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建设

2022-05-30沈华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高校中的各种网络教学平台或课程网站不断涌现,大量在线课程上线。目前随着高水平大学计划的实施,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积极推进在线开放的混合式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实现品牌与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等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通过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特色化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总体目标。文章将就该方面内容建设情况作相关分析。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网络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0-0159-02

1 当前网络课程建设背景情况

在当前的环境下,高校越来越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目前信息化主导的时代,在教育部相继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1],所以构建一个集校园网络、数字化平台、综合服务门户、安全可靠等元素的智慧校园环境,是一所大学追求高质量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方式的改革,从而达到建设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进而实现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混合式网络课程教学是在当前环境下,以教育部、科技司等部门牵头实施,各省、市教育部门、各教育机构通力配合执行,共同建立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在教室进行网络教学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对于所学课程的理解。尤其是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也进一步促使线下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出现。高校也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以自身特色专业课程为建设方向,启动相关网络特色课程的建设脚步,用数字化的形式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线下教育资源向信息化教学方式转变,建设资源管理、在线学习、网络实训等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国际合作与共享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建设优质数字化资源,并借此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综合素养,让特色课程向通识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实践优化网络课程的建设模式,努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

2 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通过研究,成立相关网络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其他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领导为小组成员,通过组织活动,完善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新形势下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的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有组织、有规划地制定学校网络特色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计划和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开展专题会议、专题研讨,统筹研究部署不同阶段学校网络特色课程建设内容,以及配套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课题研究等,同时听取每年度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的专题总结报告,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采用鼓励教师及工作人员通过以赛促教、参与教研培训、建设示范教学课程等多种方式,提升工作定位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全力推进网络特色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工作。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新时代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和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落实好工作主线。

2.2 按照学科体系明确建设方向

每一门学科都有不同和多样化的学科建设体系,每个专业类别下有可能分为多个细化的专业方向,所以在建设网络课程时首先应当以学校现有学科架构为基准,理清学科体系结构,分清不同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收集相关信息资源,深化新时代学校网络课程建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对学校相关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一线骨干教师参与到建设规划中来。建设过程中也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目标和规划,通过网络课程建设进一步展现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华,展现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将课堂中的教学理论通过网络授课进一步融通,加入课堂教学经验等,弥补现场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之处等。

2.3 通过平台建设突出专业课程特色

在找准学科和对应专业定位后,逐步有计划地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体系,促使网络特色课程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在坚守教书育人主业的同时,也要积极接纳新事物,促进网络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结合本校专业特色,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建设项目,建设以教学、科研相关的国家示范中心、虚拟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综合性教育中心等品牌专业实验室。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室教学和项目教学形成合作体制,通过联合作业来实现人才的“跨界”培养,使学生紧跟新环境下专业相关研究、创作和传播的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打造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2.4 鼓勵高校积极创新网络课程建设方法

首先,应当依托互联网环境,创新现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去。打造网络课程建设特色化,是要同时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在这里,特色、一流、优秀是三个关键词[3]。学校方面应当积极购买网络课程资源,填补学校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及专业之外其他领域的空缺。同时利用学生在平台观看或检索的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学生想要获取的关键词信息,进而进行智能资源推送,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互动化补充,让学生短时间内学习效率更高,达到提高课后学习质量提升的目的。

其次,要分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资源利用及网络传播的特点,准确找出与线下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解决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证明有部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还有所欠缺,对于各种在线教学的软件操作并不熟练,存在网络教学形式化、简单化的缺陷,降低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如图1 疫情期间某高校在线授课方式比例) 。所以一定要深入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主动帮助指导操作流程,找到实际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提供教学平台。同时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通过参与慕课、网络课程视频制作等方式,亲身参与到研究适用于各类网络课程教学的拍摄和制作方法中来,了解网络课程教学中与现实课堂中教学的不同点。

同时,为深入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可以组建学校层面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中心,挂靠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日常工作。学校网络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层面可以借助网络课程建设研究中心,将紧密围绕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规划,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工作体系,推动实现各类课程与网络传播的同向同行、协同共建,构建网络教学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3 进一步提升的途径

