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路漫漫人去远
——深切缅怀原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居昌

2022-05-30本刊编辑部

中国公路 2022年6期
关键词:交通高速公路公路

文|本刊编辑部

李居昌的一生写满了传奇。他以对交通事业无比炽热的爱,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智慧。这位脸上时常挂着和蔼微笑、操着一口浓重鲁西南乡音的老交通人,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公路交通进入“高速时代”。如今的中国大地,路网纵横,四通八达,而曾经为之无悔付出、辛勤耕耘的老部长,却已转身悄然离去,前往所有道路都无法抵达的远方。

人物简历:李居昌

1938年3月生,山东省东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5年于天津大学水利系毕业后,担任山东省交通厅小清河航运局工程队技术员,后历任航运局工程队组长、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队长等职;

1983年起担任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1986年起任厅长兼党组书记。

1992年9月至2000年5月,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99年1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担任中国公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

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担任中国公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曾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2022年2月27日凌晨,原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公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居昌先生,走完了他84年不平凡的人生之路,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厚重的背影和一段永恒的记忆。

作为第一位由省交通厅长晋升为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的官员,李居昌的一生写满了传奇。他以对交通事业无比炽热的爱,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智慧。这位脸上时常挂着和蔼微笑、操着一口浓重鲁西南乡音的老交通人,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公路交通进入“高速时代”。如今的中国大地,路网纵横,四通八达,而曾经为之无悔付出、辛勤耕耘的老部长,却已转身悄然离去,前往所有道路都无法抵达的远方。

李居昌在2018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通车总里程世界第一位,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们已经进入了交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要向交通强国奋斗。”

激情燃烧的岁月 奋战在山东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作“山东的路,广东的桥”,而时任山东省交通厅厅长的李居昌,正是“山东的路”这一品牌重要的缔造者。

担任原交通部副部长之前,李居昌的“主战场”一直在自己深爱的故乡山东。尤其在担任原山东省交通厅厅长期间,他大力推动了山东交通以崭新的姿态面向未来,迈向21世纪。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仅有公路3152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仅65公里。山东的公路建设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泥土路、60年代砂石路、70年代沥青路的发展历程,通车里程迅速增长。在80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山东交通人又从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建设。90年代,又实现了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高速发展,一年一个大台阶。

还记得1988年,李居昌在山东省新闻发布会上意气风发地向媒体介绍了9年来山东省交通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一大步,出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和利用外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好局面。山东省利用外资修建接通了两条国道断头路,还将利用外资修建济南至青岛汽车专用路;采用集资办法修建了岚山港二万吨级码头和龙口港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交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行招标投标和工程技术监理制度,实行机械化、专业化、程序化施工,在确保重点的前提下,实行择优投资、投资包干,提高了工程质量、速度和效益。公路干线建设,包括改建,每年以500多公里的速度增长。重点城市的大交通量路段建成了分道行驶的快慢车道,提高了进出口车辆通过能力,使交通堵塞、拥挤的问题有所缓和。山区、湖区、海岛、滩涂和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985年以来,这些地区交通建设除正常投资外,专项补助7000多万元,使93.5%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通上了公路。”

李居昌(右一)与时任山东省交通厅厅长朱正昌(中)视察济南绕城高速建设。

当时,李居昌语句铿锵:“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同各行各业休戚相关。交通运输业的兴衰,将直接影响到山东省经济发展目标和富民兴鲁的实现。”

正是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山东成为改革开放之初率先开始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省份。当时山东港口数量、客货运输总量、高等级公路里程等各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高速公路更是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第一。

追逐梦想的年代 与高速同行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引进三批世界银行贷款用于公路建设。

1984年秋天,为尽早争取到世行贷款,探索高等级公路建设经验,原交通部在第一批世行贷款公路项目中选择陕西西安至三原一级公路、山东晏城至高唐二级公路两个项目进行监理试点。1987年2月,晏城至高唐二级公路开工,原山东省交通厅对这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由当时刚刚履新厅长的李居昌亲自担任项目总监。在他的带领下,全线62名监理人员逐渐熟悉了世行贷款程序,以及菲迪克条款下“工程师独立管理工程”的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人员严格执行条款,全力配合外籍监理工程师工作,得到世行官员的认可,世行也从此打开了向发展中的中国施放公路水运工程贷款的大门。

