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在足月新生儿初次足底采血中的应用
2022-05-27梁海燕谢嘉贤
梁海燕,谢嘉贤,李 婵
(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广州 510030)
新生儿足底血筛查用于新生儿常见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初筛,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1-2]。新生儿足底血采集时间应在出生48 h、充分哺乳后进行为宜,但对其他因素如早产、体重过低等情况导致未能及时采集足底血的新生儿,最迟采集时间不宜超过出生后20 d[3]。新生儿会通过哭闹及躯体动作行为表达对疼痛的感知,在采血时会哭闹不止难以配合,在常规采血时护士会通过声音安抚或者肢体抚触来安慰患儿,但仍会导致二次穿刺、穿刺时间延长及采集血标本不符合要求等情况,同时新生儿在采集足底血后会出现出血、瘀斑、血肿等不良反应,从而造成痛苦[4]。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为新生儿足底血采集过程中新生儿哭闹不配合等影响护理操作实施的情况提供具体的指导措施,在采血过程中能够缓解患儿烦躁情绪和肢体反应,通过温柔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配合促使新生儿安静,缩短采血时间,提高穿刺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5]。2020年2月1日~2021年1月1日,我们对76例进行初次足底血采集的足月新生儿,采用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进行初次足底采血的149例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符合足月新生儿足底血采集标准者;②生命体征稳定者;③出生48 h后且喂养充足者。排除标准:①使用抗生素、镇静药物或其他会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者;②伴有其他危急症状和病症者。按照床位顺序将单数76例作为观察组,双数7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7例、女39例,出生时间 48~72(60.21±10.41)h;对照组男36例、女37例,出生时间49~74(60.87±10.7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足月新生儿初次足底采血常规体位和安抚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在采血前充足喂养新生儿,使其取仰卧位,护士在旁边采取声音安慰或其他玩具使新生儿情绪稳定,护士充分与新生儿互动,然后将新生儿放在采血台上,一手协助控制新生儿肢体,充分暴露穿刺侧足底,同时可以用右手轻轻按摩采血部位,待足底血管自然充盈后选择足跟内、外侧缘处为采血点,消毒后采血,使血滴自然渗透滤纸,且确保血斑无污染、无渗血。采血后护士应轻压穿刺处皮肤以不出血为宜,并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穿刺前体位准备:1名护士一手置于新生儿臀部,另一手放置于新生儿颈部在确保抱姿稳定安全的前提下,使其处于直立位协助采血护士进行操作;可以在婴儿床旁进行,2名护士配合进行,1名护士取半坐卧位将新生儿放在双腿上,一手固定手臂,暴露采血侧足底;另1名护士进行采血,对处于睡眠状态者可以在采血侧足部下垫一软枕,取头低足高位采血,通过不同体位指导为足底血采集进行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常规采血将新生儿放置在采血台上易造成恐惧心理诱发分离焦虑,加重新生儿哭闹和肢体动作不利于正常穿刺[6]。采用上述不同体位可以使新生儿在自己较熟悉环境中,有利于放松增强安全感,同时采取直立位促进新生儿进食后排出胃内空气,促进生理舒适能缓解哭闹情绪;另外,护士注意采血姿势和手法,操作时应一手轻轻按摩后固定采血侧的足部,避免动作粗暴引起新生儿不适导致其哭闹,固定新生儿采血侧足部时注意避免用力加压引起肢体抗拒行为,采取斜刺进针法,进针角度为40°~45°。②及时抚慰:因新生儿对疼痛存在一定的感知力,所以在穿刺时护士注意对新生儿进行有技巧的抚慰,增强舒适,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方法缓解痛苦,准备穿刺时及穿刺5 min护士将符合要求的安抚奶嘴或牙胶放于新生儿口中使其自主吸吮,提高安全感,转移新生儿对疼痛的注意力促进采血操作顺利实施。③抚触:在采血前护士为新生儿准备温水进行沐浴,将水温控制在40 ℃,室内温度设置在26~28 ℃,使用温和不含刺激成分的洗护用品洗浴。使用轻柔的话语与新生儿沟通,对新生儿微笑、温柔地抚触身体,在洗浴结束后及时保暖,在清洁双手后涂抹按摩油进行抚触,在此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按照从上至下、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对新生儿额头、颜面部、前胸部(避开乳头)、腹部、双下肢、背部进行抚触,同时护士清洁双手后轻轻按摩足底,或者使用柔和且刺激性小的毛巾按摩足底。通过上述方式改善新生儿足底血液循环,促使足底毛细血管自然充盈,通过按摩抚触促进新生儿放松,提高其愉悦感,从而减少采集足底血时新生儿哭闹和家属焦虑,促进此项操作的顺利实施。
1.3 评价指标 ①疼痛评估: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7]评估两组疼痛情况,该量表采用0~2分3级评分法,通过对面部表情、哭闹、呼吸形态、手臂、腿和觉醒状态等所呈现的表现进行评分,得分0~7分,分值越高表示新生儿疼痛水平越高。②穿刺效果:采用采血信息卡(统一由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提供)判定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标准[8]:一次需采集直径约为8 mm的3个血斑,计算首次穿刺成功率。③采血时间:在采血过程中,1名护士使用计时器统计两组采血所用时间。④足底血采集不良反应发生率[9]:通过记录出血、血肿及瘀斑出现次数,计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NIRS评分、采血操作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NIRS评分、采血操作时间比较
