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与绿色通道平台一体化胸痛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2-05-27王沛沛杨建萍苗开贵
王沛沛,杨建萍,苗开贵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昆山215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肌钙蛋白(cTn)异常升高,血管腔内血栓栓子阻碍血液循环,心肌灌注量不足,心脏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常表现为患者突发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上呼吸道气体交换受阻、面部发绀、意识昏迷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包积血、昏厥休克、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快速缓解患者心脏症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是临床最常采用的急救措施。但由于从患者发病直至入院接受相应治疗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易错失患者最佳抢救时间[2]。因此,实施快速、无障碍的急救护理措施十分关键。基于微信平台与绿色通道平台一体化胸痛中心的护理干预通过借助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可在患者入院前将其实际病情状态输送至院内,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用物准备依据,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广泛应用在急诊科患者抢救护理领域。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与绿色通道平台一体化胸痛中心的护理干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1日~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经心肌酶学检查发现,指标明显呈升高趋势者;②ACS实验室诊断心肌肌钙蛋白(cTn)数值范围> 0.5 μg/L者;③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性标志物检测数值在1~3m g/L或>3 mg/L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危险系数处于中、高程度以上者:④心肌酶数值测定值呈升高后降低异常波动趋势者;⑤心电图(ECG)出现QS或Q波浮动曲线、ST段抬高>0.1 mV及束支传导发生明显阻滞者;⑥临床观察出现相对较为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发作时间持续在20 min以上,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舒血管肌肽瘤、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异位激素综合征等内分泌系统异常紊乱者;②合并颅脑严重外部损伤出血、呼吸肾脏功能衰竭、应激性心肌病及严重外部胸部重创者;③连续性胸痛持续12 h以上者;④患有甲状腺癌、淋巴癌、食管癌及肝癌等恶性肿瘤疾病消耗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55.37±1.26)岁;体质量指数(BMI)(21.49±1.32);存在基础疾病35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31例,Ⅱ~Ⅲ级27例;吸烟饮酒史37例;心肌肌钙蛋白(cTn)(0.53±0.12)μg/L。研究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55.41±1.32)岁;BMI(21.53±1.41);存在基础疾病36例;NYHA分级:Ⅰ~Ⅱ级32例,Ⅱ~Ⅲ级26例;吸烟饮酒史38例;心肌肌钙蛋白(cTn)(0.58±0.13)μg/L。两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急性胸痛患者来院时,统一由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分诊,门诊胸痛患者来我院就诊,按照胸痛红色标识快速进入急诊分区;预检分诊护士了解病史,初步快速分诊,测量生命体征,协助挂号,通知医生,在10 min内完成心电图,抽取血标本,查心肌标志物;根据患者缺氧情况,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知情同意后签字,基于溶栓或导管介入,如同意导管介入,电话联系可行PCI的医院,立即由“120”转入医院,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快速安全转运。
1.2.2 研究组 在实施基于微信平台与绿色通道平台一体化胸痛中心的护理干预。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内将其送至上级医院接受心肌功能恢复治疗,可联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1条绿色急救通道。
1.2.2.1 建立微信平台 为促使患者实际病程情况及自身基本信息资料能够得以快速分享,被主治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掌握,可通过微信建立1个名为“胸痛中心诊疗群”,群内成员包括心血管科室医生、影像学检查人员、生化实验室检查人员、急诊科抢救医护人员、上级医院的心内科医生、急诊医务人员、导管室医生等,告知群内人员将自身的昵称改为姓名+岗位职名+手机号的形式,以便于在进行相关操作能够进行迅速查找。并将群内医护人员进行排班,在群文件中每个月进行排班表的实时更新,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医护人员自身的责任感。
1.2.2.2 成立胸痛中心急救小组 筛选本院在心脑血管疾病急救护理经验较为丰富、专业较强的医护人员组建1支胸痛急救小组,成员主要由2名心内科医生、4名护师、3名急救护士、2名超声影像工作人员组成。为提高急救小组自身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及症状评判能力,应组织其进行专业的技能与知识的培训,训练医护人员心电监测、监测生命体征等操作的速度与准确性,应保证在10 min内完成操作,并将检测结果实时传输至微信群内。
1.2.2.3 开通绿色通道 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没必要的时间消耗,将采取急性胸痛优先原则,医院开通先检查救治后入院缴费的绿色通道,院内绿色通道须保持全天24 h开放,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急救技能,熟悉急性胸痛救治流程。急诊护理人员可不用等待医生指令,先行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监测,经医生识别心电图确诊后立即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并要求胸痛内科医生在3 min内到抢救室内对患者进行救治会诊,实施相应的溶栓或导管介入,若患者及家属同意PCI,就近转运至可行PCI医院进行救治,且电话、微信联系该院导管负责人,绕行急诊、CCU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手术。这样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比较两组首次接触医疗直至球囊扩张时间(FMC-B)、发病起始时间至首次接触医疗时间(S-to-FMC)、从刚进入PCI医院大门开始算起直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记录,时间越短说明临床指标越好。②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情感角色5个方面,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3]。③并发症:密切观察两组心律失常、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症状越少说明发生率越低。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等不良因素,导致人们自身机体抵抗能力、免疫能力水平逐渐下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下,人们对自身机体健康意识的重视程度、医护人们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致残率、病死率都相对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3]。经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得知,而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为45/10万~55/10万,低于发达国家,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且病死率也呈整体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机体内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内部斑块堆积,容易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回心血量急剧锐减,导致心肌局部细胞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患者心脏持续钝痛的突然发作、心动过速、颈静脉怒张、神志迟钝等,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还会引发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4-6]。因此,采取迅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基于微信平台与绿色通道一体化胸痛中心的护理干预,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建立1条可在短时间内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至医院进行相应急救治疗的无障碍通道,以此来保障患者可在最佳抢救时间内接受治疗,很好地弥补了常规院前急救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7-8]。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FMC-B、S-to-FMC、D-to-B、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为更加迅速地对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确诊,还应成立1支专门的胸痛急救小组,定时对其进行相应操作检查的训练,强化急救小组对急性心肌梗死评估与诊断能力,促使医护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迅速检查与精准预判,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治疗时间[9]。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SF-36中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情感角色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脑出血、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医护快速精准的检查与评估下,可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10]。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和绿色通道一体化平台胸痛中心的护理干预,可达到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对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推动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