1989年5月25日,作为我国第三批引入世行贷款的公路项目之一,山东省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获批世行贷款3.46亿美元。当时,为加强相关项目监理工作,各省交通厅均成立了独立的总监代表处或工程监理处,总监多数由副厅长兼任,而济青高速则再次由时任山东省交通厅厅长的李居昌兼任总监——也正是这条318公里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山东省境内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成为山东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第二批引入世行贷款建设的京津塘高速开建,按照世行要求,这条路在我国首次采用了(咨询)工程师管理模式,孕育了工程监理制度。1995年8月4日,已经担任原交通部副部长的李居昌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国家竣工验收会议上谈到,作为我国重点工程,京津塘高速是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跨省市组织建设的高速公路,这是我国公路建设体制的一大改革。其建设管理严格按国际通用的先进经验和办法进行,按照菲迪克条款实行全面科学控制。不但在设计上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好的高速公路设计经验和技术,而且通过国际招标选定的中外监理工程师组成监理队伍,严格按照监理程序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为我国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时,李居昌特意谈到:“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它的立项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调研论证阶段。”李居昌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当时国内确实存在着“要不要建设高速公路”“修高速公路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不同认识和争论。来自其他部门和专家反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呼声一度十分强劲,甚至有媒体直接指出:修建高速公路是专为小汽车服务的“高消费”,是“自由化”。

2009年12月,李居昌(中)在翔安隧道建设工地调研。本刊记者 张波 摄

2018年,面对镜头话当年,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仍感慨万千:“当年在国内,高速公路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我们走过坎坷的探索阶段,大约5年到6年时间。中国不是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而是必须修的问题,中国的交通职工不怕这个困难。而且作为一个重要的激励,一定完成任务。”

李居昌深情地回忆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要会议:1989年7月的“沈阳会议”一锤定音,结束了“中国要不要建设高速公路”的历史争论,为高速公路大规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使我国公路建设走进了发展高速公路的新时期;1993年6月的“山东会议”,着重解决了“高速公路如何建设”的问题,同时明确以“五纵七横”中的“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为重中之重,掀起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第一波高潮;1998年6月的“福州会议”召开后,全国公路建设投资两次大幅度调升,在内、外部的合力推动下,高速公路建设风起云涌,迎来了“黄金岁月”。

“后来整个社会对高速公路的评价越来越高,高速公路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发展过程中的坎坷,我们一个个克服。”镜头里,李居昌露出欣慰的微笑。

为了乡亲的幸福 扶贫不畏难

除了高速公路建设,多年来,李居昌一直高度关注交通扶贫工作,他在1996年撰写的《以公路建设为先导找准经济增长点调动各方力量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一文中,针对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和云南省怒江州等11个原交通部在国家贫困县建立的扶贫联系点,提出要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以公路建设为先导,为加快扶贫点脱贫致富步伐创造条件;抓好开发式扶贫,努力培养扶贫点的“造血功能”;重视教育科技扶贫,抓好人才培养等有力举措。

作为原交通部、原云南省交通厅对怒江的重点扶贫项目,独龙江公路是通向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独龙江乡的一条公路,1995年7月1日开始动工修建。公路走线山势险峻、沟谷纵横、地质结构复杂、气候环境恶劣。在近4年的建设中,由4000多名建设者组成的修路大军,克服蚊虫蚂蟥叮咬、毒蛇袭击和高海拔寒冷及缺氧等困难,过原始森林,趟沼泽泥潭,攀人造天梯,翻雪山垭口,战塌方、开路基、凿隧道、架桥梁,创造了云南省公路修筑史上的又一奇迹。独龙江公路的全线贯通,从根本上解决了独龙族落后的交通状况,实现了独龙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坐上汽车,走出深山峡谷”的愿望,为独龙族人民架起了一座脱贫致富的桥梁。

1993年8月,李居昌(右)在青藏公路海拔5231米的“天下第一道班”,与藏族养路工在一起。

1999年9月9日,李居昌出席了独龙江公路通车仪式。当时,社会上也曾有质疑的声音:为什么要花费巨资为一个只有几千人居住的小乡镇修建公路?对此,李居昌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从经济发展来讲,从民族团结来讲,从独龙族来讲,都迫切需要这条路。路要是不通,想要发展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部党组研究决定,不管有多少困难,不管需要多少投资,也坚决要把这条路打通。因为,这解决的是一个民族的生存问题!”

