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特性与抗倒性

2022-05-27刘庆芳苏玉环马永安陈冬梅刘保华李小康王雪香张清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济麦基部茎秆

刘庆芳, 苏玉环, 马永安, 陈冬梅, 刘保华, 李小康, 王雪香, 张清华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邯郸市小麦育种与栽培技术创新中心, 河北 邯郸 056001)

0 引言

【研究意义】倒伏是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因素。小麦倒伏后,会造成籽粒瘪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大机械收割的难度、增加收割成本[1-2]。近年来,小麦生长后期大风、降雨极端天气频发,倒伏时有发生,其中,2013年、2016年、2017年、2020年河北省小麦生产上发生大面积倒伏,给农民造成了较大损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减少,机械化收割接近100%,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在粮食安全生产中越发突出,并已成为小麦生产者和推广企业首要关注的性状,同时也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3-5]。因此,对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展开深入研究,对小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前人从栽培措施[6-9]、茎秆结构[10-14]、农艺性状[15]、力学[16-17]等方面对小麦茎秆抗倒性做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除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对小麦倒伏影响较大外,小麦品种自身的茎秆特性也是重要因素,茎秆形态和质量的好坏,尤其是茎秆基部节间的形态结构和质量对小麦抗倒性起关键性作用。【研究切入点】抗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保障和前提,河北省在小麦生产上一般通过多穗型品种获得较大群体,实现高产,而大群体小麦在生长后期遇风雨天气易增加倒伏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小麦品种的抗倒性展开深入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大田生长条件下,采用应用较广泛的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小麦品种基部节间特性与抗倒性的关系,以期为小麦抗倒性品种选育及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邯麦16、邯麦17、济麦22、衡4399、石麦22,均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播种与管理 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苗庄试验农场种植。试验地土壤为壤土,地力中等偏上,前茬作物为玉米,秸秆不还田。供试材料于2019年10月14日播种,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5 m2(长9 m,宽1.5 m),种植8行,平均行距18.75 cm。试验地造墒播种,底肥施复合肥750 kg/hm2(N-P-K=15-15-15),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300 kg/hm2。全生育期浇越冬水、拔节水、扬花水共3次。其他管理同大田常规。

1.2.2 茎秆抗倒伏性状的测定 开花期每个处理选取20个开花时间一致的单株挂牌标记,在灌浆中后期,每处理随机取样10个单茎,测定株高、重心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基部节间性状等。地上部单茎鲜重:测定带穗、叶和鞘的完整地上部单茎鲜重;重心高度:测定茎秆基部至该茎(带穗、叶和鞘)平衡支点的距离;茎秆机械强度:取剥除茎鞘后的茎秆基部第2节间,两端放于高50 cm、间隔5 cm的支撑木架凹槽内,在其中部挂1个宽口塑料容器,向容器内匀速缓慢加入细沙至第2节间刚好折断时停止,细沙加容器自身的重量即为茎秆机械强度。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定节间长度、直径、壁厚。

1.2.3 倒伏指数的计算 参照王勇等[18]提出的品种倒伏指数衡量供试材料抗倒伏的相对强弱。倒伏指数越小,抗倒伏能力越强,反之,越容易倒伏。

倒伏指数=茎秆鲜重×重心高度/第2节间机械强度

1.3 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利用DPS进行显著性检验(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的株高和基部节间性状

由表1可知,株高:石麦22>衡4399>邯麦17>济麦22>邯麦16,其中,石麦2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余4个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基部节间长度:基1节的以石麦22最长,邯麦17最短,邯麦17、邯麦16和衡4399显著低于济麦22和石麦22;基2节的以邯麦17最短,显著低于除邯麦16外的其他品种。基部节间直径:基1节、基2节的均以邯麦17最大,分别为3.8 cm、4.4 cm,其中基1节的显著高于除济麦22外的其他品种,基2节的显著高于石麦22和衡4399。基部节间壁厚:基1节、基2节的均以邯麦17最厚,分别为0.9 cm和0.8 cm,其中基1节的与石麦22差异显著,基2节的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认为,邯麦17株高相对较低,基部节间短粗,节间壁较厚,茎秆质量较好。

表1 不同小麦品种株高和基部茎秆性状

2.2 不同小麦品种的基部节间体积、重量和密度

从小麦基1节的节间性状(表2)可知,基1节的总体积和净体积:石麦22的总体积、济麦22的净体积最大,邯麦16均最小,石麦22、济麦22均显著大于其他品种。鲜重:邯麦17>济麦22>石麦22>邯麦16>衡4399,邯麦1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济麦22显著高于邯麦16、衡4399。干重:邯麦17最高,其次为济麦22;邯麦17基1节干重显著高于除济麦22外的其他品种。基1节节间充实度(鲜密度、干密度):邯麦17最高,分别为1.240 g/cm3、0.319 g/cm3,其中,鲜密度:邯麦17>邯麦16>衡4399>济麦22>石麦22,邯麦1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邯麦16显著高于石麦22;干密度:邯麦17>衡4399>邯麦16>济麦22>石麦22,邯麦1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小麦品种的基1节间性状

