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显智慧 彰显魅力是根本

2022-05-30张红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同课异构

张红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是教研创新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它可以彰显数学的魅力,让教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勃勃生机. 文章结合“同课异构”活动中6位教师讲授“垂直”的精彩教学片段,认为同课异构需要在确保“大同”的前提下凸显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追求“精妙”的作风,从而彰显课堂之精彩、数学之魅力.

[关键词] 同课异构;教学智慧;数学魅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是教研创新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它可以彰显数学的魅力,让教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勃勃生机[1].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参与了省级的一次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6位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与扎实的基本功,围绕课题“垂直”,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课例. 笔者作为一名听课者,一天下来不仅没有感受到一丝累意,反而意犹未尽. 如今细细想来,依然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撷取一些典型片段,与大家共赏.

独一无二的导入,凸显教师的开阔思维,让课堂富有灵性

对一节课来说,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十分关键,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它好似一篇优美的散文,只有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方能凸显教师的开阔思维,引领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新课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的特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出发,创造独一无二的导入方式,让数学课堂更加富有灵性. 参赛中,每位执教者风格迥异,却充分凸显出教师的开阔思维,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数学探究境界.

导入1:旧知导入式

问题:今天早上红红起床晚了,匆匆忙忙地穿衣服、吃早饭,忙碌中碰掉了桌上的筷子. 你觉得掉在地上的两根筷子有哪几种位置情况?

导入2:开门见山式

情境1: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视频(播放一段体操比赛视频,展示运动员的优美动作). 从视频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现象?

情境2:一天,有个小朋友落水了,救人者出于本能会选择哪种游泳路线?

导入3:设置悬疑式

问题情境:①想让铝合金门框垂直,木工师傅需要如何操作?②上体育课时教师如何测量跳远成绩?

赏析良好的开端好似一首动人的乐曲,需要在一开始就定好基调,这样才能扣人心弦,聚拢学生分散的思维. 上述导入方式,执教者都能结合教学内容、具体实际和现实环境等因素,设计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跃跃欲试冲动的情境. 其中,有的将枯燥的直线位置关系具体化,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有的借助体操表演视频充分演绎垂直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垂直的曼妙;有的通过呈现惊心动魄的场景来引出课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有的直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愤悱”之感,促使学生在高涨的求知欲望中探求新知. 这些新颖、精彩、实用的引入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数学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则在紧张而又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可见,独一无二的导入可以彰显数学的独特魅力.

智慧处理突发事件,展现教师的驾驭水平,让意外“绽放光彩”

每一节课都是在教师的充分预设下生成的,但课堂是通往未知方向的一段动态旅程,随时会生出意想不到的教学状况. 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倘若教师无法智慧处理,则会令课堂陷入僵局,让教师陷入尴尬,让学生陷入困惑.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一直追求意外与动态生成的美丽,期待展示自身的课堂驾驭水平和教学机智,让意外“绽放光彩”[2]. 本次赛课,每位执教者各显神通,将驾驭课堂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面对这些“意外之花”,他们一个个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让课堂在“动态生成”的引力下焕发生命活力.

W教师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我们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过斑马线?

生1:快速跑过去. (全班哄堂大笑)

师:那你可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如图1所示,从A处穿过斑马线,要使路线最短,你会怎么走?生1,你选择什么路线过去才能避免由于速度过快而造成交通意外呢?试着画一画这个最短路线.

……

赏析W教师设计这个极富生活味的数学问题,本意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生1却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面对这一情形,W教师没有粗暴地批评或指责,而是在全体哄笑的混乱环境下充分展现自己的沉着冷静与应变能力,通过巧妙而诙谐的回答使得课堂快速回归,并用重新提问的方式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指明方向. 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充分体现了W教师适应、调控、驾驭课堂等方面的能力,所以W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是富有生命力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生命价值,教师应当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贴近实际的数学问题,将数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剖析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

L教师的教学片段如下.

问题1:谁知道该如何测量跳远成绩?

问题2:跳远时没有与起跳线跳垂直,该怎么办?

问题3:跳远考试时,要想不吃亏,你该如何跳?

问题4:体育课上老师是如何测量跳远成绩的?

赏析L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体育课来“大做文章”,通过“跳远”这项活动设计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链,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显然,这些问题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通过“问题1”掌握了测量跳远的理论依据,通过“问题2”和“问题3”领悟了跳远沿着什么方向跳才正确、合理,通过“问题4”回忆了跳远测试成绩的测量方法(教师以一把普通卷尺,测量从跳远的起点到学生脚后跟脚印的长度来作为跳远成绩),进而让他们领会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并对知识加深了印象. 就这样,整个数学应用过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了与他人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数学應用能力.

突出延伸拓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效开阔视野

拓展延伸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让学生加深或超越对新知识的理解,使数学学科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教师不能漫无目的地旁征博引,因为这样不仅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还会让学生失去探索兴趣. 因此,教师应当在深入研究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处理好拓展与延伸的尺度,由课内练习延伸到课外,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领悟知识的本质.

X教师的教学片段如下.

课后练习:

1. 如图2所示,已知AC⊥BC,AD⊥CD,试比较线段AB,AC,AD的长短.

2. 给你3根火柴棒,你能拼出12个直角吗?

赏析探究与反思的延伸是以问题为起点,将问题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持续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认知更深刻. 在课堂结课时进行延伸拓展,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外延开去,让新知融入生活,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X教师呈现的两个问题都不是随意抛出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第1题是引导学生探索出“垂线段与斜线段是相对的”,充分体现了相对论在数学中的应用;第2题则让学生的认知从平面向空间扩展开去,从而为后续立体几何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在深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其优势在于确保“大同”的前提,凸显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追求“精妙”的作风,从而彰显课堂之精彩、数学之魅力.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师唯有想方设法用自身的兴趣去唤醒学生的数学意识,用自身的机智去打动学生,用自身的信心去激励学生,用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设计出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从而尽情展现数学的魅力,打造出“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常梅. 中学数学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析[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4(17):20-22.

[2]齐龙新. 案例分析:“任意角”的三节同课异构[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11):17-20.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同课异构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构建诗意班级文化
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