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为本的园本课程构建例谈

2022-05-27吴焱燚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园本豆浆豆子

吴焱燚

摘要:目前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很关注自主游戏,自主游戏与课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创设游戏环境,支持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游戏,在观察中捕捉课程生长点,促进游戏中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本文以“农家小院”为例,展现户外自主游戏与主题课程相互融合,逐步构建園本课程的过程。

关键词:游戏融合园本课程

目前,学前教育面对双重课题:既要顺应儿童发展需要,也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两类活动分别强调了这两个方面,就是游戏与教学。因此,幼儿园园本课程要处理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究游戏与教学的融合。只有这两者有效融合,才能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为完善,从根本上改变“放羊式”的或者“灌输式”的教育。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园本课程大多是幼儿园自己编制的预设性课程,不是基于当下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来开展活动,这样的园本课程,要么是本园教师教案的组合,要么是各种已有教材的拼凑。园本课程的构建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与游戏,立足于儿童所处的特定文化,立足于本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园要为儿童创设一个丰富的、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环境。我们尝试以游戏与已有课程融合为切入点,找到儿童当下的需要和兴趣,从而为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引发更深入的探索活动,丰富儿童的已有经验,建构动态的园本课程框架。

一、创设环境,放手幼儿自主游戏

最近几年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幼儿自主游戏,而开放的游戏环境能有效地促进自主游戏的开展。我园根据户外场地条件,以上下空间延伸拓展、内外空间学会自我调适、边角空间无限整合的思路进行改造。如考虑到单一的大型的户外玩具运动价值不高,我们创设了一个野趣探索空间:在大树上挂绳索梯;两棵大树之间拉空中飞索;围墙墙面上安装轮胎、攀爬网;草地上堆起山坡,山坡下有隧道;根据木类、竹类、铁类、布类、塑料类等材料的性能,制作了几百件器械,全面促进幼儿走、跑、跳、抛、钻、爬、投掷、平衡等动作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和潜能。

随着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老师用照片与视频记录下孩子大量的游戏精彩瞬间。一些鲜活的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断做出改进与调整。

为了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2019年我们对全园的户外场地进行调整,改变原有单一的户外运动游戏场地,创设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多元的开放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开辟“农家小院”“森林小屋”“奇想花园”等游戏场地,投放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每周自主游戏时间安排体现定区与混区相结合的原则,让幼儿有机会去幼儿园的每一个游戏区域自由玩耍,也有机会在某一个区域深入游戏。

幼儿是天生的玩家,当他们真正行使自主游戏的权利时,迸发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人惊叹。如深受小班幼儿喜欢的钓鱼游戏,老师只需要提供筷子做的鱼竿,彩色纸做的鱼,他们就能进入自己的游戏世界,玩得津津有味。户外活动中,有的幼儿用木架、梯子搭建大型运动场,钻爬、跳跃,释放运动的天性;有的将搭建好的运动场布置成了生日聚会的现场。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垦出一方土地,用茅草搭好草棚子,用红砖砌了一个灶台,还买来了石磨,材料架上摆满了各种工具、食材。这里每天都吸引着孩子们来活动,挖土、播种、施肥、捉蝴蝶、炒菜烧饭,孩子们乐此不疲。夏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播种的绿豆收获了满满一小筐。老师在幼儿游戏时记录了一段对话。

程诗琪:今天磨豆浆的豆子没了,菡菡我们一起剥豆荚吧!

鲁子菡:豆荚里面的豆子怎么都是绿色的呀?

程诗琪:这都是绿豆荚,当然都是绿色的。

鲁子菡:我喜欢红色豆子,要是有红色豆子就好了。

徐语桐:你们猜红豆磨出来的豆浆是红色的还是别的颜色的?

程诗琪:我觉得是红色的,因为我吃的豆沙包里的豆沙就是红色的。

徐语桐:那红色豆子磨红豆浆,黄色豆子磨黄豆浆,紫色豆子磨紫豆浆。

鲁子菡:那好多种颜色豆子一起磨,就可磨出五彩豆浆啦!

