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双线融合”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2022-05-27刘润喆罗牧晨邓福康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线教学质量体系

刘润喆,罗牧晨,邓福康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27)[2021-02-01].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 l.内涵式发展最核心的要义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有利于教师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教学管理,推进教学质量改进和提高,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的实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在后疫情时代下,“双线融合”教学成为了当前教学的新常态,“双线融合”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对于保障新兴教学范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2)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08)[2021-02-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政策的推动下,高校全面组织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为进一步响应防疫的号召、落实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有2.82亿名在校学生的课程在线上完成,网络教学的应用规模和范围达到了新的高度,线上教学必要性得到充分的凸显。由于传统面对面授课转变了“云端”授课,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情绪调动和情感传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陈向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高校微生物学教学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01-1003.。因此,很多人对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着顾虑和质疑,各高校也采取一系列举措来保证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等效。

但线上教学并非是特殊时期的产物,无论是在疫情开始之前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MOOC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还是疫情期间被动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都能感受到线上教学的不可替代性(4)黄海生,张龙然.线上教学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思考——基于池州学院模式的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3):6-9.。在后疫情时代下,双线融合模式实现了教师教学空间的扩展,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强化,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成为学校教育常态化。在这种新兴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直接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片面的(5)王国华,卓泽朋,周光辉.大数据背景下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107-111.,传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双线融合”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基于“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学各环节中,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匹配和检验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等进行的价值判断,是研究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的效果的过程(6)刘志勇,朱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35(2):134-138.。目前,各大高校大多采取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表示,具体表现形式上大同小异,主要体现在对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执行、教学进度的制定执行、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课程考核材料的执行归档四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具体措施如下:

1.例行教学常规检查。分别在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对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实验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的规定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安排教学进度,规范教学环节的材料。

2.领导和同行专家听、评课。在学期初和期中,领导会随机抽查到课堂听课,教研室常态开展同行专家听课评课,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校、院两级督导听课。教学督导会通过集中听课、专项督查、持续跟踪等形式,对于课堂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材料等进行督察。

4.学生网上评教。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组织学生对相关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网络匿名评价。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7)张超,吕淑云.疫情期高校线上教学质量保障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1(9):32-33.,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评教结果较为客观、公正。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因素,并向有关教学单位进行反馈,有利于引导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图1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体系

(二)后疫情时代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普遍采用的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升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已不能完全适应于当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8)焦楠,孟令玺.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建议[J].知识经济,2020(19):98-99.,具体体现在:

1.评价主体多元但易于流于形式

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虽然有效收集了学生匿名评价和专家督导评价,但实际上专家和教学督导每学期听课的次数寥寥,容易造成打分以点带面的现象,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此外,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较强,同事关系、职称职位、个人情感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家评教、教师互评等的公平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青年教师在教学质量考核中普遍处于中下游的情况。学生评教的问题则相对更加现实,往往会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教与个人喜好相挂钩,部分要求严格或所授课程难度较大的教师难以得到高分,造成评价结果两极分化。因此,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学生评教得分,在教学中有意迎合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与教育教学的初衷相违背,也降低了学生评教结果的可信度。

2.评教维度未反映线上教学的特点

目前,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下,高校会引导和组织教师建立和完善线上教学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活动。目前线上教学平台较多采用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9)张倩,马秀鹏.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议[J].江苏高教,2021(2):93-97.,并与即时通讯工具QQ、微信、钉钉等配套使用。教学载体搭载不同的教学形式,集合了直播录播、学生自主学习、答疑、线上签到讨论等活动,丰富了“双线融合”下线上模式的运用。线上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区别很大,如果盲目照搬照抄先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可能会存在与实际相脱节,难以体现线上教学本身的独特性,而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本质上还是侧重于传统课堂评价形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鲜有考虑教师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在线上平台的学习资源准备情况和网站建设情况,教师在线上教学的付出未被充分重视,会挫伤教师对线上授课准备的积极性。

3.评价缺乏对教学数据的监控和反馈

传统的评教内容忽略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反映,如学生课前准备、课中倾听、互动和目标完成情况,侧重于教师的教的环节,对学生针对教师教学的过程性反馈考虑不足。课堂观察不仅要考虑教师教学,还要将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考虑在内(10)尤炜.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崔允漷教授答记者问[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3-5.。学生在课程上的表现是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最真实的反映,但现有的评价体系中缺乏对于学生过程性表现的考察。其次,传统课堂教学专家和督导评价大多采用纸质评价表的形式,相关信息的反馈速度滞后,人工统计和汇总工作繁琐且任务量大,无法及时地跟进教师教学的情况和进展,教师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也很难进行监控,导致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很难真正实现,教学有效性很难保障。而在“双线融合”中线上教学环节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以线上教学平台的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为依托,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如签到、随堂测验、抢答、问卷等课程活动,实时掌控学生学习动态,完成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时跟踪与反馈。

