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
2022-05-27杨爱华姬高丽张李娜
杨爱华,姬高丽,张李娜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252000)
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护理已成为临床儿科重要课题之一。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先天性的神经系统发育出现障碍的疾病,孤独症临床症状为沟通、交流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窄,感觉器官异常等[1-2]。由于孤独症患儿会出现神经发育障碍继而出现与外界沟通交流障碍等,患儿的学习能力及接收“信息”的能力较差,早期应有行为的缺乏,造成患儿在成长中的行为延续性缺乏导致患儿出现“表现行为的异常”,故对孤独症患儿应在早期进行系统的干预治疗[3-4]。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孤独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辅助实施临床相关护理能有效提升孤独症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对孤独症患儿实施辅助护理的研究较多,但应用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对孤独症患儿实施临床护理的研究较少[5]。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在儿童护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相关研究。纳入标准:①患儿临床诊断与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相符合[6-7];②患儿听力、视力、嗅觉等检查均正常。排除标准:①患儿进组前已进行相应的治疗;②具有严重的心肝肺脏器疾病者;③合并有脑部疾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1(7.3±1.9)岁;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2(7.9±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病情,对患儿及家属开展孤独症相关知识科普,且在家属的配合下护理人员定期让患儿开展平衡木活动等,对患儿进行语言、感知等功能训练。实验组给予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具体干预方案如下。①创建护理小组:由4名组员构成,护士长、主治医生各1名、每例患儿家庭成员2例,护士长为组长。创建小组后,组长对每位组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护理知识培训并考核,组员考核结果为优方能入组。②工作分配:主治医生根据患儿病情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家庭成员按照护理方案要求对患儿实施相应的护理;组长统筹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工作,同时要做好每周3次的随访工作,及时了解患儿实际情况,包括心理状态、语言、感知等,并同组员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对患儿护理方案进行一对一讨论,后及时调整。③实施护理:a.日常生活行为训练。家庭成员按照护理方案,以患儿日常生活为起点,建立患儿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帮助患儿养成日常生活的正确行为习惯。如穿衣训练等,先由家长进行示范并帮助患儿完成训练,一段时间后,可让患儿自行穿衣。训练中要强化鼓励教育,对患儿的进步及时给予赞扬,帮助患儿建立信心。b.沟通交流训练。家庭成员可陪伴患儿进行滑滑梯、插棍、独角椅、平衡台、蹦蹦床的游戏,提升患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增加家长与患儿的互动。或家庭成员陪同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外界人、事物,在游戏或户外活动中有意识引导患儿与其他小朋友进行问好、握手等简单交流,增强患儿沟通交往能力。c.反应能力训练。用患儿感兴趣物品吸引患儿注意力,培养其主动性,每天进行3~4次,每次0.5 h左右。d.言语、听觉训练。言语训练时,可对患儿进行拍手、吹口哨等训练,通过刺激患儿听觉系统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或用有音效的玩具对患儿感知能力进行培养,以提高其对事物的感知和行为能力。④定期回访:家属应遵医嘱定期让患儿参加回访,要让护理组详细了解护理期间患儿病情、护理情况,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两组均护理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认知能力: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认知能力,量表包括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个方面,采用0~4分5级评分法,总分0~158分,分数越高表明患儿该项症状越严重。②交往能力: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交往能力,量表总分为60分,<30分为非孤独症,30~36分为有孤独症倾向,>36分为可疑为孤独症。③患儿家长满意度:以调查表形式进行评估,将调查表发放给患儿家长,满分为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患儿家长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护理效果:显效为CARS评分>36分的患儿减少、CARS评分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交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较好,有效为患儿CARS评分明显下降、患儿社交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无效为患儿各项指标并未改善、孤独症症状加重[8]。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AB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CAR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AR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孤独症已成为儿童精神科常见疾病。由于儿童孤独症能破坏患儿正常社交能力、兴趣、行为模式等,甚至诱发幼儿精神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患儿一旦表现出该病病症应尽早展开治疗[9-10]。但目前临床还没有有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理想药物,因此,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只能在后天进行人际关系训练、言语训练等,使其行为等与同龄的孩子接近,尽可能地帮助患儿适应生活。由于儿童孤独症病情特殊,患儿长时间接触的环境是家庭及家长,且对患儿进行的后天训练是长期性,无系统化的训练并不能有效改善患儿社会交往等能力[11]。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显得非常重要[12]。
目前,在儿童孤独症中,常规护理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天训练的效果,但因为常规护理在儿童孤独症护理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导致患儿融入正常生活的效果并不佳,多数患儿人际交往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训练。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医院一体化的护理方案,通过整合医院、家庭等资源,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满足了目前临床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需求。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作为一种把医院护理延伸到家的护理措施,已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及不断推广[13]。陈红敏等[14]研究表明,对孤独症患儿进行系统性、规范化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即将医院、家庭的护理资源合理分配、管理再系统性地运用于患儿长周期的后天训练中,不仅能改善患儿社会交往能力,还能有效帮助患儿融入社会,护理效果得到医学领域的一致好评。在本研将收治的孤独症患儿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采用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两组患儿ABC、CAR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评分均降低,且采用家庭一体化的延伸护理患儿的ABC、CARS评分低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患儿,而前者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高于后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家庭一体化延伸护理应用于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中,干预后患儿的ABC、CARS评分降低,并有效提高患儿社会交往能力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好,具有实用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