二季度,增盈/减亏的企业占比有小幅回落,约13%,略高于疫情前。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渐提高,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得到极大扭转,然而相对疫情前,仍有小幅差距。

6.用工需求和用工成本减少。疫情前,职工减少的企业占比约为4.9%,职工增加的企业占比约11%。疫情后,2020年第二季度,职工减少的企业占比升高,为17.29%,职工增多的企业占比低至4.26%。第三季度有所缓和,但职工人数减少的企业占比11.25%,仍高于职工增加的企业。第四季度,职工增加的企业上升到8.75%,职工减少的企业占8.25%。2021年第二季度,职工增加的企业进一步上升至10%,职工减少的企业进一步下降至7%,相对疫情前略高。疫情前,一线员工平均每周工作41小时左右;疫情后,2020年2月份一线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显著减少,平均只有24小时,3—4月逐渐恢复,工作时间逐步增加。

疫情前,用工成本减少的企业占比约为2.5%,用工成本增加的企业占比21%以上。疫情后,由于职工人数减少,工作时长缩短,用工成本减少的公司占比升高,2020年第二季度为11.28%,用工成本增多的公司占比降低,低于15%。许多小微企业倾向于缩减成本开支,通过大幅度减少企业用工来维持基本运营。2020年第三季度用工成本增加的企业占比进一步降低为13.25%。随着政府政策的出台和疫情的好转,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二季度用工成本增加的企业占比逐步增长,达到22%;用工成本减少的企业占比开始逐渐减低,至2021年第二季度为4.25%,但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二)融资情况

1.融资压力逐渐缓解。从图3可以看出,2020年二季度,认为总体融资难度上升的企业相对2019年占比增多,同时,认为融资难度下降的企业占比也增多,两者占比相当,多数企业认为融资难度与之前持平,说明疫情并未对企业带来非常大的融资压力。2020年第三季度,认为融资难度上升的企业占比下降,而认为融资难度下降的企业占比上升,且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说明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和银行贷款已经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2020年第四季度与2021年第二季度,认为融资难度上升的企业占比与2020年第三季度保持一致,基本稳定在7%左右,稍高于疫情前,而认为融资难度下降的企业占比下降至9.25%,高于疫情前。

2.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融资用途大幅上升。小微企业自有资金少、资产规模小,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首先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再去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和跨行业转型投资等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前后小微企业融资用途中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比例较疫情前有大幅上升,由2019年四季度的86.96%上升到2020年二季度的97.09%,之后几个季度均在91%以上,说明疫情后小微企业的资金主要用于维持正常经营,绝大多数企业暂时没有扩大生产和投资。

3.贷款规模大幅增多。疫情后,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下,小微企业贷款大幅增长。2020年二季度,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2.8%。其中,“抵质押+担保类”贷款相较于其他贷款,不仅贷款企业数最多,而且贷款发生额也最多,较疫情前大幅提升。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普遍受挫,风险加大,银行对其还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要求抵质押和担保的双重保证。随着两项直达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的实施,信用类贷款规模在疫情后占比也逐步提高。

4.贷款利率下降。疫情后,小微企业各类贷款的年利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平均在4%—5%之间。银行响应国家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切实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贵的问题。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均按照不低于50个基点给予优惠,一些银行的优惠力度还达到100个基点以上。

(三)优惠扶持政策

近年来,国家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其中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财政奖补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减免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等。疫情防控期间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逐渐增多,未享受到扶持政策的小微企业逐渐减少。2020年二季度,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由上年同期的25%增加到28%,2020年三季度进一步增加到29%;因不了解、手续复杂、不符合条件等原因未享受到扶持政策的小微企业由上年同期的68%下降到60%,2020年三季度进一步下降到59%。说明政策在逐步贯彻落实、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在所有政策里,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20年四季度,享受此类政策的企业与主动放弃的企业的总数逐步增加,在2021年第二季度达到182家,占比三分之一以上;財政奖补政策次之,在各季度均覆盖超过50家,且呈增长趋势。未享受政策的小微企业约占60%,主要原因是自身条件不满足、当地无政策或自身不了解。这些原因除了表现出小微企业自身能力的不足,也反映了各项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还有待提高。今后应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使小微企业真正受益。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多个季度的小微企业调查数据,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经营方面,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外订单减少。用工需求的减少带来用工成本的降低。盈利能力降低和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在疫情发生后明显增多,但到2020年第三季度已有明显好转,到2021年第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融资方面,疫情后,人民银行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各大金融机构陆续推出很多贷款优惠政策,企业资金满足度提高,融资难度并未显著增加,融资压力得到缓解,贷款企业和数额都明显增长,利率下降,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企业逐渐增多。总体来看,疫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冲击,但融资情况尚好,在优惠政策和贷款的支持下,小微企业经营正逐步好转。针对调查情况,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政府方面

我国在此次疫情中迅速反应,出台了降低税费、加大信贷支持等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发挥了金融监管政策、财税政策等“几家抬”的政策合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要解决好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首先,各项政策的落实是重中之重。尽管受惠企业数量近几年明显增加,但是不了解政策的小微企业仍然有许多,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应政策后,应该加强宣传和落实力度。其次,针对企业面临的国内外需求减少的困难,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广告推销、逐步打开市场,发放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等;针对存在资金周转不畅、欠款严重等困难小微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减免税费、低息贷款等财税金融支持的力度。此外,对于部分小微企业贷款时面临的缺少抵押担保的问题,可组织有实力的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其作保,完善小微企业的担保制度,或者成立专门的帮扶资金,推动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同时,做好金融配套政策支持,加快完善信贷风险分担、综合信用信息平台等配套机制建设,推动小微贷款持续增长。最后,关键一点就是“精准施策”。建议企业所在地区相关部门对口调研企业的需求,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具体扶持政策。

(二)金融机构方面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金融机构作为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提供者,应进一步夯实“敢贷、愿贷、会贷、能贷”的基础,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持续性,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首先,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综合平台,尽可能全面掌握企业基础信息,有的放矢的同时针对基层业务人员担心后期追责的情况,单独制定小微企业的授信尽职免责细则,单独设立不良贷款容忍度,缓解“不敢贷”的难题;其次,完善内部考核机制,提高普惠小微考核权重,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激励基层放贷;再次,下沉业务重心,开展首贷培育,加强金融科技运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制定不同的融资模式,提高放贷能力;最后,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减缓资本对信贷增长的约束。

(三)企业方面

首先,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一是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节奏;二是进入电商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解决疫情管理带来的客户减少问题;三是完善考核制度,稳定工作岗位,凝聚企业人心。其次,小微企业也应提高财务规范程度,以此降低融资难度。一是规范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聘请专业财会人员管理公司财务;二是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规范披露财务信息,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规划资金运用,保证正常的现金流,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王子阳.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04):13-26.

[2]梁钰.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举措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基于湖南岳阳的调查[J].金融经济,2020(10):58-61+72.

[3]中国财科院“企业成本”调研“中小微企业发展与成本情况”专题组,赵治纲,高颖超,何平,洪金明.中小微企业成本上升超预期,经营形势不乐观[J].财政科学,2022(03):111-122.

[4]马文聪,何彩凤,陈修德.支持性政策及其组合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PSM分析[J/OL].软科学:1-18[2022-08-16].

[5]田建强,徐枫.对疫情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的效果评估[J].金融监管研究,2021(10):42-58.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疫情时期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有效性研究”(202210445071);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項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政策分析”支持。

作者单位:李楠,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范敏,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生;郭欣怡,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生;赵春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资金周转用工小微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小微企业借款人
应收账款风险原因及有效控制途径分析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