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细鳞鲑苗种开口转食人工驯化技术研究

2022-05-30马宝华马颖琪

中国水产 2022年5期
关键词:鱼苗饵料秦岭

文/马宝华 马颖琪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渔业技术推广站

秦岭细鳞鲑是国家濒危水生野生鱼类之一,为北冰期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古代气候变化和秦岭地理变迁的重要生物,也是研究鲑科鱼类系统演化的良好材料。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和旅游业不断兴起,秦岭细鳞鲑生存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种群数量锐减,已到濒临灭绝的地步。为保护和拯救这一濒危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笔者团队开展了人工苗种繁殖。人工孵化培育苗种是快速恢复野生种群数量的有效途径,而鱼苗开口成活率低是制约秦岭细鳞鲑苗种人工繁育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结合秦岭细鳞鲑生物习性及天然食性,笔者团队选择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开口饵料进行分组试验,总结了4种不同饵料饲喂后仔鱼的生长及存活率,研究确定了秦岭细鳞鲑鱼苗开口的最佳饵料。

一、人工苗种孵化

(一)孵化准备

秦岭细鳞鲑亲鱼性腺的发育受自身体内激素,外界的营养、光照、水温、水流等多种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在孵化过程中,根据天气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并采用相应的培育措施。

1.强化营养投喂

投喂亲鱼专用饲料、黄粉虫、黑光灯诱捕的各类昆虫等,强化营养供给。每周投喂3d黄粉虫,4d颗粒饲料,强化亲鱼蛋白质饲料的比例,以充足的营养来满足待产期亲鱼性腺发育需要。

2.干预水温调节

根据气温变化及孵化车间地理位置,利用养殖池塘水温“浅水升温、深水保温”的变化规律适时调节亲鱼池养殖水位,适度提高池水水温,诱导亲鱼性腺发育。

3.加大流水刺激

秦岭细鳞鲑具有生殖洄游的特性,在亲鱼的强化培育过程中,适当调节池塘水流速度,刺激亲鱼侧线,诱导亲鱼发情产卵。

4.采用异性刺激

采取雌雄混养,在产前一月,水温回升到5℃~6℃时,再进行雌雄分池。雌雄混养比例一般按照3:1,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开展孵化

待水温稳定在7℃~10℃时,挑选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外突,两侧卵巢下垂轮廓明显,轻轻挤压腹部生殖孔有卵粒流出的秦岭细鳞鲑,按照雌雄比例3:1进行人工繁殖工作。为了减少亲鱼应激,降低采卵亲鱼死亡率,备用自然性成熟的亲鱼,采用药物麻醉后再进行挤卵排精,待授精结束后放回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暂养缸。严格记录气温,每天测定水温,详细记录胚胎期(发眼期、出膜期、上浮开口期)各个阶段的水温、时间、计算鱼苗孵化各阶段积温等。

1.控制孵化水质

严格控制水温、溶氧、流速、敌害生物等环境影响因子,其中水温的调控是孵化的关键。孵化期间孵化车间昼夜温差大,早晚水温差超过5℃。为保证受精卵孵化水温的稳定性,采用深井水作为备用水源,孵化用水为山泉水+深井水按比例混合,调节水温的同时亦能提高溶氧,改善孵化水质。

2.强化日常管理

受精卵孵化期间,孵化车间全程无光照。光照会使仔鱼因避光而集群,造成局部孵化池的仔鱼缺氧死亡。同时,为胚胎发育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避免受精卵受到震动或者冲击。

二、初孵仔鱼开口饵料分组试验

将人工孵化繁育的秦岭细鳞鲑初孵仔鱼在孵化缸中暂养,待仔鱼上浮平游后,从同批次中挑选2000尾健康活泼的仔鱼开展试验。试验分丰年虫、水蚯蚓、鸡蛋黄、冷水性鱼苗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四个组,每组分配500尾仔鱼进行试验。

(一)分组开展试验

仔鱼上浮时卵黄囊已吸收70%左右,当上浮仔鱼开始平游后,即利用四种不同的开口饵料对其进行开口刺激投喂。试验分四个组,编号为①、②、③、④组,编号①组投喂丰年虫;编号②组投喂水蚯蚓;编号③组投喂鸡蛋黄;编号④组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开口阶段投喂时间为30d,当仔鱼完全适应饵料后,即开始按照稚鱼转食方案进行转化,以使四组稚鱼能完成人工配合饲料的食性转化,方便后期人工饲养管理。实验每日投喂6次:6:00、10:00、13:00、15:00、19:00、22:00;投喂量约为仔鱼体重的10%,以30min吃完为准,投喂1h后清理残饵和粪便。每日早晚(7:00和18:00)记录水温、溶氧及记录各饵料组鱼苗死亡情况。

