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2022-05-30陈莉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课堂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學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思维,让学生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逐渐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8-015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51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充分挖掘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现代化,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丰富学生在相关方面的认知,引导学生努力融入数学学习,增强其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
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数学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主要是把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依据,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建构知识习惯,引导学生合理地建构知识体系,并结合原有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丰富的教学情境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并借助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架构,并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是让学生“学”,这与以往过于关注教师的“教”有明显的区别。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并了解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时能否选对学习资源,所选的学习资源是否与自身的认知规律相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应用到多媒体,要关注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及设计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地支持学生的“学”。
(二)多元智能理论
由于个体天然存在的差异,不同的个体所发挥出来的效能是不尽相同的,这造成人的智能发展也有所区别。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和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信息技术营造智能化、多元化的环境,帮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使用多媒体及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因材施教,激发其学习潜能。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标准
在衡量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时,不仅要衡量其技能与知识,也要了解教师的态度与意识。教师应当把应用与创新作为主要目标。当前,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灵活性不足、适应性比较差等问题。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并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当有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更加优质的课堂;其次,教师应当有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设置相应设备。因此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当拥有信息技术学习条件及相关设备时,教师应当据此开展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价值
(一)有助于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教学更加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教师要及时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课堂丰富多彩,帮助学生丰富认知。比如,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制作立体几何,这就避免了学生手工制作的烦琐,同时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学模式。再比如,在学习“旋转与平移”这一课程内容时,学生需要数平移格子数,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移动的格子,再加上其他的辅助动画,能够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将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过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并能够构建具有互动性的课堂。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也能够使教学更加便捷,从而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强化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信息技术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其学习效率。
四、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一)整合资源,提升教师对媒体资源的选择和设计能力
1.提升教师培养高阶思维应用的意识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完成教学目标,而要借助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也要把高阶思维放在重要位置,充分重视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创设复杂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学会分析、比较、创新、归纳。
2.将各类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
为了使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应当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统一,使丰富的资源得到共享。首先,学校管理者要了解本校的信息资源储备情况,并了解师生的信息化资源需求。其次,学校要依据资源需求,强化资源整合。学校应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让相关的技术人员负责资源的开发,构建统一的平台。另外,相关部门要定时更新、维护平台资源内容,收集相关的反馈信息。
3.开展培训,提升教师选择和设计媒体资源的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满足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在开展培训之前,学校要明确相关的考核标准与学习目标,确保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使用课堂交互工具,以便更加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借助课堂交互工具强化高阶思维教学,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评价能力,锻炼其创造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堂交互工具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学会如何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提升其辨别能力。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能够自主思考问题,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周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小蚂蚁沿着树叶边线爬的视频,告诉学生小蚂蚁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爬,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叫沿树叶爬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为一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圈,爬了多长的距离。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轻松了解周长的含义,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教学趣味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技巧,并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态度。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有的教师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难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导致信息技术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将信息技术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信息资源与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小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他们对许多知识都非常有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时间像小马车》这首动画儿歌,让学生猜猜播放了多长时间,并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在一秒钟内能够做哪些事情:一秒钟内,猎豹在草原上可以飞奔28米,蜂鸟可以振翅55次,地球可以绕太阳转动29.8千米……教师还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一家人要到西安的三个旅游景点游览,时间为9:00到17:00,要求学生为小明一家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路线、时间、费用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统计图表来表述相关信息,从而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时分秒”的含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四)让学生对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有深刻的认知
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直观地了解数学内容,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活动的探索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Excel表格,并进行简单的求和与求平均值的运算,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优化教学模式,为数学计算带来简便的方法,为人们节约时间和精力。现代生活中有许多财会方面的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智能计算,为企事业单位等节省人力、财力,轻松地达到记账、算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帮助学生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时,教师可以运用图表、框架图等信息技术中的形式,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有深刻的认知,能够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等。
(五)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各个行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处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也要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并从中学会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技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感知信息,充分发展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图形运动相关的资料,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会收集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在空中飞的图片资料,有的学生会收集游乐场中摩天轮、缆车的图片资料,有的学生会收集飞机、滑梯、火车的图片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明白生活中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然后在学习中进行细心观察和研究,这样就能够将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来,从而增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引出学生的关注点,培养其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结合实例对平移、旋转、对称等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借助信息技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师除了直观展示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电脑制作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轴对称图形,步骤如下:首先画出半面松树图形;然后复制画出的半面松树图形;再把复制好的松树水平翻转;最后组合成完整的松树图案。在运用电脑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并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够把抽象的学习内容与信息技术联系起来,从而将学习兴趣转变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并在生活中形成善于观察、敏于发现的良好习惯。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更加喜爱数学学习,能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为自身良好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學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并将其作为学习与进步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数学探索性的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小建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让学生能学习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技能,以此来促进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献梅.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具体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8).
[2] 杨建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2018(4).
[3] 刘其贵.搭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新桥梁[J].中外交流,2018(32).
[4] 郭绍华.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J].科研,2016(12).
作者简介:陈莉(1982.9— ),女,汉族,甘肃民乐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