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技术,落实体验,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2022-05-27李桃
李桃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一节移动终端的课例——“搭配(一)——排列问题”,阐述如何将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活动 深度融合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已然在各学科中广泛应用。身为数学教师,应该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才能使新技术和学科教学更好地深度交叉与融合,全面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正在研究的项目实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内容,笔者做出了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下面笔者以“搭配(一)——排列问题”这节课为例,通过课前思考、课中落实、课后思考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做法和收获。
一、课前酝酿,明确新技术使用的价值
“排列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内容。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为后面学习简单的组合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前测,笔者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搭配并不是全然不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之有所了解和接触,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推理以及操作等多种方法,解决简单事物的排列问题。但学生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还不能做到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这节课,在“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笔者考虑应用智能平板和移动智能终端互动的智慧课堂软件呈现学生活动,在互动中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这种具有技术支持的现代课堂教学新技术手段,不仅有助于有效激发和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有效挖掘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张扬学生的独立人格,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中落实,新技术融合于体验活动中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加深學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本节课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游“迪士尼乐园”为线索,设计了“密码搭配”“颜色搭配”“拍照搭配”“礼物搭配”四个体验活动,使学生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排列思想
课伊始,通过“大巴车上2人坐2个椅子有2种不同坐法”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排列的思想,旨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感知有序思考的方法
笔者设计了第一次体验活动“密码搭配”,学生尝试学习,自主探究“任务单1”(图1)。
每位学生用学具卡片先独立地深入思考,同桌摆一摆,再写一写,将摆出的两位数写在任务单1上,然后借助平板拍照上传(图2),小组交流,并浏览其他同学提交的作品。利用同屏的功能,快速、及时地上传到大屏或学生平板上,使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和交流、生成与展示很好地融合。
加入点评(图3),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展示重复、遗漏的结果,无序排列的结果,有序排列的结果,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完成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化。
期间还进行一次投票活动(图4),数据反馈及时。学生通过介绍自己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得出有序思考的三种方法:固定十位、固定个位、交换位置。
借助“这些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有什么好处?”的质疑,引导学生抓住本质——有序思考,这样就能不重不漏地把所有结果排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深度学习的切入点。
(三)展开活动,搭建有序“模型”思想
第二次体验活动——“搭配颜色”,旨在建立有序思考的“模型”思想。
学生利用平板打开班级空间下载flash动画,进行涂色游戏,运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作品截屏上传(图5)。flash动画可以重复操作,方便修改,截图上传便捷,生成性资源真实。通过“你是怎样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涂色方法的?”这样的问题搭建起有序思考的“模型”思想。
同一类型问题之间的同化和迁移,有效验证了前面的学习效果。
(四)提高升华,感受符号化思想
第三次体验活动是“拍照搭配”(图6):探究“( )和米奇、米妮站一排合影,有( )种站法”。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再创造的作用,于是有了不同的想法(图7)。
每位学生的想法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展示,借助点评功能进行重点讲解。学生通过不同的表征方式展现符号意识,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搭建自学平台
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形成思维导图(图8):
第四个体验活动“礼物搭配”作为拓展延伸(图9),推送至作业平台,同时笔者还发布一个微课视频。学生的学习不止于这节课,他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作业平台学习微课、尝试答题,巩固所学并延伸到后续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真实数据掌握分析学情,为下一节课学习组合问题做好铺垫,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这四个体验活动的安排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在看、写、拍、讲的过程中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了对新知识的深度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汇报和教师的点拨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人说“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学生的汇报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每个活动的展示汇报上,笔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思考的结果,学生的智慧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教学中借助畅言智慧课堂把学生视觉与思维活动协调起来,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别有洞天的学习景象。
三、课后思考,新技术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本节课笔者贯穿学生为主体,技术为媒介,教师为指导的学习模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把一节枯燥的数学规律探索课,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多次让学生小组合作,上传作品,解决问题,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媒体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展示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生的角度看,整个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扩展性。对于教师来说,新媒体新技术操作方便,资源丰富,反馈及时,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静态文本通过师生的充分互动和反馈,显得更加直观和清晰。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聚焦数学素养,让新技术完美融合,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笔者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