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商支付风险分析及优化建议
2022-05-30骆慧婷
骆慧婷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中,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迅猛发展,跨境支付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但是在跨境支付中仍然存在诸多堵点与痛点,限制跨境电商业务的持续发展。如何加强对跨境支付监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兴业态也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跨境电商支付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跨境电商支付所遭遇的风险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为规避支付风险提供了具体优化对策及建议。
一、跨境电商支付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模式,按业务模式可划分为B2B(Business to business)与B2C(Business to customers)业务模式。在B2B业务模式下,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商务活动;而在B2C業务模式下,则主要指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商品销售活动。根据贸易方向,跨境电商可分为跨境进口电商与跨境出口电商两大模式。随着国家支持政策不断推出,全球性物流网络体系不断构建和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跨境电商交易的规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据36氪研究院《2022中国跨境电商产业研究报告》,在过去五年里,中国跨境电商复合式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16.6倍。受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和亚马逊“封号潮”的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成交规模仍维持较高增长。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为1.98万亿人民币,增速为1.44万亿人民币。就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而言,其出口比重为72.0%,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对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和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跨境支付作为跨境支付在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工具,是连接买卖双方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一个复杂的支付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体以及跨地区、跨国家。它是跨境交易的核心环节之一,其发展状况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密切相连。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了传统金融中的资金融通、支付服务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等功能。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各类金融创新技术亦推动着跨境支付体系现代化与便利化。当前,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可以大致概括为两大类型:一种是银行之间的直接付款,也就是跨境电商卖家借助传统的跨境金融结算服务,如银行电汇和国际信用卡来完成跨境支付的一种方式,该模式和传统外贸企业收款模式没有本质差别,银行间系统直连可以在根本上保证支付数据安全;其次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间接付款,通过跨境电商卖家和拥有跨境支付牌照支付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解决跨境电商平台分别与各家银行对接难的问题,通过第三方机构开辟跨境清算路径,将款项换汇成人民币打到卖家国内人民币账户中,减少平台开发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平台使用费率,给用户带来更便利的跨境支付操作接口。由于第三方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成本缺口,所以该渠道是现在大部分跨境电商出口平台国内卖家所采用的收款方式。由于我国跨境电商业务起步较晚,受传统贸易影响较大,跨境电商对支付环节缺乏有效的金融配套支持,使得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等问题。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跨境支付需求量不断增加,跨境支付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二、跨境支付业务现存的风险和问题
(一)结算流程长且资金回流周期长
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卖家一般都是中小卖家,表现出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特征。近年来,在国际局势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俄乌战争爆发、美国升息频发;在经济形势方面,全球消费不振、物流迟缓和价格不断攀升、汇率双向波动加剧、欧盟VAT增值税新规、亚马逊大“封号”等,这些事件均使跨境贸易占用资金周期不断延长,使外贸小微亟待避险控本。
与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所涉及的交易主体错综复杂、交易数据琐碎庞杂、结算链条漫长,造成了整个跨境支付流程时空跨度较大、资金回流缓慢。首先,交易主体众多。跨境支付参与方有但不局限于跨境电商买方和卖方、第三方运营平台、跨境物流公司、支付机构以及若干级别供应链公司。单笔跨境支付业务需要对所有交易主体进行鉴别,并确定各笔交易的真实性,导致从“网关—收单—结售汇—资金入境—付款”的全资金回流周期较长。其次,交易数据繁杂。跨境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量大而琐碎。跨境订单产生后,首先要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处理,这个平台由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来完成整个流程,然后再根据用户提交的支付命令,由支付机构进行清算和结算,最后再通过代理行机制实现最终的跨境结算业务。但在该过程中,资金的回流速度往往受银行的报文转换自动化速度、跨境结算业务处理的效率、不同国家间的时差或休假等因素的影响。
上述两大因素都使外贸企业货款回流周期延长,从而加大企业资金占用、资金周转效率下降、经营风险加大。
(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合规风险
跨境电商资金收付流程通常会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的《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其他诸多法律法规。跨境支付业务包括跨境收单、跨境汇款、跨境结售汇等环节,其交易金额大,涉及范围广,且涉及人员众多,因此具有较强的跨境监管难度及复杂性。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构,在跨境交易中存在着诸多的监管盲区。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收付款过程中,需要向境外支付机构申请一个专用备付金账户,由境外支付机构将备付金账户内的资金转至境内卖家。第三方机构与境外支付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主要是通过备付金存管来实现的。由于目前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尚未对暂存在境外的备付金实时监测,极易滋生洗钱、逃汇、非法融资、地下钱庄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在合规风险事件出现时面临资金冻结、不能做到及时结汇提现、易造成业务风险等问题。
(三)跨境支付平台对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足
