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评析
2022-05-30王珊珊
王珊珊
长沙市中心医院妇科,湖南长沙 410004
妇科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主的专业科室[1],计划生育手术是妇科内常见的术式,主要是通过安放、摘取宫内节育器,结扎输精管、输卵管,人工终止妊娠术等方式起到节育效果[2-3],但此法属于侵入性操作,易引起患者不适感,产生抵触情绪,且部分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管理能力较弱,一旦监管不到位,可受多种因素影响,降低节育效果[4-6],故需要采取合适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控,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保障管理质量,提高计划生育手术的有效性[7-8]。以往多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但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因素,缺乏针对性,管理效果不佳[9-10]。 而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效果较好的方式,已经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基于此,该次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妇科门诊工作的4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妇科门诊工作的40 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参比组(n=20)和研究组(n=20)。 参比组:男性1 名、女性19 名;年龄25~37 岁,平均(30.96±1.43)岁;工作时间2~8年,平均(5.04±1.16)年;学历信息:大专学历8 名,本科学历7 名,硕士学历5 名。 研究组:男性2 名、女性18 名;年龄24~38 岁,平均(31.07±1.39)岁;工作时间2~8年,平均(4.98±1.18)年;学历信息:大专学历7 名,本科学历7 名,硕士学历6 名。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与研究时间段内在该院妇科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自愿参加并签订协议的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完善的医务人员。
排除标准: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对话交谈能力较差的医务人员;中途退出研究的医务人员;研究依从性不高的医务人员。
1.2 方法
参比组妇科门诊医务人员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对计划生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管理,对妇科门诊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管理,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管理等。
研究组妇科门诊医务人员应用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成立针对性护理管理小组。由该院妇科门诊专业素养较好、对话交谈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 均需要进行计划生育理论知识学习(计划生育定义、宫内节育器的适应证、禁忌证等),可借助宣传视频或书本资料加强认知,同时,还需要进行计划生育操作技能培训(计划生育手术流程、宫内节育器放置方式及部位等),以此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进行计划生育服务。②强化医务人员管理能力。在仪器管理方面,医务人员需要核对好仪器使用情况,对使用过的器械做好消毒杀菌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在环境管理方面,医务人员需要每日为妇科门诊进行地面清洁,适时开窗通风,维持诊治环境空气清新,提高舒适度,另外,还可在下班后利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空气消毒,保证诊治环境安全性;在安全管理方面,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手术流程进行,做好消毒工作和手卫生工作,选取灭菌手术器械为患者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定期随访,保障计划生育质量,在护理管理方面,医务人员需要全程辅助医师手术操作,安抚患者情绪,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制定防护措施,保障护理服务质量。③完善医院妇科门诊管理规章制度。医务人员需要定期对管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制订科学管理措施, 将其纳入医院妇科门诊规章制度中,便于医务人员参考执行,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妇科门诊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后的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情况、管理工作能力、管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①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的评分标准,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后医务人员对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越好。
②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情况: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的评分标准,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后医务人员对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越好。
③管理工作能力:包括护理管理能力、仪器管理能力、环境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其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的评分标准,分值0~25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后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能力越强。
④管理满意度: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的调查问卷,包括满意(>90 分)、比较满意(70~89 分)、不满意(0~69 分)。 管理满意度=(满意人数+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情况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情况均好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情况对比[(±s),分]
组别计划生育理论知识 计划生育操作技能研究组(n=20)参比组(n=20)t 值P 值96.42±3.18 92.59±3.97 3.367 0.002 96.53±3.21 92.65±4.06 3.352 0.002
2.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管理工作能力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管理工作能力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管理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管理工作能力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20)参比组(n=20)t 值P 值护理管理能力仪器管理能力环境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能力23.18±1.04 21.39±1.85 3.772 0.001 23.25±1.02 21.37±1.81 4.047<0.001 23.11±1.01 21.35±1.78 3.846<0.001 23.34±1.16 21.46±1.92 3.748 0.001
2.3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妇科属于医院重要技术部门,于此处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人数较多,在为其进行管理服务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易出现医患纠纷,影响手术效果。科学的护理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保障计划生育手术效果[11-13]。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虽通过管理计划生育患者临床资料,管理妇科门诊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管理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起到一定管理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14-16]。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妇科门诊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关注度不断提升,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患者需求,为提高诊治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需要寻找新的护理管理方式[17]。 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成立针对性护理管理小组,学习计划生育理论知识,展开计划生育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 通过强化医务人员管理能力,从仪器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护理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管控,规避风险因素,保障管理质量。通过定期评价管理质量,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管理措施, 完善医院妇科门诊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18-20]。 该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计划生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为(96.42±3.18)分、计划生育操作技能了解情况为(96.53±3.21)分均好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医务人员计划生育理论知识,增强医务人员计划生育操作技能, 为妇科门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护理管理能力为(23.18±1.04)分、仪器管理能力为(23.25±1.02)分、环境管理能力为(23.11±1.01)分、安全管理能力为(23.34±1.16)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仪器管理能力和环境管理能力,保障妇科门诊工作的有序进行,锻炼医务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性。 研究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且已经获得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对妇科门诊医务人员进行护理管理时,使用针对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丰富医务人员的计划生育理论知识,提升其计划生育操作技能,锻炼管理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满意度,建议为妇科门诊医务人员管理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