由小麦的基2节间性状(表3)可知,总体积以石麦22的最高,各品种差异均不显著。净体积以济麦22最高,仅与衡4399差异显著。基2节鲜重、干重:邯麦17最高,分别为0.479 g、0.124 g,鲜重表现为邯麦17>邯麦16>济麦22>石麦22>衡4399,邯麦1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干重表现为邯麦17>济麦22>邯麦16>石麦22>衡4399,邯麦17显著高于邯麦16、石麦22、衡4399。节间鲜密度:邯麦17的最高,为0.680 g/cm3,邯麦16其次,两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干密度以邯麦17最高,为0.176 g/cm3,虽与邯麦16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认为,邯麦17的基部节间体积虽较小,但干物质积累较多、节间充实性好。

表3 不同小麦品种的基2节间性状

2.3 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

由表4可知,重心高度:石麦22>衡4399>济麦22>邯麦17>邯麦16,石麦22、衡4399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单茎鲜重:邯麦17>邯麦16>济麦22>衡4399=石麦22,其中,邯麦17、邯麦16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他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机械强度:邯麦17最高,为495.6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倒伏指数:石麦22>衡4399>邯麦16>济麦22>邯麦17,其中,除邯麦16与衡4399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品种间差异均显著。表明,小麦茎秆的重心高度、机械强度与倒伏指数关系密切。邯麦17的重心高度相对较低,单茎鲜重较高,机械强度最大,倒伏指数最小,抗倒性较强。

表4 不同小麦品种的茎秆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及倒伏指数

2.4 小麦茎秆抗倒伏性状的相关性

由表5可知,倒伏指数与机械强度、基部节间鲜重和干重、基1节直径、基部节间壁厚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基2节节间壁厚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01,说明基2节机械强度越大,基部节间鲜重、干重越大、基部节间越粗、壁越厚,倒伏指数就越小,茎秆的抗倒性越强,基2节节间壁厚对倒伏指数的影响最大;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度、基2节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抗倒性优的品种在降低株高、缩短基2节长度的同时,要着重增强基部基2节间的厚度,以提高品种的抗倒性。

表5 小麦茎秆抗倒伏性状的相关性

续表5

3 讨论

抗倒性是影响小麦品种能否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类型。生产实践中,茎倒伏最为普遍,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茎倒伏是茎基部机械组织不发达或由于第 1、2节间伸长变细,难以负荷地上部植株重量,使其茎秆弯曲或折断而发生倒伏。倒伏一般发生在中后期,此期随着茎秆质量的恶化抗倒性逐渐减弱,因此茎秆质量较好的品种后期抗倒性较强。在诸多因素中,株高、基部节间质量与倒伏指数密切相关。TRIPATHI 等[19]对16个不同株高小麦品种抗倒伏性的研究发现,株高与抗倒性相关不显著,部分高秆品种的抗倒性超过矮秆品种,反映出小麦倒伏不仅受茎秆高度的影响,还受茎秆自身特性的影响。董琦等[12]对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小麦茎秆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明确了小麦茎秆的生长状况与植株的抗倒性密切相关。茎秆基部节间特别是第2节间的长度与品种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壁厚与茎秆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第2节间的内径和壁厚与茎秆倒伏指数的关系最密切。肖世和等[2]对 30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基部节间粗度与茎秆强度的测定发现,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试验中,在大田生长条件下,邯麦17基部节间长度分别为4.5 cm和7.8 cm,显著低于济麦22、石麦22;基部节间直径分别为3.8 mm和4.4 mm,显著高于衡4399、石麦22;基1节壁厚为0.9 mm,显著高于石麦22;基2节壁厚为0.8 m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基部节间鲜重最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干重显著高于除济麦22外的其他品种;节间充实度最高,其中基1节鲜密度、干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基2节鲜密度、干密度显著高于除邯麦16外的其他品种。邯麦17基部节间短而粗,壁厚、鲜密度和干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抗倒伏特性符合董琦等[12,20]的研究结果,基部节间较短、节间壁较厚、节间充实度较好是邯麦17茎秆抗倒伏的重要因素。邯麦17茎秆机械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重心高度相对较低,倒伏指数较小,为0.749,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倒伏指数的分析也验证了邯麦17的抗倒伏性较好。

小麦抗倒性受茎秆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茎秆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基2节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机械强度、基部节间鲜重、干重、壁厚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基2节壁厚对倒伏指数的作用最大(r=-0.901),与前人研究结果[11-12]类似。因此,小麦生产上除选用抗倒性强的品种外,还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提高茎秆质量,增强茎秆的抗倒性能。

4 结论

在供试材料中,邯麦17的基部节间较短、节间壁较厚、充实度较好、机械强度较大、倒伏指数较小,其抗倒性优于其他品种,是抗倒伏栽培的首选品种之一。茎秆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基2节壁厚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在小麦育种工作中,针对抗倒伏性状的选择也应注重选择基2节壁较厚的株系。

猜你喜欢

济麦基部茎秆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山东“袁隆平”的麦田人生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济麦60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SOLVABILITY OF A PARABOLIC-HYPERBOLIC TYPE CHEMOTAXIS SYSTEM IN 1-DIMENSIONAL DOMAIN∗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