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高效构件堆场布置与交通组织研究
2022-05-27郑志远王修杰
郑志远,王 越,王修杰
(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40)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有以下特点:塔式起重机吊装频率高、时间较长;构件、材料堆场分类复杂且数量大;车辆流动量大、停滞时间长等。如何有效进行构件堆场布置、道路运输等,并相互联动,减少施工时间是本文研究重点。
由于构件堆场、垂直运输机械利用频率非常高,即使摆放位置相差很小,在高频率工序重复操作下,距离差和成本差也会被放大,将导致吊装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塔式起重机或构件碰撞。预制构件堆场所需要的堆放面积一般比较大,且由于施工的特殊性,构件在堆放时一般要遵从构件的吊装顺序,不同构件的堆放形式也不尽相同,种种原因决定了预制构件堆放的复杂性、特殊性和重要性。
1 预制构件堆场布置
1.1 构件整体堆场位置
构件堆场距离现场道路不宜太远,尽量不超过4m,方便构件卸载、堆放;宜环绕或沿建筑物纵向布置,且尽量靠近主体结构和塔式起重机中心,且在塔式起重机30m半径内,方便塔式起重机以较小力臂起吊构件;对于场地空间宽裕的部分工程,为便于管理可将相邻预制构件堆场合并;不具备单栋楼单层构件材料堆放条件,需考虑增加堆场数量,常见构件堆场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构件堆场布置形式
1.2 不同类型预制构件摆放方式及要求
预制构件的重量排序一般为预制剪力墙>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预制梁>预制空调板(或PCF板),构件摆放时应以塔式起重机为中心依次向两侧递减,且不同构件堆场间距不小于1m,如图2所示。
图2 构件堆场摆放位置
1.3 单类型构件摆放要求
单类型构件摆放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单类型预制构件摆放要求
特殊处理:①叠合板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6m,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采取多点支垫时,一定要避免边缘支垫低于中间支垫,堆放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②预制空调板板伸出锚固筋朝通道外侧放置;③预制楼梯最下面一层采用宽100mm木方通长垂直设置。
1.4 预制构件堆场顺序要求
在构件堆场前应先确定主体单元预制构件吊装方向,一般单单元主体结构吊装方向可从结构某一角落开始四周顺时针环绕起吊;对双单元而言,1层建筑面积较大,可从建筑中间向两边顺(或逆)时针环绕起吊。不同类型的构件堆场顺序应按主体单元构件吊装顺序摆放。
1.5 预制构件堆场处荷载要求
一般地下室顶板设计荷载要求不大于25kN/m2,当构件堆场荷载分布大于此值时,必须进行地下室回顶支撑布置,立杆厚度、间距等必须经过严密计算。
对于在地下室顶板上的应急堆场设计荷载要求不大于15kN/m2,否则需进行回顶支撑或转运至其他堆场场地。
2 道路规划布置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涉及机械设备众多,若道路划分不合理则易出现机械设备、车辆相关的阻塞事故,导致工期延误,因此装配式建筑对道路运输规划要求更高。
1)场地分区 对于装配式建筑场地宜按近似矩形规划,根据项目大小可分为2个或4个区块,区块交接线处作为施工场地的主要道路,再适当增加通车支路(见图3)。
图3 场地分区及道路规划
2)道路布置形式 对于场地施工道路形式尽量环形畅通,且能够围绕主体建筑进行布置,保证运输效率。
3)出入口数量 场地出口一般确定4个左右,出口宜布置在分区口,与主干道贯通。
4)路面宽度 主干道路面宽度应能保证2辆大型车辆同时通过,一般不宜小于9m;次干道路面宽度能够保证一辆大型车辆(构件运输车辆、混凝土泵车)顺利通过和作业,一般宜7m左右;支路路面宽度保证中小型车辆顺利通过,一般不小于4m;引路和人行道一般不宜小于1.5m。
5)道路运输荷载 施工车道应预留双向两车道行驶半挂车荷载,并按照满载2辆半挂车并排行驶的最不利工况设计,给出一个装配式场地施工车道等效均布荷载参考值35kN/m2。
6)BIM技术应用 最后可通过BIM技术,模拟地上结构车辆(预制构件运输车、混凝土车、泵车、钢筋运输车)的行径路线、材料运输车辆进出场和卸货位置及不同车辆会车的过程,严格控制关键路线上车辆占用时间,尤其是混凝土泵车和钢筋进货车等。
3 结语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场内道路车辆路线和流量进行BIM技术模拟,严格控制关键路线上车辆占用时间,得到关于装配式建筑高效场地分布、道路布置形式、道路宽度、出入口数量、道路运输荷载等技术要求。
通过优化装配式建筑场地内预制构件高效堆场布置方式和摆放顺序,可提高吊装施工效率,解决吊装施工中部分重难题。
装配式建筑场地布置和交通组织形成标准化,有助于各个项目提前防范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并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