由于跨境支付流程中涉及的主体与环节较多,而每一个交易主体与环节都需要对交易信息进行留存,只要交易中的某一个微小环节存在问题都可能导致消费者信息的泄露。消费者是整个跨境支付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跨境支付机构对消费者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利用,就可能侵犯消费者的个人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将直接影响跨境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第三方跨境支付由于其准入门槛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一些支付平台企业缺乏必要的经营资质和合法性。而消费者又极易受到这些公司的迷惑,使得自身的个人交易信息被泄露和利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很可能会成为犯罪分子的“摇钱树”,他们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自己或者他人进行诈骗活动,以获取高额的非法回报。
(四)跨境支付结算费率较高
在跨境电商企业成本核算中,交易环节手续费即提现费和货币转换带来的汇损都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跨境支付过程中,经常存在信息不共享、透明度低、定价标准不清晰等问题。比如,部分跨境支付机构并不明确对外披露平台对标的汇率基准,企图从中获取高额汇损差额收益。一般来说,跨境电商企业在完成一笔交易时,如果使用传统银行或电子结算手段进行结算,手续费和汇损占比2%—3%。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趋势。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的外贸结算通常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外币为主,这些汇率的波动加大,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结汇损失。例如,2021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55至6.35之间浮动,幅度仅为3%左右;而2022年上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曾从6.30升至6.84,波幅达8.3%。对中小型跨境电商而言,因对外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常常陷入被动,汇兑成本显著上升,同时漫长的跨境支付流程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模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成本,极大地挤压了企业的经营利润空间。
三、跨境支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跨境支付监管力度
一是我国有必要加强同其他国际组织及各国央行的国际合作,加快建立跨境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从支付机构监管及外汇业务监管两方面重点发力,缩小跨境业务监管空白及灰色地带,把跨境支付反洗钱监管,信息数据保护及备付金存管工作提升至国际层面予以有效监管,并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监管举措及违规处理方式作进一步界定。二是完善监管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和税务等外部监管机构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跨境电商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交易数据的全面管理,并在跨境交易全流程中建立起一个完整、透明、可追溯的监控系统。三是加强商业银行在跨境电商支付结算业务中贸易真实性后台审查作用,在提高第三方支付机构合规运营意识的前提下,共同保障跨境支付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快跨境人民币结算网络建设项目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2022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生效。《通知》将支付机构跨境业务处理范围扩宽,由以往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扩宽到全部经常项目,同时意味着部分个人经常项目的跨境人民币收入和支出也将纳入该范围内进行管理,增加外贸新业态扶持,补充原有业务模式,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带来利好。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2》中显示,2021年全年有43家支付机构从事跨境支付业务办理,办理跨境支付业务总额71.91亿元,增长62.55%。其中,跨境人民币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0亿元。可见,交易双方通过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跨境支付领域还处于蓝海期。《通知》的发布将指导银行和支付机构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推动更多跨境电商平台使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外贸收付款,以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处置能力,大幅降低汇兑成本。
(三)积极推进“区块链+跨境支付”模式
近年来,区块链和其他技术被不断充实到金融科技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的特征。通过创建“区块链+跨境支付”模式可有效破解跨境电商在支付环节中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支付风险大和真实性审核难度大等难题。
一是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点对点交易传输模式,绕过传统SWIFT系统,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促进跨境数字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发展,扩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运用场景,对CIPS为主线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搭建多边央行共建数字货币支付合作格局,努力切实改善目前跨境支付结算链冗长,效率低下,到账缓慢,成本高昂等问题。二是利用区块链中分布式记账和可溯源性等特点,实现全流程实时监控与管理,确保物流业务安全高效运行,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三是在区块链上采用点对点网络结构,能够实现各区块之间的直接连接,达到从多个方面对跨境交易数据进行核对,进而能够增强跨境支付真实性,构建信息透明合规交易平台和基于区块链的信用机制等。
(四)创新和丰富跨境支付金融服务
在跨境电商企业支付服务过程中,跨境支付机构一般都会累积海量的商户支付数据,如交易流水、订单数据、结汇数据、广告数据等。借助这些海量跨境支付数据可以在供应链中形成闭环、增强信贷信用、以数据反哺经营。在信贷融资方面,跨境支付机构可通过付款数据、精准预测客户的还款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授信决策;通过对交易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潜在客户,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把握跨境电商企业运营现状,对商家进行了风险识别,给商家带来了更加灵活的资金筹措。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跨境支付机构也能够利用金融专业优势,对客户进行外汇政策、汇率形势及宏观经济形势咨询服务,给予更多避险降本手段,如汇率管理风险手段,并对融资、开店及海外营销进行全链条增值服务;在金融理财服务方面,能够对跨境电商企业余额理财产品进行创新研发,不仅能够满足其资金流动性需求也能够得到预期收益率;在经营咨询方面,跨境支付公司能够对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对跨境消费流程进行实时管理,优化跨境消费过程中的支付体验,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运营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课题组.跨境电商支付难点分析及应对[J].吉林金融研究,2021(11):61-63.
[2]汤莹.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商收款业务及监管对策[J].河北金融,2022(02):60-64.
[3]冯晓鹏. 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彭扬. 人民银行: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N]. 中国证券报,2022-06-21(A01).
[5]李晖. 外贸小微急需避险控成本 跨境支付机构迎风而上[N]. 中国经营报,2022-07-04(B07).
[6]吴力. 跨境人民币结算“升级”[N]. 国际商报,2022-06-24(002).
作者單位: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