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强国战略下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

2022-05-28□黄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人才职业

□黄 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高校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当前经济下行,人才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导致高校专业配置与行业布局不对称、职业能力与岗位胜任要求不匹配、就业意愿与区域需求不平衡等问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集生涯指导、创业教育与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且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以解决供需两难的结构性矛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人才生涯发展理论,从企业与高校面临的“招人难,就业难”双重困境出发,研究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以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视角,构建高校“三位一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的生态体系,并进行了理论梳理与实践探索。

一、高校人才供需情况的现状

(一)人才供应与职位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我国自1998 年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极速增长的状态,从2002 年的145 万人增加到2019 年的834 万人,增幅达575%,高校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变成“大众化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第三产业中某些行业增幅明显,高校人才供应数与人才需求数出现齐增长的态势,总体供求形势缓和,但职位竞争程度与供求比两极分化严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以广西为例,根据2018 年广西人才网提供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数据,在52 个主要职位类别中,最高、最低的供求比分别为6.47、0.04,供求比高的集中在相对稳定的职业类型,而业务类和服务类职位依旧不受毕业生青睐,存在较严重的毕业生短缺现象。如毕业生缺口最大的销售类职位,毕业生供求比仅为0.04,人才需求缺口高达41754 人,其缺口主要集中在销售代表、推销员/业务员、销售助理等业务性质的职位,市场/营销/策划/推广类职位的毕业生缺口仅次于销售类职位,其缺口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员/助理和市场推广专员等业务性质的职位。

(二)人才素养与职位要求匹配度存在差距

人才素养与职位要求是否匹配是影响人才顺利就业的关键。根据新锦成研究院发布的《2018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显示,2017 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最需要提升的素养是“逻辑分析”(39.55%),其次是“承受压力”(38.97%),接下来分别是“创新思维”(37.71%)、“独立工作”(37.28%)、“人际交往”(32.80%)。这表明高校的培养与企业岗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匹配差异。

二、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从人才需求角度明确职业生涯目标

高校学生“就业难”,更多的时候,难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毕业时,连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都不知道,就业时依然像刚入校时那样迷茫,尤其是当学生选择的专业并非他自己喜欢或能胜任的,迷茫的现象就更为严重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注意到了这样的状况,因此在面试时会尤为关注学生是否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可通过开展生涯团体辅导、一对一个体化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节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了解自我,认知职业,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准确定位职业发展方向,找到合理的职业目标,评估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以实现既定目标。

(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校就业质量提升

高校学生“就业难”,有时候难的不是“就业率”,而是就业质量。就业质量的评价除关注就业率外,更关注薪资、专业匹配度、职业期待度、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发展前途、离职率等指标,而就业质量又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之后有何用?用在哪?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性,难以激发内在强烈的驱动力,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可通过开展“为自己工作到最好”“知己知彼:洞察自我与他人的心理秘诀”“5 分钟打动人心”等拆书或主题读书分享会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开发潜能、自我实现。在人生理想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内驱力被充分调动,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与教育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

三、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模糊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的建设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定位的精准与否直接决定能否按照它本身应该具备与达到的功能实现价值,但目前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在目标定位上相对是模糊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职责更多聚焦在就业管理与市场建设的职能上,对就业质量的关心反倒较少,造成目标定位不准,工作重心不明。

(二)服务能力不足

师资水平与服务内容是保障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一般由就业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辅导员队伍组成,这个群体的普遍特点是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社会阅历,对其他各行各业的职业知识了解甚少,这就直接决定了他们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时更多是理论上的指导,缺少实践上的“干货”,缺乏人才培养的逻辑性与完整性,难以形成学生成才的“闭环”。

四、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针对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升就业质量,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两难的问题,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需系统化、体系化地构建“三位一体”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生态体系(见图)。

图:“三位一体”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生态体系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建设职业生涯服务站品牌为核心,目标是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答疑解惑与成长路径指引,具体包括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能力成长服务,提供“一对一”职业成长与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以及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与职前培训平台,帮助学生实现“人才—材料—财富—出彩”的人生理想。体系基本内容包括:一个具有就业管理、市场建设与指导服务功能的精准就业服务云平台,一个可以进行课程直播与远程招聘的高清视频远程平台,一套可以进行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测评的职业测评软件系统,一个包含学生就业意愿、企业用工需求以及专业咨询师资队伍的大数据库,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认知、学业规划与职业指导的咨询室,培训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开发一套内容包含生涯规划、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并面向非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的教材。

