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
——以嘉兴学院为例
2022-05-27王凤华孙丽艳杨玲飞王筝石统昆
王凤华,孙丽艳,杨玲飞,王筝,石统昆
(嘉兴学院 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精神内涵又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度契合,也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精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文件)。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嘉兴学院弘扬红船精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其中医学院在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探索了将红船精神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
(一)医学伦理学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学科优势
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医学课程要在教学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精湛的医术、优良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文件)。医学人文课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探讨人文发展、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课程群。医学人文课内容与思政育人理念更易契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更具有优势,而医学伦理学课程以医德素养、伦理规范和职业价值为核心内容,是医学人文课程中的代表性课程。
(二)医学伦理学课程运用红船精神开展思政教学的资源优势
嘉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了中国革命起航的象征。[3]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文章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指出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4]嘉兴学院深入开展红船精神的理论研究,并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使其成为红船起航地大学思政教育独特而重要的教育资源。
二、构建“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图1 “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围绕红船精神的精神内涵和课程的专业内涵,为了在加强学生专业内容学习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伦理素养和精神境界,我们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搭建了“一核两翼三联八融合”(“1238”)的“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简称“1238模式”,见图1。该模式希望通过红船精神(一核)的引领,实现价值塑造和本领提升(两翼)共振的目标任务,具体又依托课程教学、实践应用、文化氛围三个方面(三联)进行联合推动,希望通过将红船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相融合,实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价值理想、正谊明道、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求真求实和协同合作意识(八融合)的思政育人目的。具体来说,将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与医学伦学课程中的创新解惑、大医精诚、求真求实、协同合作进行融合,将红船精神中的奋斗精神与课程中的社会责任、价值理想、大医精诚、求真求实进行融合,将红船精神中的奉献精神与课程中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价值理想、正谊明道、医者仁心、大医精诚进行融合,努力培养学生作为医者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品格、有追求、有奉献的人。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课程+实践+文化”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
三、“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教学的多元设计与实施路径
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实现好“1238模式”的主渠道,起到关键作用。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全程中融入“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把红船精神和课程自身的育人元素融入课程目标、内容模块、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实施以及教学资源建设中,设计了多元混合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见图2.
图2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多元设计与实施路径
通过多元混合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临床情境和攻克时代前沿伦理难题的创新能力、高阶能力和高级思维。同时基于BOPPPS模式(即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学中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体验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完成好课前预习的自主学习、课程导言的兴趣激发、课堂教学的互动互助和参与感悟、课内总结的融合展望、课程延展的长效学习等过程,形成课程教学过程的多元学习机制。在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融合了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育人,最终实现价值塑造和本领提升的目标任务。
(二)教学全程做好价值塑造与知识理论的实践应用
高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课题组将“1238模式”融入到医学伦理课程的教学全程,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理论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红船精神包含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医学中有关创新的例子,如青蒿素的有效提纯用于疟疾治疗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将SARS抗体血清注入医生体内试药的冒险与成功;手臂种植人体耳朵实现自体移植的首创与解困等。通过这些例子激励学生原创首创和守正创新,养成求真求实和大医精诚等素质。红船精神包含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课程中引入跨越民族和国界只为救人的白求恩、一生践行医者仁心的林巧稚、90多岁仍坚持每周出门诊的马玙等例子,激励学生坚定理想和奋斗进取的精神,养成社会责任、价值理想和大医精诚等素质。红船精神包含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课程中引入例子,如信任托付的医患共同体,新冠抗疫援鄂的最美逆行者,给患者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等事例,阐述大爱无疆和精神情怀,激励学生尊重生命和精诚奉献,养成家国情怀、正谊明道和医者仁心等素质。通过选用学生们喜爱的案例,把课程内容贯通联结起来,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学习医学伦理知识。
另外,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与锻炼机会,课程中积极引入时代前沿伦理难题和社会焦点问题讨论,通过案例集、图片集、视频集、情境体验、仿真演练、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方式进行逻辑推演、创新求解和价值感悟,展开探秘寻宝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练习和应用中成长成才。
学生自主学习与锻炼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路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伦理微视频,统筹规划之后写剧本、选演员、拍摄、制作、导演和分享等,把知识转化成为了本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拜访模范医生和参观示范科室等方式切身体验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建设慕课《医学伦理与生命健康》,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也使课程有了更好地延展,更全面地实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环境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熏陶
人的思维观念和意志行为受到文化氛围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文化氛围的营造与熏陶对课程教学可起到重要烘托和培育作用。在教学中,应注重校园文化对课程教学的助力作用,形成学校红船精神铸魂育人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学习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的理论成果、参观红船精神育人展示馆、利用“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研中心的教学资源等与“1238模式”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把抽象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学识。另外,校园建筑、楼宇文化、路标指引等方面都印着红色文化符号,如明德楼、仁心楼、博学楼、方正大道、求是路等。在校园中还开辟了特有的人文医学文化展示,如建立杏林园,竖立大爱碑、无语良师碑,建设了生命医学体验馆、医学名家长廊和医学人文实践基地等特色环境。每年清明节,师生一起清扫无语良师碑,向大体老师敬献鲜花来表达敬仰。有学生生日当天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表示要让自己的生命多一点意义。学生在校报投稿《谈医学教育中的大医精诚》中写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健康,给患者带来心灵的慰藉。”优质的人文医学和文化氛围为课程学习提供了教学环境,提升了学生的精神素养,坚定了师生们不断进取的信念,促进价值塑造和本领的提升。
四、“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嘉兴学院医学伦理学课程通过“红船精神+”的价值引领,“课程+实践+文化”的联合推动,使学生学会了从更高远的眼界和更宽广的胸怀来学习医德伦理的理论观点、原则准则和规范体系,能够辨识临床诊治、医患关系、器官移植、科研、生殖和死亡等不同临床情境中的医技问题和/或伦理问题,提升了思想境界和伦理素养。能够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形成辩证思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2021年12月,随机选取2019级大三医学生205名对医学伦理课的“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评价打分,63.9 %的学生对课程非常满意,35.6 %的学生比较满意。学生更多地给予了积极和肯定的评价,对课程内容、设计、难易程度和推广效果都非常认同,认为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了责任使命和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境界。
课程学习后,学生对大学生活、人生目标等有了新的认识,学生更加积极参加社团、义工活动,参加科研团队、挑战杯、学科竞赛等活动不断挑战自我。所教临床医学生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分别为26、29和39篇,考研录取率分别为31.9 %、47.7 %和55.9 %。学生更加懂得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成为这样的人。
课程教学团队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经验分享和课程思政等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团队获批浙江省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医学伦理学课程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线上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2021年度浙江省高校创新大赛课程思政专项赛二等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特等奖和课程思政教学微课优秀奖等奖项。课程教学氛围良好,学生对教师的学、评、教评分一直居于学院前列,督导组专家在教学实践中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9年9月,自建慕课在智慧树课程平台开放,已有12所高校选用;2020年2月在嘉兴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公益开放,已有2万余人次参与学习。
总而言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学科互构、精神互融、资源共享与方法互鉴”[5],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校教育教学需要结合地方区域发展,围绕自身文化特色优势和专业课程内涵,注重实践应用,营造文化氛围,实现价值塑造和本领提升,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文化特色+专业内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服务地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