三、“双线融合”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在“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从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线上教学融入的引起社会各界对整个在线教学体系的担忧,如教学内容的缩水,师生负担的增加,教学进程的随意等。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线上教学的过程性数据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特点没有被充分考虑,如果单纯套用先前的评价模式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必须从“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特点出发,并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的优势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双线融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时监控线上教学平台的过程性数据,从“量”上保证教学规范

传统课程教学中容易忽略过程性评价,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挥大数据的优势进行课程的教学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融合,能够形成对授课教师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目前,国内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智慧树网络教学平台等囊括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全过程,是一套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能够搜集并监控教学中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性数据,并对线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情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评估“双线融合”模式中实施效果。

每学期在落实教学任务后,教师会制定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计划,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等,但是这些难以实现对教师每堂课的实时监控和约束,导致部分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执行不严格,教学计划材料流于形式,起到的规划和目标作用有限。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后,在学期初,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课,将授课计划上传至教学平台,涵盖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并在平台上呈现课程任务中所要求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考核标准等教学信息;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作业讲评、习题答案等教学文本资源;试题库、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教学活动资源。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对该课的任务再次明确,并线上发布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阶段对于教师而言,解决了教学备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学生而言,实现了对预习情况进行监督,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数据统计,初步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间集中聚焦在难点上。在上课过程之中,可以采取线下结合线上的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形式,线上起到辅助和监控作用。利用线上平台有效构建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活动,网络平台对教师在课堂上产生的过程性数据进行记录,并与每节课的设定教学任务进行比对,检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线上平台依据上传的教学任务的指示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性数据和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监督和记录,环环相扣,实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查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此保障教学常规的完整性。

(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质”上把关教学质量

在“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主体需要针对线上和线下教学过程的综合情况给予及时、全面、客观的评价,进一步量化教学质量。

1.学生评价。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需要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学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观感受能够从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在学期末发起的终结性评价,在“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下,每节课课程教学结束后,系统均会在线上平台发起本节课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本节课的整体评价,避免了仅一次期末评教带来的近因效应等主观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每一节课的过程和细节。教师也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况和满意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教学中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促进“双线融合”下教学质量的提升。

2.同行评价。主要由两部分评价构成,一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室同行评价,教研室同行虽然彼此了解,相对熟悉和专业,但是往往碍于情面,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因此可以加入学科背景相似但非同教研室人员的评价,比如很多课程在不同院系分别开设,承担这些课程的老师进行的同行评价相对顾虑较少,能够较为客观地指出评价对象教学的薄弱问题,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能够取长补短。两部分同行评价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能够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落到实处。

3.督导评价。教学督导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是根据传统线下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但是对教师课堂之外的教学和准备情况难以掌握,在实施“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下,教学督导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中教师的课前准备资源以及教学中产生的过程性数据了解教学的全过程,针对性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实现了过程性指导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将督与导的作用充分发挥。

(三)基于教学大数据分析,形成及时便捷的教学反馈与改进机制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下,线上平台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可以很好地解决反馈滞后性的问题。首先,目前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实现督学与预警的作用,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大数据自动生成每一个学生的学情报告,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反思,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通过对过程性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在教学管理端生成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报告,可以为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进行考评时提供参考。最后,建立和完善沟通渠道对于由客观数据产生的结果起到了补足,激励教师提升双线融合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建立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意见和建议,学生可能不好意思直接和教师面对面沟通,但是在线上,师生互动和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畅通。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教师、学生、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评教结果的实时查看,更加科学地进行常态化教学预警,进而形成并不断完善教学反馈与改进机制。

通过加强对过程性数据的监控和管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完善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新建立的“双线融合”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原有体系进行了升级和改进,如图2所示。实现了从事后的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从过去基于经验的、宏观定性评价到基于数据的、量化动态评价,减少了评教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充实了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多维度地反映教与学的全过程。

图2 “双线融合”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四、结语

后疫情时代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现了深度融合,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态更加多元开放,拓展了教学改革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评价体系能够体现教学环节的各要素和线上平台有机结合,反映“双线融合”模式的特点。基于“双线融合”模式的教学评价形成教与学的量化报告,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实现了有机融合和多方联动,对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监督与监控,推进“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随着“双线融合”模式教学实践更加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价也将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更加彰显规范化、体系化和智能化。

猜你喜欢

双线教学质量体系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双线并行,交相辉映——2021年遵义市中考作文《灯火背后》升格举隅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论“双线竹鼓壶”的花器工艺和文化蕴含
一种双线半自动闭塞信号过渡设计的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