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开放,重构育人新生态

2022-05-27张燕陈晓艳郭祎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育人课程文化

张燕 陈晓艳 郭祎

追求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是山西省实验小学新时代的教育主张。学校凸显“活力教育”办学特色,不断创新育人模式,用项目化学习更具广度与深度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世界,紧追教育发展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创造新的教育生态。

山西省实验小学探索“圆锥体式”项目化学习育人模式,让学生探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为学生创建真实而生动的学习环境,将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的知识巧妙整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全面提升独自面向未来的能力。

“活力教育”下的“圆锥体式”项目化学习有其内在的运行模式,最底层是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唤醒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与理解力;更高一层指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悟中成长,最终塑造品格、激励精神蜕变。我们在育人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以学生面临的真实问题为项目学习的驱动力,以学生自身成长、社会事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领域,指导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主动分析与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形成“行动、思考、再行动”的路径,让学生能够对问题目标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解决问题更加精准,最终使学生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项目化学习主题驱动式育人模式贯彻高标准、高质量的项目策划与实施,兼顾学生的个性体验及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1.聚焦社会事件,拓宽学科边界

项目化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与真实世界的紧密关联。节日课程主题多选择当年发生的社会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以培养学生关注热点、关心社会的思维自觉。

例如,2022年元旦课程就是以“圆锥体式”项目化学习育人模式进行整体架构的,通过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方式,去探寻“双减”中可能出现的阻力。通过对问题的质询,提升提取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双减”是学生的权利,进而通过学生的认知成长来逆推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和观念转变,让家长看到学生思想的成长、能力的提升,减少焦虑、提振信心,也帮助学生为自己争取在家庭当中的话语权,获得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自主权,让教育回归新生态。

此类课程设计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知“双减”政策相关内容;第二阶段,探究影响“双减”实施的阻力;第三阶段,内省解决“双减”阻力的有效途径;第四阶段,成长展示“双减”政策下的学习成果。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充分明晰实践任务,并进行体验。

第一阶段(2021.12.1—12.10)。1—3年级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查一查”“学一学”“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对政策进行调查了解、学习领悟,采用画作的形式将自己对“双减”政策的学习和理解表达出来。4—6年级学生则美文说“双减”。通过前期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培养学生问题导向意识,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提高解读政策的表达能力和对信息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了解“双减”政策并简单写一写自己对“双减”政策的看法,聊聊国家出台政策的初衷。

第二阶段(2021.12.9—12.17)。探究影响“双减”实施的阻力。低年级学生开展“‘双减’圆桌派”活动,与爸爸妈妈谈一谈自己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充分交流后,请爸爸妈妈帮忙将内容记录下来。学生理解了家长的想法,从“学会”到“会学”。中年级学生通过“‘双减’超话匣”活动制作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社会人士对“双减”政策的看法,收集了不同层面的社会声音,一些家长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担心“双减”之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高年级学生通过“‘双减’开放麦”活动,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想法。有的家长说:“‘双减’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和家长,‘得分数者得天下’的现状没有改变,‘双减’的阻力就降不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也在积极思考、探索,在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体系和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体系中,努力探索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多元性、创新性,探寻作业改革的管理智慧。

第三阶段(2021.12.16—12.24)。内省解决“双减”阻力的有效途径。低年级学生开展“‘双减’漂流瓶”,針对问题给出设想的解决方法,制作了漂流瓶卡片在班级内进行小组交流。中年级学生开展“‘双减’鸡毛信”活动,学生踊跃给爸爸妈妈、校长或教育局长、市长、省长等写信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阶段(2021.12.23—12.31)。展示“双减”之下成长的收获。展示内容既聚焦前沿,又贴近实际,围绕“双减”呈现出一场场学习交流盛宴。用多元的课程打开学科边界,用深度的思考引起共鸣,用丰富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成长。一封信、一段采访、一份调研报告、一场辩论赛、一次讨论会,都能反馈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

此次项目化学习聚焦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将实践性、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育人实践中。我们发现“双减”可以帮助学生为自己争取权益;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学科边界,发现知识与真实世界的紧密关联,在各种情境中迁移运用,探索朝向未来的更具价值的综合能力;可以帮助家长看到学生的成长,减少焦虑,从而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途径。

2.聚焦传统节日,体验真实情境

深度挖掘节日内涵,关注探寻文化脉络。在项目化学习主题课程中,学校以传统节日为源头,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认识每一个国家的“年”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深度体验、增长见识。

例如,学校《迎新活动暨“年”文化》项目化学习主题设计中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了“中国年”“民族年”“世界年”的主题课程。通过“年文化”主题式课程的学习研究,使学生沉浸式感受、感知、感悟不同国度和区域的年节文化,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年”文化项目化学习各阶段按照静态展示、动态展示、交流互动思路开展。动态展示环节中,我校围绕“年”主题,融合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和活动,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在“做中学”,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用真实的节日活动为框架,建立起知识与情景问题之间的关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学习视角与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聚焦民族文化,积淀人文素养

“山川叠嶂、气象万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素养教育的感召下,项目化学习主题课程的设计走向“指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的教育回归之路。例如,《知书识礼涵养活力少年》项目化学习主题课程的设计:感知文明礼仪《礼仪知识我知道》;领悟文明礼仪《礼仪规范我学习》;体验文明礼仪《礼仪美德我传承》。以社會文化背景为底色,让学生在多样化真实世界中去迁移运用,真正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熏陶下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

第一阶段主要是启动课程,各班确定研究主题;第二阶段开始实施课程,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礼”文化,让民族文化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第三阶段为课程展示环节,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礼”;第四阶段为课程体验,各班以研究小组为单位,组织设计展示形式。此次主题课程延展到寒暑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践行学到的文明礼仪。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知礼仪、领悟礼仪、践行礼仪,推动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民族文化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有效的学习评估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导向、监控和激励学生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评价机制是项目化学习的必备环节,想要达到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效果,学校必须整体考量其中的各个要素,科学地构建起合理、均衡的项目化学习评估体系。

评估的基本过程:确立评估目标、设计评估工具、搜集反映学习情况的数据与资料、分析评估、制作评估报告。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建构、协作精神、思维发展、沟通能力、信息素养、创造性、职业道德等;评估主体包括教师、家长、领域专家、学生以及项目相关人员等;评估过程可按实际需求,采用量表、概念图、电子档案袋、反思日志、测试、调查问卷等工具,对项目化学习的计划、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作出价值性判断。

项目化学习主题驱动式育人模式不仅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更是教与学范式的迭代升级。山西省实验小学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链接社会、打破边界,重构教育生态,探究学生的发展规律,让生命影响生命,让生命激发生命,在“活力教育”中展现了学生的多彩人生。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育人课程文化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