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研究
2022-05-30王春燕王成虎
王春燕,王成虎
(重庆市中医院质安办,重庆 40002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又称为中浆病。此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仍不明确,过去有人认为,此病为炎症或病因为血管痉挛[1]。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屏障功能受损是此病的病因。RPE细胞之间的封闭小带是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一道屏障,此小带受到损害则RPE细胞屏障功能破坏,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液经此损害区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存[1-2]。对CSC的治疗包括药物、视网膜激光和光动力疗法,但光动力疗法治疗可导致脉络膜血管改变,且对治疗条件要求较高,故目前主要采用视网膜激光和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封闭渗漏点是治疗CSC的常用治疗手段,但长期观察发现,激光治疗并未显示可提高患者远期疗效和降低复发率[3-4];药物治疗也仅限于运用维生素C、维生素B1、芦丁、肌苷等一些营养辅助药物,尚无确切的治疗药物。以七叶皂甙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迈之灵提取自马粟树籽,可加强静脉壁张力,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改善静脉微循环,促进淋巴液与组织见液体回流,从而具有抗渗出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迈之灵治疗CSC的临床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CSC诊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的CSC患者36例(36眼),患者年龄28~55岁,平均(33.2±5.6)岁;病程3 d至4个月,平均(32±12)d。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18眼)。研究组患者中男17例,女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标准 患者眼前有暗影,视物变形、变暗、变小、变远,伴视力下降等。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黄斑呈圆顶状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视网膜下可有黄白色点状沉着。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视力、眼压、OCT检查,均经FFA(Topcan 50 EX) 检查确诊。FFA检查可见静脉期黄斑区有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渗漏点类型:圆点扩大、喷射状上升或墨渍弥散改变,局限性RPE渗漏染色,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神经上皮层脱离。因考虑到激光治疗渗漏点需距黄斑中心凹300 μm以外,故凡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300 μm以内者均未纳入本研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研究组在在视网膜激光治疗基础上加用迈之灵片(德国礼达大药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Z20080004)口服,每次2片、每天2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随访12周。视网膜激光术操作者为同一名医生完成,采用法国光太Supra Scan577 nm眼底多点扫描激光。
1.2.2疗效判定标准 (1)总体疗效评价: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的中浆治疗后疗效评定方法,治愈为视力恢复正常,眼底病变全部消退,FFA未见渗漏;有效为视力部分恢复,眼底病变好转,FFA荧光渗漏减少;无效为视力无改善,眼底病变无好转,FFA仍有荧光渗漏。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OCT:采用海德堡公司生产的Spectralis HRA-OCT,采用870 nm具有高穿透力的扫描光和Eye Tracking技术,扫描速度为40 000 A-scans/s,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做水平、轴向线性扫描以及多线扫描,轴向分辨率为5 μm,横向分辨率为6 μm,视网膜脱离面积的测量应用OCT仪自带的测量工具,选中各个扫描方向的OCT图像中视网膜脱离的区域,测量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的高度和宽度,即可得到不同扫描方向的网膜脱离面积。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OCT检查,测量视网膜脱离的面积,治疗4、12周后采用相同OCT检查参数,测量相同位置视网膜脱离面积。
1.2.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4、12周后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范围的变化。
2 结 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脱离范围的变化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视网膜面积[(215.56±54.98)μm2]与对照组[(244.26 ±64.52)μ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4、12周后视网膜面积分别为(89.52±11.30)、(16.73±5.92)μm2;对照组患者治疗4、12周后视网膜面积分别为(159.38±10.11)、(110.51±6.15)μm2。2组患者治疗4后视网膜脱离面积均明显缩小,研究组患者缩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减少面积差值比较
2.3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轻微胃痛、胃部不适2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偏头痛1例。以上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在继续用药过程中症状可减轻至消失。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肾功能,无肌酐清除率升高。
3 讨 论
CSC患者早期不给予及时干预,病程迁延,黄斑水肿导致感光细胞生化代谢紊乱,变性,进而视功能受损[6]。其病因病理仍不明确。特征性病理改变为RPE屏障功能破坏,引起浆液性RPE和(或)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根据FFA及临床表现可诊断为CSC,但FFA是有创操作、且缺乏客观的定量分析,目前采用的无创性和非接触性的检查方法——OCT能定性定量检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RPE的浆液性脱离,并能及时跟进视网膜下液消退过程,同时,能观察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比较,OCT分辨率更高,患者接受度更好[7]。通过视网膜高分辨率扫描能显示视网膜各层细微结构[8],能准确、客观地进行视网膜细微结构的测量和定量分析[9-10],所以,为评价黄斑疾病的病程提供了客观的检查方法。本研究运用OCT对迈之灵治疗CSC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面积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此评价迈之灵的疗效。
CSC主要治疗方法为减轻或消除视网膜水肿,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改善黄斑区血液循环[11]。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应用中药治疗CSC效果良好,且能明显缩短病程,减少视功能损害[12-13]。迈之灵的主要成分为欧洲马栗树籽提取物七叶皂苷,抑制溶酶体活性,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渗出、升高三磷酸腺苷,减轻神经水肿、抗氧化等多重作用,能促进前列腺素F2α的合成,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清除自由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消除水肿[14];同时,能降低血清蛋白糖溶酶体活性,阻碍蛋白酶的代谢,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通过增加静脉回流,调节眼部微循环,预防和消除组织水肿,以改善视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后恢复时间更短,治疗12周后黄斑区形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治疗12周后黄斑区依然可见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甚至有慢性中浆的表现。表明与单纯激光治疗比较,加用迈之灵能缩短CSC患者病程,疗效明显,增强了患者的信心,作为中浆病的治疗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