孩子们的议论,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农家小院”的游戏材料绿豆,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要了。怎样才能满足孩子们磨“五彩豆浆”的需要?老师对孩子们在干什么、该不该支持、如何支持,幼儿在这个游戏中会有什么样的学习与发展,支持幼儿会不会耽误原来的计划等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以为幼儿做“五彩豆浆”的实验提供支持。

二、提供材料,支持幼儿不断探索

不同的材料会引发不同的游戏,适宜的游戏材料会让游戏更精彩、更有价值。集体活动时,一般着重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如何教,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目标是否实现。现在我们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材料。当幼儿提出“用不同颜色的豆子一定可以磨出五彩豆浆”的设想时,教师回应“那我们一起动手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磨出五彩豆浆”。第一个任务就是请孩子们收集各类豆子。我们把收集来的黄豆、绿豆、黑豆、红豆等各种颜色的豆子用不同的容器摆放在材料架上,并且投放了一些透明材质的一次性杯子。教师还和幼儿一起设计了五彩豆浆记录表,记录不同颜色的豆子磨出来的豆浆是什么颜色的。

接下来的几天,幼儿开始了他们的实验:验证“黑豆磨出来的是不是黑色的豆浆”“红豆磨出来的是不是红色的豆浆”。教师一边观察游戏的进展,一边拍照做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幼儿整理了他们的记录表,得出结论:绿豆磨出来的豆浆是绿色的,红豆磨出来的豆浆是红色的,黑豆磨出来的豆浆是黑色的,黄豆磨出来的豆浆也是黄黄的;可是将它们混合以后,并没有得到期待的“五彩豆浆”,孩子们由此感受到了生活原来这么奇妙!

虽然幼儿最终并没有磨出五彩豆浆,但是他们依然为自己的研究与发现感到开心和激动。原来,大自然中藏着这么多的奥秘,豆子的颜色从外表看和从里面看是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豆子放在一起可以组成五彩豆,却磨不出五彩豆浆。这样的生活经验不是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听来的,是幼儿在深度探究中主动获得的,是在动态的园本课程中逐步建构的。4435031E-261A-4E37-9ED9-2ECDDCBC066B

三、追随兴趣,生成系列主题活动

幼儿园“农家小院”的豆类种植活动结束后,幼儿对五彩豆浆的兴趣逐渐减退。但与此有关的幼儿感兴趣的一个个系列活动应运而生。

活动一:有趣的种子

在制作五彩豆浆的过程中,班级自然角里多了一个展示区“各种各样的种子”。老师发现,大部分幼儿认不清种类繁多的蔬菜,对蔬菜的种子更是不了解,他们经常在展示区发生争论:“这是菠菜的种子。”“不对,你看图片,这是青菜的种子。”“我认识字,这是生菜。”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关于蔬菜的经验恐怕更多来自饭桌,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有接触到蔬菜种子的机会。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解决幼儿的疑惑,一节“各种各样的蔬菜种子”的集体教学活动应运而生。教师的教学计划不再是简单地预设“我要教什么?”,而是基于幼儿当下最真实的需要设计课程,提供支持,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丰富关于种子的相关经验。

活动二:我的种植小天地

要播种了,可菜园太小,种子太多。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决定将种子的种植区域分为两个:“农家小院种植区”与“班级自然角种植区”。“农家小院”的菜地种一些需要较大生长空间的菜,班级自然角种植区用花盆栽种,种的是对生长空间没有太多要求的蔬菜。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规划菜园种植方案,画出设计草图,带着有关蔬菜种植的新经验,教师和幼儿一起投入下一阶段的游戏与学习中。

四、科學观察,确定深度学习内容

幼儿深度学习的内容是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因素。幼儿在游戏时会提出很多的问题,要在众多的问题中找到关键点,才能构建有效的园本课程内容。

