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水平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2022-05-29蒋莉莉李燕燕邱为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入院管理策略满意度

蒋莉莉,李燕燕,邱为

国外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开展较早,如个案管理、同伴支持、远程监控等管理策略已被广泛应用[1]。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亦有情景式健康教育、持续动态管理等管理策略报道,并在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存质量方面显现出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及受外界因素影响,管理策略难以得到有效实施[2]。研究显示,积极有效健康教育及随访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恢复[3]。本研究拟探讨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水平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9 年10 月开始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干预,以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患者设为对照组,以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9 月收治患者设为观察组,各取70 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2)NYHA 心功能分级II~IV 级;(3)年龄≥18 岁;(4)病程>6 个月;(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4)住院时间<5d;(6)住院期间死亡者。本研究获得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设计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对照组男40 例,女30 例;年龄(66.5±4.8)岁;病程(2.8±0.6)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4.96±6.33)%;NYHA 分级II 级42 例,III 级28 例;受教育水平小学12 例,初中40 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6 例;婚姻状态已婚51例,离异9 例,丧偶10 例。观察组男43例,女27 例;年龄(66.0±4.6)岁;病程(2.9±0.7)年;LVEF 为(45.21±6.48)%;NYHA 分级II 级39 例,III 级31 例;受教育水平小学14例,初中42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4 例;婚姻状态已婚53 例,离异6 例,丧偶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即根据医嘱完成对症护理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分别在入院时、入院中及出院时进行健康指导,发放宣教手册;出院后1~6 个月每2 个月完成电话随访,了解饮食、用药、运动、自我监测及健康教育情况。

观察组予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1)成立由护士长和高年资责任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接受症状经历模式和症状管理专业培训。根据心力衰竭常见症状制订相关症状管理教育计划和行为检查表,其中行为检查表包括称体质量、脚踝水肿情况;教育计划包括避免患病措施、体力活动、低盐饮食、遵医嘱服药、提醒服药措施及定期复查情况。(2)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评估确定1 名家属作为责任家庭照护者,全程参与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包括监督疾病护理相关知识学习、症状自评管理及出院后行为督促。每天在护理人员和/或责任家庭照护者监督及指导下完成知识学习,0.5~1.0 h/次,学习前讲解增强记忆方法并通过图文材料加强认知;学习过程中采用回顾、分类、联想、标日历及记笔记等方法增强记忆;通过演示PPT、播放视频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宣讲心力衰竭及症状管理知识。由患者自评确定最为困扰自身临床症状,针对单一症状进行症状管理教育共30 min,连续教育5 d 后确认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如满意则继续下一轮症状自评及管理。知识掌握不佳者则由管理小组和患者共同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修改症状管理教育计划表后再评价。建立护患微信群便于沟通交流及出院后咨询,定时上传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相关知识,组织患者自我学习。出院后由责任家属或患者上传行为检查表,护理人员每天查看查并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

1.3 观察指标(1)评价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 个月症状管理量表评分[5],包括症状评估、管理效能及管理知识3 项。(2)采用门诊或住院病历复查方式完成随访,记录两组6 个月内再入院情况。(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患者自评法,总分10 分,其中9~10 分为非常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择SPSS20.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管理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症状评估、管理效能及管理知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管理效能和管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干预前后症状管理量表评分比较 分

2.2 6 个月再入院率比较 对照组6 个月再入院率为18.57%(13/70),观察组为7.14%(5/7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4.08,P <0.05)。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20 例,基本满意37例,不满意13 例,总满意度81.43%(57/70);观察组非常满意42 例,基本满意24 例,不满意4 例,总满意度94.29%(66/7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5.42,P <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重症类型之一,患者因基础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和静脉压升高,心肌细胞损伤严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4]。患者对于自我管理效果评估主要依赖于症状感知,如感知症状轻微,则自我管理效果越佳,而越严重则就医行为越积极[6]。有报道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自症状出现或加重至就诊时间往往超过2 d,多在自感症状无法经自我管理控制时方才就医,导致治疗延误,心力衰竭病情加重[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管理效能和管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这提示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应用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评估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首先通过认知干预使患者了解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确认自己所经历的临床症状,可通过相应干预措施预防症状出现或加重,并进一步控制或缓解临床症状。其次采用强化认知手段提高患者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自护知识认可程度,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并进一步被内化接受,从而体现为良好行为规范。第三通过付诸实践手段可让患者在住院阶段熟悉自护知识和掌握自护技巧,而正确实践干预使得其感受到症状改善,有助于建立患者症状自我管理的信心[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6个月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这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有助于避免再次住院。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笔者认为这主要与接受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干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和症状评估能力显著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基于症状专项健康教育管理策略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症状管理水平,降低再入院率,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入院管理策略满意度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