(二)转食方案

在仔稚鱼的驯化转食阶段,为了辅助仔鱼由内源性营养顺利转化为外源性营养供应,在结合秦岭细鳞鲑早期生物学特性及器官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仔稚鱼健康培育转食方案,采取分阶段投喂模式,辅助仔鱼度过危险期成功进入了外源性营养供给阶段。开口料投喂及鱼苗转食方案见表1。

表1 开口料投喂及鱼苗转食方案

(三)数据记录情况

经测定,各饵料组在饲喂周期结束后,其鱼苗的生长、存活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开口饵料对秦岭细鳞鲑仔鱼生长及成活的影响

三、试验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开口饵料对秦岭细鳞鲑仔鱼生长的影响

秦岭细鳞鲑初孵仔鱼平均体全长约9.23mm,平均体重约0.024g。经过89d的人工饲养,其全长可达41.36mm,体质量可达0.363g,最大体全长和最重体质量均出现在④组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组中,其次为①、②试验组,③组投喂仔鱼后的生长特性并不理想。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能使鱼苗呈现出最佳的生长特性,其仔鱼期体全长及体质量发育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个试验组。

(二)不同开口饵料对秦岭细鳞鲑仔鱼成活率的影响

在整个试验阶段,在生物活饵①、②试验组,仔鱼死亡数量少,仔鱼表现出比较高的成活率,在试验的前10天,仔鱼成活率高于95%,而③、④组的初始成活率均低于80%。试验结束时,①组丰年虫的成活率最高,为65.2%。其次是水蚯蚓②组和人工配合饲料④组,分别为62.4%、53%,鸡蛋黄③组的成活率最低,为39.6%。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开口仔鱼成活率的影响见图1。

图1 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开口仔鱼成活率的影响

在第一投喂阶段(前30d),①、②组的成活率均高于90%,而③、④组的成活率均低于60%。试验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生物活饵作为秦岭细鳞鲑仔鱼开口饵料,对鱼苗的存活有显著影响。

在第二投喂阶段(中间30d),由于投喂方案的转换,①、②、③组的鱼苗死亡数逐渐增多,鱼苗成活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人工配合饲料④组却表现出较为平稳较高的成活率。

(三)秦岭细鳞鲑苗种适宜开口驯化时机

秦岭细鳞鲑受精卵在7℃~10℃条件下历经468h~552h出膜,所需的总积温约215.2℃·d。初孵仔鱼体透明,自身携带淡黄色卵黄囊,静卧于孵化缸底部,此阶段是内源性营养供应阶段。13d~15d左右,卵黄囊吸收程度接近70%~80%,约18d~20d,鱼苗口裂形成,开始上浮,寻求外源性营养。当30%的鱼苗上浮时,是人工投喂配合饵料的最适当时期,此时进行开口驯化。

(四)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影响

秦岭细鳞鲑视觉器官是其摄食的重要感觉器官,生物活饵能刺激鱼苗游动摄食,并能满足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所需能量和微量元素。而人工配合饲料富含精心调配的营养元素,并利用半沉浮微胶囊技术可长期悬浮在水层,能满足稚鱼期的各种营养需求,有利于鱼苗快速发育。但由于秦岭细鳞鲑生态习性、驯化程度不高及仔鱼期特性等,配合饲料在鱼苗期适口性差,鱼苗表现为摄食不明显、死亡率较高,经人工驯化后,其会表现出最佳的生长特性和存活率。鸡蛋黄作为秦岭细鳞鲑鱼苗早期开口饵料,是在人工繁育试验初期探索的饵料选择,其开口、饲喂效果较差。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选择符合其天然属性的开口饵料,能最大程度保证早期仔鱼的开口成活率。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单一的饵料影响到鱼苗的体质量及增长速度,适时辅以人工配合饲料并逐渐诱导驯化,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速率。初孵仔鱼适宜于用生物活饵开口,随后添加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逐步替代活饵料,以达到人工驯化的目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人工培育效果。

猜你喜欢

鱼苗饵料秦岭
暑期秦岭游
香饵
洞穿秦岭
香饵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秦岭作证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秘制饵料
欺负新人系列一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