关切交通的发展 丹心献家国

作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多年来,李居昌一直积极为国家发展交通事业建言献策。

2000年4月,他就提出“西部开发公路先行”并明确指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加快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既要借助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公路交通的成功经验,又要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研究新思路,建立新机制,运用新政策,采用新办法。他强调,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规划和建设标准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要采取优惠政策;加快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还提出东部地区的交通部门要积极支援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

2007年7月,他又在人民政协报撰写《树立交通战略地位确保交通优先发展》一文,指出我国西南出海运输通道作为西南地区利用北部湾港口优势,建设面向东南亚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重要运输通道,是开发与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形成“新的一极”的重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运输通道建设,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意义重大。他指出,应该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先发展;加快以防城港为重点的口岸建设,提高广西北部湾港口的竞争力;加强统筹协调,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具体提出,要树立交通战略地位,确保交通优先发展,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目标;编制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和相互配套的各专项规划;调整交通发展政策,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智能型交通;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把理顺防城等三港管理体制和机制作为港口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这些建议和意见,即使放在当下来看,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信科技的力量 肩负新担当

199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李居昌担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会理事长长达11年,这期间,恰逢学会从发展初期向新型科技社团转型的阶段。李居昌带领大家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为中国公路学会进入全国学会先进行列奠定了基础。

王展意、李居昌(左一)、胡希捷3位老领导获得中国公路学会发展特别贡献奖。黄镇东、李盛霖为颁奖嘉宾。

黄镇东(右)、李居昌(左)两位老领导为首批“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早在1989年担任山东公路学会第二届理事长时,李居昌就曾指出:“学会是联系广大会员的桥梁,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基础。要利用学会更好地组织和发动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经济建设。”他指出,“搞好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心任务,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学会在学术上是有权威的,这种权威取决于学会的学术活动开展的水平,权威性要在学术活动实践中树立起来。”

李居昌在中国公路学会任职期间,中国公路学会率先在中国科协所属的200多家全国学会中施行秘书处职业化建设、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程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创立了全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等学术品牌,设立了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开评“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等,有效提升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发展能力。他还高度重视学会发展定位和发展格局,开创了学会国际合作业务领域的先河,有效提升了中国公路学会在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指出:“科技发展只有先‘引进来’,才能‘走出去’,中国公路学会要成为公路交通科技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助推器’”。

李居昌常说:“科技创新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学会要当好公路科技的助推器。”为此,他要求中国公路学会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创新思维,特别是鼓励原始性、基础性科技创新,推动公路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到新的水平。他强调,对于公路科技,应该不断增强针对性,结合公路工作实际,围绕公路环保、信息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等,因地制宜,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在他指导下,学会以服务公路建设为中心,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围绕关系公路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全局性、综合性、跨学科的专项课题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李居昌一直要求学会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全面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不断增强在公路科技工作者中的影响力。2002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科学技术部发布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管理办法》,按照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有关规定,原交通部决定由中国公路学会设立“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居昌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专门组建了评审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任委员。众所周知,此后,“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在公路交通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有效调动了公路交通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成为交通科技界奖励先进、展示成果、推广转化、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2006年,时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李盛霖(右二)和李居昌(左二)出席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并与《中国公路》杂志社领导合影。

1994年10月,时任交通部副部长李居昌为《中国公路》杂志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收获的季节》。

待到秋风雁过时 泼墨染青山

值得一提的是,李居昌还非常注重行业宣传工作。他常说,办好学会期刊,是加强行业舆论宣传,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犹记得1994年,那个丹桂飘香的九月,他为《中国公路》杂志的创刊号撰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发刊词——《收获的季节》。如今重读,仍令人心潮澎湃。

斯人已乘长风去,老部长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忘不了他曾经说过:“我们已经进入了交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要向交通强国奋斗。”广大公路人在不忘前辈辛勤付出的同时,当以大地为纸,汗水为墨,不断续写公路交通事业的新篇章,待到那灿烂的收获季节,把交通强国的佳绩写成一封长信,遥寄老部长。相信他在云端天上,也能笑得欣然爽朗。

猜你喜欢

交通高速公路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养护嵌固抗滑磨耗层应用研究
一辆开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
繁忙的交通
公路断想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父亲的66号公路
高速公路上的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