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起搏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22-05-28覃尚红梁丽周成华陆梅春宾洋雁文小芳梁洁梁冰吴青霜
覃尚红 梁丽 周成华 陆梅春 宾洋雁 文小芳 梁洁 梁冰 吴青霜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南宁市 53002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人群IB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临床上一般参照罗马Ⅳ标准将IBS分为腹泻型IBS(IBS-D)、便秘型IBS以及混合型IBS,其中以IBS-D最为常见。老年IBS-D患者因为身体免疫机能较差,其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其他IBS-D患者,因此早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帮助患者识别、评估不良认知以及行为,从而帮助患者改善自身消极行为,达到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为探讨胃肠起搏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IBS-D患者的疗效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BS-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罗马Ⅳ标准的IBS-D相关诊断标准[4];(2)年龄≥60岁;(3)入院前30 d内未接受抗生素或益生菌治疗;(4)患者及其家属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肠道器质性疾病;(2)伴发肠道寄生虫病;(3)合并细菌感染性腹泻;(4)合并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男14例、女16例;年龄60~65岁,平均(62.83±1.03)岁;病程1.5~2.9年,平均(2.12±0.47)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小学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20例。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6例;年龄60~65岁,平均(62.92±1.04)岁;病程1.5~3.0年,平均(2.14±0.5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小学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胃肠起搏治疗。(1)常规药物治疗: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420 mg/次,3次/d,持续治疗2个月。伴发焦虑患者,给予艾司唑仑口服,1 mg/次,1次/d,持续治疗1周;口服匹维溴铵,50 mg/次,3次/d,持续治疗2个月。(2)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以及心理疏导等。(3)胃肠起搏治疗。选取肠电起搏+脉冲电穴位(选用足三里穴和天枢穴)+心理放松语言模式,患者取平卧位,将正极置于患者脐上1~2 cm处,负极置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右侧4~10 cm处进行肠起搏治疗。穴位刺激选取足三里穴位及天枢穴,用酒精棉球充分擦拭消毒患者体表定位点皮肤至皮肤泛红,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角质,将正负极分别放于两腿相对应穴位,根据患者耐受度调节频率与幅值,以患者自觉贴敷电极片处有轻微的针刺感、温热感为宜,每次治疗时间30 min。同时给患者配戴专用耳机进行音乐治疗。患者餐后,首先完成肠电起搏治疗,随后进行穴位刺激,1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1)认知干预:①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详细讲解治疗目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②采用发放宣传册、观看视频、演示PPT以及亲身示范等宣教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现状以及预后,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改变不良认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以及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③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鼓励家属积极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帮助以及心理支持。(2)行为干预:①鼓励患者适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并通过随笔以及日记等方式记录自身的情绪变化。②让患者以最舒适的体位平躺在病床上,双手自然放在身旁、闭眼,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松弛训练。肌肉松弛训练顺序为手臂-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下肢,首先紧张单个部位肌肉,持续10 s后逐渐放松,休息5 s后开始下一个部位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患者播放曲调柔和的轻音乐。肌肉松弛训练每次20~30 min,1次/d。③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以缓解其不良情绪以及不适感。④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及运动等自我调节情绪,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⑤举办病友联谊会,2周/次,邀请恢复效果理想的病友讲解成功经验,提高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⑥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的院外生活状况,鼓励患者多参加家庭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两组患者持续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效果 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腹痛程度、腹胀频率、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以及对生活的影响5个方面,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症状越严重[5]。
1.3.2 焦虑抑郁状况 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患者得分越高预示其焦虑、抑郁越严重。
1.3.3 生活质量 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IBS专用生活质量量表(IBS-QOL)[7]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健康担忧、食物选择、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8个方面,共有34个条目,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1.3.4 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水平 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IBS-S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IBS-SSS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BS-SSS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IBS-SSS量表评分比较 (n,x±s)
续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IBS-QO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IB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IBS-QOL评分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IBS-QOL评分比较 (n,x±s)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胃动素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显著降低,胃动素水平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胃动素水平比较 (pg/mL,n,x±s)
3 讨 论
迄今为止,IBS-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也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多数患者的症状经过药物治疗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8]。老年IBS-D患者由于各器官组织功能衰退,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9-10]。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思维、信念及行为等方面的不良认知,从而消除其负性情绪、纠正其不良行为的短程心理干预治疗模式[11-12]。胃肠起搏治疗通过给予患者模拟人体胃肠生物电信号刺激,恢复其胃肠电节律,从而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将老年IBS-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胃肠起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IBS-SSS的各因子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胃肠起搏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认知行为疗法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有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重建患者认知结构,重塑患者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3]。
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以及胃动素在维持人体正常胃肠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人体胃肠功能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胃肠起搏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IBS-D患者的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