(一)生涯指导

1.人才测评。人才测评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并将其应用在组织发展与人才管理等企业管理领域。针对入校大学生的人才测评主要关注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测评内容包括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就业能力等。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对于缺乏职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职业兴趣测评更有助于他们做好职业设计,基于兴趣做好职业调整。受高考体制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把对学生好坏的评价标准聚焦在成绩、分数等知识测试上,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关注过少,导致学生忽略了个性的成长,一旦进入大学,目标瞬间发生改变,出现了普遍迷茫的现象。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职业兴趣、职业性格等工具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测评,帮助他们对自身的兴趣、性格、价值观与就业等方面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挖掘自身潜在的优势与特长,为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2.职业认知。职业认知主要是对职位定义、任职资质、工作内容与任务职责、工作考核要求、知识背景、大学课程、职业技能、从业资格、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发展路径、就业趋势等的认识。我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较少,对职业的认知力不强,多数停留在课本的理论认知或间接经验的传递层面。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以下路径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一是通过职业认知数据库的建设,增加学生对职业理论的理解;二是通过邀请企业人士介入培养过程,引领学生成长;三是分年级分专业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见习。

3.生涯规划。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涯也是人生从青春期到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体,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以及身为子女或父母、学习者、公民、休闲者等角色。生涯规划并不简单等同于找工作,也不仅仅只与工作相关,是一个人根据主客观条件,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后,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进行分析与权衡,确定最理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做出切实可行的安排。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建立一支校内外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专兼职师资队伍,依托信息咨询互动平台,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个班配备一名校内校外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线上或线下的常态化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二)创业教育

1.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这里的人才培养特指专业技能之外的就业职业以及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就业职业教学计划”,帮助大学生整体全面地提升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职位要求。

2.创业思维。创业思维对于未来学生保持求知热情与创新追求、关注自身资源并从资源出发产生有价值的想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思维让学生明白从0 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不轻松,但一旦通过行动创造出来,其价值将会实现几何级数的倍增。高校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创业思维训练营或工作坊,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学会用客户思维、团队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逆向思维来思考与解决问题。

3.项目孵化。创业项目孵化是将想法落实到行动的重要载体。学生的创意设计方案必须经过行动验证才能去伪存真,并在验证的过程中收获理论学习构想中得不来的可靠技能与丰富经验。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建立学校—社团—团队三级孵化机制,将项目来源锁定在社团。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多数因兴趣爱好或技能特长加入社团,且来自于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在团队建设方面比班级内组团队更容易达到知识技能互补的优势,因此,基于社团的团队产生创意并进行孵化具有更强的现实可行性,更易达成通过创业教育育人成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就业服务

1.人才评价。人才评价是国家引进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是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发现人才的方式,也是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导向机制。一方面,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通过科学评价机制,形成了人才引领发展的好局面。对用人单位而言,发达国家50%以上的企业采用人才评价的方法选拔应聘者。我国自1988 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社会化人才评价机构以来,人才评价迅速遍及全国。各高校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购买如AMCAT 全球标准化职业能力测评等工具,对毕业生进行能力测评,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职业评估,并依托服务站的专家对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职业规划指导。用人单位可参照测评报告结果,增加对各毕业生能力的全方位了解。

2.职前培训。职前培训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非常成熟,很多青年学生在中初等教育结束后,都自愿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费用由家庭或个人承担;而我国的职前培训还没有建立体系,滞后约20 年。教、考、训、用的人事管理体制内,人事任用的前提就是培训。职前培训的目的就是使即将开始第一份工作的大学生接受较为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培训,成为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劳动者。职业生涯服务站可通过开设系列具有品牌文化内涵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系统化、体系化地对大学生进行职前培训。理论课程包括自我认知、职场沟通、社交礼仪、公文写作、目标制定、时间管理、有效执行、团队协作、客户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人脉开发、求职准备、面试技巧、就业政策、权益保护等;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沙龙、专业研讨会、主题洽谈会、微论坛、主题赛事如面试模拟大赛、参观企业、岗位体验、实习锻炼等。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相辅相成,帮助大学生更为精准全面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达成提前职业化的目标。

3.就业推荐。就业推荐是将合适的人才推荐到适合的岗位,是实现人才与岗位匹配的最关键一环。就业推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岗位招到合适的人、人找到合适的岗位”。职业生涯站可通过建立学生就业意愿、企业用工需求大数据库的方式,精准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推荐服务;可通过建设远程招聘室为企业和学生提供面试洽谈服务以减少企业招聘与学生求职成本;可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院系级招聘会、行业产业类以及区域性招聘会,丰富招聘活动形式,提高招聘精度与效度;通过走访校友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人社部门建立就业基地来开拓新的就业岗位;通过举办校企交流会,共同探讨招聘过程中企业、学校与学生遇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提高就业推荐质量。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人才职业
人才云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职业写作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我爱的职业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