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续教育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27刘玉兵姜桂娟于庆兰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4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刘玉兵 姜桂娟 于庆兰

摘  要: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的思政改革。专业课程是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着力点,对教育人、培养人至关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因其理论指导性较强,教师容易弱化其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忽略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文章以“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例,以“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为课程改革目标,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建立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形成课程思政改革体系。

关键词: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2-0124-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继续教育群体作为受教育群体之一,具有个性化、适应性、灵活性三大特点[2]。探索出适合继续教育人群的课程思政改革举措,与探索切合此类人群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等重要,对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創新型劳动者大军意义重大[3]。

本研究以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例,介绍继续教育群体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同类专业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构建“三依、三融、三核、两轨”课程思政改革模式

(一)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创新课程思政改革构建模式

当前,食品工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经济运行新的增长动力,黑龙江的好粮、好油、好奶为烘焙企业的创新发展奠基。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基于创客创业启蒙、从业者文化素养提升、烘焙爱好者入门引领、食品类学生技能提升等四大群体需求[4],根据培训群体需求和培训时长差异,设置烘焙食品文化科普和实用饼干、面包、蛋糕生产技术“套餐组合”,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切合继续教育的适应性特点,创新“赏品做创”四阶递进教学模式

依标准(国家、企业、X标准)、融文化(黑土文化、烘焙文化、农经文化)、三核心(家国情怀、道德情操、科学观)、双轨并重(培训、科普)创新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模式,即“三依、三融、三核、两轨”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图1),从课前到课尾以“赏—品—做—创”四个环节推进能力进阶,培养博闻、厚德、精技、研创人才。

(三)结合继续教育群体的灵活性要求,打造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成“甜品达人攻略——烘焙文化与加工技术”课程,将原辅材料、配方工艺、器具设备、关键技术、创新探索集成展示,迎合继续教育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扩展继续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做到时时、处处、人人可学,让自学、交互、评价贯穿全程。

二、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探索创新

(一)因材施教育人,挖掘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植入三大 “思政基因片段”

课程基于继续教育人群“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三大学习特点,瞄准现烤师、研发员岗位需求,设置烘焙简史、饼干诞生记、面包诞生记、蛋糕诞生记等五大教学项目,下设面包文化纵览、企业经典面包制作、“抗疫英雄”冷餐面包研制等12个子项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巧妙植入家国情怀、道德情操、科学观三大核心“基因片段”[5]。

(二)创新课程思政体系、优选案例,助力继续教育学员开拓视野

课程巧妙引入“糖业标杆——太古集团”“6s管理标准”等五育案例,多维赏、多类品、多实做,引导学生在烘焙食材、工具、造型、包装等方面创新、创造,为后续创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师德引领,打造“1234”课程思政队伍,为改革固本强基

课程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坚守职业道德,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坚守一个立德树人初心,德技并修双引擎赋能,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大师协同育人,课题、课程、案例库、创新创业项目四位一体”,组成“1234”教学团队,使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为烘焙产业培育扎根铸魂英才。

(四)“1主线4结合”,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弘扬并输出中国美食文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挖掘专业文化、历史资料、时政新闻、地域特点四类思政题材,建设“五育并举”课程思政案例库,形成“一课一案、一项一题、一节一例”特色[6]。“甜品达人攻略”慕课2019年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国内选课人数超过35000人,国外(俄罗斯、孟加拉国、柬埔寨等)选课近200人。

(五)“赏—品—做—创”助力学员“博闻、厚德、精技、研创”能力提升

课程针对继续教育学生存在的“烘焙文化、烘焙美学、创研能力、工匠精神”有待加强的学情特点,从课前到课尾“赏—品—做—创”精准施策,以一门优质线上课程赋能奠基、以省级校企共建基地开放支撑、以一批金牌烘焙大师传技育人,开展混合式教学,启用校企双元、六维评价、四项考核,围绕信息技术使用、操作标准程度、课堂参与度、匠心匠艺进行考核。

三、课程思政评价与成效

(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机制建设情况

校企双元分别围绕操作标准、产品质量、学习能力素质评价和岗位能力评价、成本节约匠心匠艺、综合素质评价六个维度进行评价,通过课前学习、卷面考试、项目考核、证书考取四项考核全面考查学习者学习情况。本研究以项目3为例,介绍具体的评价方法,详见表3。

(二)校内外同行和学生评价情况

近三年,该课程承担牡丹江市人社局、石管家有限公司和学院培训部组织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中式面点师”培训项目6期43个班次,培训继续教育学员2500余人,评教成绩三期均优秀,课程思政成效显著。校内督导评价优秀,校内学生评教成绩99.5。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携手龙头企业哈尔滨米旗食品有限公司共育食品英才,7人获企业优秀学徒,获省烘焙大赛一等奖,打造了“農经烘焙品牌”。近三年共建省级精品课程1门,荣获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各1项,省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七步法国内推广,案例入选省线上教学简报,为新疆职教同仁培训2期,分享教改经验3000余人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辐射带动了同类院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改革。

四、结语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不断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明确育人导向。教师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提高自身修养,与时俱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三农”情怀,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漆勇政,孙倩茹. 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46-48.

[2] 贺静.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3):58-61.

[3] 刘奕琳. 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81-83.

[4] 刘艳艳,顾润国. 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02):64-68.

[5] 吴红梅. “三全育人”理念下《包装设计》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 包装工程,2020,41(S1):183-186.

[6] 戴健.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探析[J]. 江苏高教,2020(12):100-103.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