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潜能,让数学课堂更出彩
2022-05-29周雪圆
[摘 要] 数学教学的使命不只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思维训练,而应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上,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更喜爱数学、喜欢思考,从而打开智慧学习的那扇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留足思考的余地,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等,让他们学习数学充满激情,收获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数学课堂精彩不断,活力不减。
[关键词] 学习潜能;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学习是具有个性色彩的探索过程,也是伴随着强烈的自主意识的体验之旅。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放在第一位,去谋划、创设一系列情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善于观察、乐于实践、勇于合作、敢于质疑,从而让数学课堂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光。同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观察力得到发展,思考力获得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得到应有的储备,数学素养得到不断积累。
一、关注学习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性化要求。它要求教师眼中要有学生,要把学生看成平等对话的生命体,从而让他们在被尊重的、被关怀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平等对话搭建平台,同时采取最具人文关怀的评价策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也让他们在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爱,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数学。
如,在三年级的“年、月、日”教学中,当学生在自主收集年历、观察年历、思考相关的数学现象后,开始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还有的是28天”“不对,我这年历中有个月份是29天”……
面对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的评价就成为学习能否顺利实施、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更富热情的风向标。如果此时教师武断地插话、评价,就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变得畏缩,久而久之,课堂上这样的争论就会越来越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会越来越低迷。
所以,教师要成为一名智者,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信地学习、探究。“你的观察很仔细,把一年12个月分得很清楚,有30天,有31天,还有一个28天的。很全面!”“你的年历中真有个29天的月份?是哪个月?其他同学有这样的发现吗?”通过教师适时地评价,学生在肯定的声音中更加樂于思考。特别是对29天的质疑,它是课堂学习的瓶颈,也是教师调节学习、深化学习的催化剂。案例中,教师不做判断,而是设置追问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观察和讨论。最终,我们能够欣慰地看到,学生的观察是全面的,从而揭开了特殊月份的神秘面纱——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进而为深入探究平年、闰年提供了知识积累,让这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也更加灵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评价的机制,向学生渗透浓烈且积极的情感因素,由此引起学生更为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等,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激情与活力,同时也使得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民主氛围更为浓厚。
二、重视思考余地预留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差异是很大的。究其原因,是由他们的知识积累、经验储备、思维水平等诸多方面造成的。随着科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活动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等已然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这就对他们的思维要求、应激反应水平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呢?如何让他们在每一次的学习活动中都有收获呢?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合作、探究,从而使学习更富自主性,也更加深入。
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中,教师应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充足的时空中自由创想,从而实现智慧交融、思想碰撞的理想学习状态。
一是给足时间,让学生自由猜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预习导学单,引导学生课前去复习梯形的认识,去猜想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就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梯形的面积,也有的认为要转化成长方形去思考,和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一样,还有的把教材中的结论找了出来。有效的预习、较为扎实的汇报展示活动,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分享,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尝试。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下数学教学的基本共识。为此,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习中,教师就得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尝试,在不断的失败后探寻到成功之路,从而帮助他们更科学地获取知识,积累更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方面,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尝试。有的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梯形纸片的面积。有的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剪、移、拼的策略进行尝试,进而发现其剪拼过程更为复杂。有的学生则用其他方法把梯形进行分割,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或者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
自主尝试能够让学生脑洞大开,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为后续寻觅集约化的方法提供经验支撑。
另一方面,给足展示交流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观点,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拓展学习的视野。
三是优化创新学习的机会,让智慧迸发。教师指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探寻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教师还应留足时间,照应前面的学习猜想,使更多、更有新意的策略获得认可,也给学生的学习理解添砖加瓦,使其建构更加丰盈。
比如,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底是上底的平行四边形和一个底是梯形上下底之差的三角形,通过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策略,也能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底是梯形的上底,一个底是梯形的下底,也可通过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策略,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策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更科学地建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打开了另一扇智慧之窗,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的领悟,而且能帮助他们积累更有效的学习经验,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促进学习创新。总之,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真正融入知识的探究历程之中,势必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幸福地学习数学。
三、深化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力量之源。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灵活地运用追问策略,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抽象、学会归纳,使数学学习变得智慧,充满灵性,让学习创新成为一种必然。
如,在“吨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个平等对话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从而使吨的表象建构更为丰厚,也使学生对吨的理解更加深刻。
一是教师收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编写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导学生阅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质疑问难,实现知识的再深化、再凝练。
“今天是星期一,小华高兴地起床了。他拿出200吨的牙膏,挤出5千克,快速地刷牙。他的早餐是100吨的酸奶、60吨的鸡蛋和150千克的小米粥。吃完后,背上20吨的书包愉快地上学去了……”
二是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太夸张了,有60吨的鸡蛋吗?”“那该是多少啊?我爸爸拎回来那么大一桶鸡蛋,称一下才4千克。小华绝对不可能一顿早餐就吃完60吨的鸡蛋。”“我记得一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60克。”“我们都知道,1吨相当于40个同学的体重,牙膏有200吨吗?不可能的事。”……
争议不是批评,而是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联想,使得前后的学习形成链条和网络,从而使学生对吨、千克、克的学习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具逻辑性。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发现,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学习、讨论、验证、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完成释疑过程,从而让学习在问题的引领下愈加深入,认知也在质疑问难中不断丰厚。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要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去猜想、尝试、验证,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潜能都能获得释放,同时,也要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学会观察、思考、合作,使得数学学习更加高效,收获更多成功的体验,让数学学习充满快乐,也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简介:周雪圆(1987—),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常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