重视对孩子的观察、倾听,及时记录和反思。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幼儿在游戏中需要什么,什么样的经验是孩子们当下需要提升的。“农家小院”的小菜地里种满了蔬菜以后,小朋友经常聚集在那里观察、讨论、交流,幼儿每天都关注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小心呵护“小院”中的生命。他们看到小小的黄瓜苗冒出新芽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大大的担心:黄瓜苗长得好像小草,会不会被当作杂草拔掉啊?怎样区别黄瓜苗和杂草呢?老师敏感地意识到这涉及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教师在生成课程中与幼儿结成学习共同体,为了保证活动开展的科学性,老师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幼儿学习。正是在和幼儿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获得了知识的积累,产生了新的经验。最终教师和孩子们讨论出解决的方法:“制作黄瓜标牌”,插一个明显的标记在黄瓜苗旁边,这样黄瓜苗就不会被当作杂草拔掉了。回到班级之后,大家就开始计划制作“黄瓜标牌”。有的觉得要先用尺量一下,标牌不能做太大;有的提出标牌不能淋雨,最好过塑一下……一个小小的黄瓜标识牌,充分体现了小朋友的爱心与责任心。他们从担心黄瓜苗被拔到画黄瓜、做标牌,再到主动要求过塑标牌,积极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来,体现出保护黄瓜苗是“我要做”而不是老师“要我做”。在制作标牌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新的问题:黄瓜上的刺怎么画?有的认为要画整齐,有的认为可以随便画。经过进一步的观察、探究,最后验证得出:黄瓜上面的刺排列没有规律,但是很均匀,应该画得细细的、短短的。孩子们把做好的黄瓜标牌插在“农家小院”的菜地里,内心充盈而满足。陪伴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深刻地体会到和理解了“园本课程在教师和儿童共同的行动中”,只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变成人的视角为幼儿的视角,就会发现游戏中学习无处不在,就会看见孩子们善于观察、充满爱心的品质。

五、行动反思,游戏课程自然融合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应以儿童为本,坚持“以学定教”,在游戏和已有课程中发现儿童目前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儿童需要学什么再决定给予什么样的支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

以往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种什么是由教师说了算的,孩子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顶多今天浇浇水,明天施施肥,新鲜劲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我们从把“农家小院”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幼儿明确如何种植、谁来管理、收获什么,使幼儿可以得到全面的学习和发展。

“农家小院”游戏活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游戏和教学不是对立的,它们相辅相成,可以相互延展和相互转化。教师在游戏中捕捉有价值的园本课程生长点,幼儿在课程中获得的新经验又可以运用到游戏中去。

一次音乐律动活动“猴子爬树”中出现了两个角色:猴子与鳄鱼。活动接近尾声时,轩轩和嘉叶争论起来:鳄鱼与猴子谁厉害?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没结果。于是教师决定让小朋友扮演猴子、鳄鱼,比比看谁厉害,一个体育游戏应运而生。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和课程的相互延展和转化,教师在律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时,没有忽略而是给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由幼儿主导产生了一个精彩的体育游戏。

孩子的学习发展与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及时发现班级幼儿关于规则、经验、技能、材料、交往等各个方面的需求,确定生成课程的出发点,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推动孩子的探究不断深入,逐步搭建适合本园、本班的具有创造性的园本课程。

“放手”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幼儿,“放手”后我们才能观察到真实的孩子。在耐心等待和静心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认知、思维、情绪情感、动作发展,更要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园本课程的建构需站在儿童的角度,从儿童的视野出发,不断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聚焦全方位的整合发展,搭建观察与倾听、支持与回应、挖掘学习价值、生成具体活动的园本课程框架。

幼儿园园本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找准游戏与课程的切入点,形成动态的课程体系,真正满足幼儿的需求。幼教工作者唯有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思辨、在思辨中行动、在行动中完善,努力跟随儿童的脚步,为他们创设适宜的课程,才能帮助他们提升已有经验,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崇明.一园一品: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朱家雄,黄瑾,李召存,等.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伟芬.从阳光体育到阳光教育[J].幼儿教育,2015(25).

责任编辑:黄大灿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幼儿园主题课程与自主性游戏融合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为JK18080。)4435031E-261A-4E37-9ED9-2ECDDCBC066B

猜你喜欢

园本豆浆豆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秋天也爱喝豆浆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豆浆新吃法
小豆子力气大
开心豆子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