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课后习题 撬动课文支点
——由课后习题反观课堂教学

2022-05-27王保翠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习题礼物

王保翠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是由相同主题的课文构成,教材不仅精选了单篇课文,还精选了课后习题,而课堂教学的设计离不开课后习题的讲解,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课后习题的理解。

一、课后习题的数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题一般有两三题。一年级以两题较多,二年级则有三题。以二年级下册为例:除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课后习题为两题外,其余单元均为三题。第四单元课后习题为两题是因为该单元的教学重点、语文要素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是在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识字的基础上,进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学生需要根据知识储备进行输出落笔,花费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只设置了两题。

二、课后习题的类型

低段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朗读背诵

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均为读课文。教材通常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层次一步步在地提升。

1.在一年级下册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课后习题中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这就需要他们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疏通大意。为此,笔者先让学生们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再让其听课文范读;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评出最佳朗读者。通过层层训练,不仅完成了分角色朗读的教学任务,而且让他们在感受读感叹句和疑问句时的不同语气,扮演不同人物的过程中体会完整的通知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雪孩子》的课后习题中第一次提出默读。所谓默读即不出声,不指读,不唇读。一篇长课文的学习需要提高阅读速度,为此学生们要学会默读。

3.想象画面读由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句想画面,到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读句子想画面,再到高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一步一步地在想象上提升要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二年级下册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的课后习题中第一次提出,这是在读好重音基础上的提升。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呢?我们可以想象画面。如“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中,“葱葱绿绿”要重读,语速较慢。想象田野的绿、美,心中感觉暖暖的,朗读语气自然柔和。

另外还需要有情感地读好人物对话,体会心情变化。如:“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妹妹是笑着说的,在这里“笑”“早”需要重读。在朗读时,要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气,体会妹妹骑马比我们早回家的那种快乐、兴奋、自豪。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的氛围。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感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助于完成阅读理解和习作练习。

(二)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语文教学中,我们一般都遵循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篇章的程序,因此词语的积累必不可少,为此习题中也设置了“读一读,记一记”栏目,让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好词。同时,由课文中的好词再拓展到课外好词,它指引的是一种学习思维。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笔者关注了课后习题第三题“读一读,记一记”中的四个成语: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引人注目、兴致勃勃。这些词语中有些是描写天气的,于是在教学中,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形容天气好的词语,积累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课外好词。课文中还有 “额头已经满是汗珠”的句子,那由满头大汗又能想到什么成语呢?从而引出“汗流浃背”。将这些词语记录下来并不断积累,以便后期运用到写作中,给语文学习带来质的变化。

(三)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对重点语段的分析,对加点词语的理解,对精彩语句的揣摩。这些习题在不同篇幅的课文中都有体现。

(四)拓展性练习

课后习题还有一种类型为拓展性练习,包括小练笔、实践性练习等。二年级下册第二课《找春天》中的一个课后习题是:“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该题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标一个显著特征,如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采访某人等都是实践性练习,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校园中完成这些实践性练习。

在《枫树上的喜鹊》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题:“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这是要求想象小喜鹊和喜鹊妈妈之间的对话。教师应该把这样的课后练习穿插到教学中,让学生们在课堂内完成,帮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对喜鹊的喜爱。

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小练笔:说说你身边的雷锋。于是学生们这样写道:

雷锋叔叔正在教室里给同学讲题;

他正在校园里扶起摔倒的同学;

他正在社区里为居民免费看病;

他正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

利用课堂中的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巧妙地将课后习题设计到教学中的策略

(一)分析习题,细化学段、单元目标

习题类型多样,有读的,有理解的,有书写的,这些不同类型的习题又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段、单元目标,依据本课的重难点,把课后习题无形地融入教学设计。

(二)课后习题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

教师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需要随机引入课后习题,针对课文讲解重难点,并抓住重难点问题展开提问,借此展开教学。如《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习题中第三题:“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读课文后找到答案,再设计问题延伸拓展:那礼物从哪来的?鼹鼠先生得到礼物后有什么样的心情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礼物也是美好的礼物?从而拓展、升华课文的主题。

(三)注重习题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习题训练形式多样。语文课堂训练要落实课后习题,一般第一课时完成课后习题中的朗读和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可完成剩下的内容理解和小练笔。

(四)紧扣习题加强课外拓展

《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题:“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此题的设计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感恩。上完这课时,正值三八妇女节前夕。因此笔者布置的星期天作业就是制作女神节礼物,并写作《送给妈妈的礼物》的主题日记。笔者让学生们先制作再写作,并告知他们先想好如何准备,然后写出制作的过程,最后写一写自己的心情。这些做法可以真正将拓展落到实处。

(五)聚焦阅读链接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三篇阅读链接,分别为片段、篇章、诗歌,编者链接这些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有着不同的意图。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对水泥道上景色的细致描写,而阅读链接《自报家门》则是对多种事物的简略描写。两篇文章有详写有略写,相得益彰。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知道写作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同时需要详略得当。

《秋天的雨》链接的是《太阳时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总起句,从多方面去反映事物特点,写作有层次。教学中要渗透总起句的作用,这样学生写作时思路才能清晰。

阅读链接只是一个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点带面,从单篇到整本书,再以整本书带动多本书,拓宽同一主题的边界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纵观整体课堂教学,笔者发现自己虽然关注了课后习题,但是在课时安排上还不够妥当,在课堂衔接上还不够自然,后期仍需要不断地观课磨课,提升自己的备课效率和反思的深度,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扎实、高效、有趣。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习题礼物
《青铜葵花》选段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