2.2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2.3 两组采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采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足底血采集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初筛有重要意义,因此对足月新生儿进行足底血的采集和检查尤为重要[10]。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为新生儿采集足底血时,新生儿因疼痛刺激而表现明显的全身应激反应,具体表现为声嘶力竭的哭闹、面色通红、四肢挣扎、精神烦躁等[11]。对新生儿大脑组织的研究发现,由于新生儿大脑皮层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加之神经髓质还未发育完全,从而导致新生儿在遭受疼痛后会出现全身性“泛化反应”,使新生儿出现紧张、躁动等情绪,导致采血工作无法顺利进行[12]。其他有关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研究显示,长期、持久的疼痛刺激可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在采血过程中护士干预措施欠缺,新生儿出现应激反应,其他关于护理干预对采集新生儿足底血的护理研究表明,当护士对新生儿采血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应激水平[13]。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模式,通过采取不同体位进行斜刺进针法,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同时采血前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有助于放松,促进护士对足底血的采集工作顺利进行,减轻新生儿疼痛,提高护士首次穿刺成功率,还能缩短采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助于降低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在足月新生儿足底血采集工作中应用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的综合护理模式。
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有助于减轻足月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并缩短采血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NI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采血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模式有助于缓解足月新生儿足底采血时的疼痛刺激,缩短采血时间。胡晓静等[14]关于不同体位对新生儿刺激反应的研究显示,由于新生儿在子宫内中长期处于胎儿头部俯屈,四肢屈曲交叉于在胸腹前的体位,而本研究中护士或家属将新生儿环抱在胸前,容易使新生儿有充足的安全感,可以降低因新生儿仰卧位导致末梢血量少而反复用力挤压或拍打静脉血管所致哭闹,同时缩短穿刺后止血时间,减轻新生儿痛苦,增强安全感和舒适度。
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足月新生儿足底采血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能提高采血首次成功率。通过对新生儿采取舒适的体位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度,可以使新生儿在采血过程中减少哭闹和挣扎,有助于护士采血时保持平和的心态,促进护士操作顺利进行,同时新生儿在安静情况下护士更能保持平常心,按照采血规范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有助于减少足月新生儿足底血采集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采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新生儿足底血采集的不良反应。据关于体位变化对新生儿采血过程中的刺激表现研究发现,采血时取直立位进行可以降低新生儿在此过程中的哭闹、肢体行为等刺激表现,说明不同体位变化有助于采血过程顺利进行,与本研究观点一致。通过穿刺前护士对新生儿足部进行温柔的抚触,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有助于使新生儿放松,加快足底血液循环进而使毛细血管自然充盈,加之轻柔的语言安慰。采用斜刺进针法,规范进针角度和深度能有效改善穿刺处出血不良反应,减轻皮下瘀斑血肿的形成[15]。
综上所述,在足月新生儿足底血采集过程中采取体位变化、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放松利于配合,缓解穿刺时造成的疼痛应激反应,通过体位变化和非营养性吸吮使新生儿减少哭闹,有助于护士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确保采血规范顺利实施可以明显减少采血后出现出血、瘀斑及血肿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