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实证与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

2022-05-26盈,杨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观大学生

曹 盈,杨 潇

(黄山学院 人事处,安徽 黄山 245041;黄山学院 学生处,安徽 黄山 245041)

大学生作为党的事业的接力者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其劳动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还会影响未来社会的劳动价值观的根本导向[1]。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价值观极大丰富,劳动教育得到重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安徽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包含安徽师范大学、黄山学院2所高校2016—2020级全日制在读本科生,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依托问卷星软件开展,累计发放1000份问卷,调研期间共收集有效问卷998份。研究采用SPSS 23.0,对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进行整体了解。

二、研究结果

(一)影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各项因素

通过平均综合得分因子负荷计算影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各项因素,得出结果见表1。

表1 影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各项因素

由表1可知,父母、学校和社会风气三种因素在影响学生劳动价值观方面因子负荷最大,影响程度最深。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劳动时间方面,74.64%的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低于1小时,6.10%的学生劳动积极性很低,甚至不愿参加家务劳动,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层面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占37.88%。

(二)影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各种问题

对学生群体中认为当下劳动价值观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得出结果见表2。

表2 影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各种问题(多选)

由表2可知,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等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在家庭劳动教育观方面,69.94%的学生认为家长眼中成绩第一,家务活可以不干,劳动教育不被重视;在学校劳动教育观方面,实践课程过少导致学生缺乏劳动方面的锻炼;在社会劳动教育观方面,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影响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形成。

(三)当代大学生愿意接受的劳动教育形式

统计大学生愿意选择的劳动教育形式,结果见表3。

表3 当代大学生愿意接受的劳动教育形式(多选)

续表3

三、研究讨论

总体上看,大部分大学生有着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劳动价值观念模糊、劳动精神把握不足、劳动意识较为缺乏等实质性问题。

(一)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调查中,93.99%的学生在回答“您参与劳动是否为自愿”时持肯定态度;57.11%的学生表示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选项非常认同,33.07%的学生表示比较认同,8.12%的学生认同程度一般;94.91%的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价值观表示满意。

(二)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理解把握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关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实质精神和价值导向,87.28%的学生表示了解其内涵,也有部分学生还不是很了解;对“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91.58%的学生表示认同,但也有1.3%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三)对劳动的认知和行动存在“知行不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实际参与劳动的情况并不理想,在回答“您是否参加了志愿服务等服务性劳动”时,仅有62.12%的学生表示参与过;在家平均每天做家务劳动的时长达到30分钟以上的仅有56.51%;在宿舍生活中能够做到主动打扫卫生的仅有43.99%。虽然大家对劳动的重要性表示认同,但部分学生实际参加劳动的动机并不强,劳动实践相对较少。

(四)缺乏正确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84.57%的学生认为“参与劳动的动力”是为父母分担责任,从小养成习惯的只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4.81%;在回答“当代大学生在劳动价值观方面有哪些突出问题”时,65.53%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劳动习惯还没有形成,52.91%的学生承认自己在生活当中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52.2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好逸恶劳的态度。

四、研究启示

大学生正值人生韶华,处于“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态,应多措并举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

(一)增强社会政治文化感染力,提升对劳动的认同感

优化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对全社会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首先,要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出发,充分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文化氛围。其次,及时监督大众媒体并有效去除各类有害信息,严厉打击传播不良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再次,大力惩治各类贪污腐败现象,净化社会生态。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成果,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增强高校劳动教育的支撑力,提升劳动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当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其次,要根据培养方案科学有效地安排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把劳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再次,要因材施教。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契合他们的心理和接受习惯,要注重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最后,要让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解决只教育不劳动的问题。

(三)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动力,提升劳动创造力

首先,要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明确劳动价值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思践悟,主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其次,要不断拓展参与社会劳动的方式,要主动投入到各类社会实践中,在劳动中强健体魄,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产生活技能,培养吃苦耐劳、勇于当担的优良品质。最后,要志存高远,心怀信念。自觉将辛勤劳动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相联系,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观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