3.1 提高教师网络教学专业素养、打造一流专业教学团队

1) 首先高校要积极深入推进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建设,扎实做好转化广大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混合式网络课程素养、优化现有教育教学方法、培育优质教学团队等一系列工作。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积少成多的系统工程,要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出发,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为基本准则,规划设立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近几年的建设任务表,从时间、要求、责任分配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稳步推进。

2) 其次设立学校层面混合式网络课程研究机构,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各教学单位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院校两级网络课程研究体系,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思想大讨论,明确当前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建构与任务,对照省级网络课程示范高校、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的评价指标,研究制定各学科门类、各专业特色所相对应的各层次网络课程建设方法。努力计划组织评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各类网络课程示范课程、试点课程,并大力倡导教师进行专项教研课题、教材选题的研究,按照绩效成果表彰奖励优秀教学团队。

3.2 加强制度和建设经费保障

以学校层面设立的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研究机构为依托,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带领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领导,研讨加强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中,融入网络教学工作的元素和培训计划,研究制定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网络教学的质量测评体系。定期开展网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家烧和推广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鼓励校内教师前往其他兄弟院校或国外相关科研机构进行进修和交流,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设立专项相关教改课题项目,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相关项目基金,落实对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专款专用。

3.3 建设过程坚持网络安全为先

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自建系统框架,还是通过招标购买技术公司已有的系统平台,都要考虑安全要素。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之下,网络安全不仅关系着我国网络教育的安全,更关系着国家安全。每一位高校信息化工作人员都要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4],维护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安全稳定。具体包括:1) 进一步提高学校重要网络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包括加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保障学校重要教学平台安全、加强对我校重要教学数据及硬件系统的保护、加强终端安全防护等;2) 全面深入进行网络信息资产梳理和问题隐患排查,包括加强学校教学相关的信息资产管理及专项网络安全检查,实时掌握其安全状况,杜绝网络安全薄弱环节并积极消除隐患。对于“双非”信息系统、长期无人运维的“僵尸”系统等安全风险要坚决杜绝;3) 切实做好学校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及时修订学校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开展网络安全攻防应急演练、采取重要时期7×24小时值班制度等人防技防手段,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4 持续开展实验室、智慧教室等智慧校园配套建设

智慧环境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支撑部分[5],其中实验室、智慧教室建设是衡量智慧校园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就近几年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智慧教室的过程中缺乏统一领导,信息化管理部门没能起到主要职能部门的作用,而是由教务处等非专业部门对项目进行统管,出现了实验室、智慧教室建设“碎片化”的趋向。很多高校的教学单位对于实验室、智慧教室的建设内容没有丝毫的概念,大多只是为了完成建设任务,而缺少相应的调研,不少所谓的“智慧教室建设”最多只能称为教室的翻新装修,而“智慧”的方面丝毫没有体现出来。还有很多教学单位由于平时缺乏对项目进展的统筹规划,出现了不少突击性花钱建设实验室、智慧教室的情况,建设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所以要实现全校提前统筹规划,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将宝贵的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满足师生更高的科研、教学需求。

4 结束语

通过推动形成全校教师贯彻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理念,构建有专业特色的,符合学校教学质量的网络课程建设良好局面;指导培育一批专业改革成效显著、网络课程特色鲜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度高的示范专业和示范课程作为重点课程予以打造;指导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网络特色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指导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网络特色课程建设工作模式与评价体系,最终达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混合式网络特色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2021-08-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21-07-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 李光飛,郑俏.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4):76-79.

[4] 新华社 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勇于担当作为 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EB/OL].(2018-12-27)[2021-09-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954619100400905&wfr=spider&for=pc.

[5]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18-05-23)[2021-05-28].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8/5/23/art_61418_7647103.html.

【通联编辑:谢媛媛】

收稿日期:2022-01-25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艺术类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效能评价及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0404)

作者简介:沈华根(1986—) ,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