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2022-05-26滕明含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基准利率传导存款

滕明含

(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一、LPR改革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第十五号公告,标志着对LPR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此举推动我国利率市场“两轨并一轨”,使得LPR具有了市场属性,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改革对我国信贷市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此次LPR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于2013年首次推出LPR,并于同年取消了贷款利率的下限,这就表明中国人民银行期望LPR逐步代替在此之前一直由贷款基准利率在贷款定价中发挥基准作用。但在此次改革之前,LPR在贷款利率的形成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并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LPR报价的政策属性强市场属性弱,其中政策属性强是指LPR形成参照的是中央银行发布的贷款基准利率,而贷款基准利率长时间稳定不变也导致了LPR长时间不变;市场属性弱是指LPR并不随着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而变动。二是中小银行参与度低,这主要体现在LPR的报价以及使用这两个方面,其中报价方面,LPR改革以前,LPR的报价过程中并没有中小银行的参与,其10家报价行都为影响力大、资产规模雄厚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使用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201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调研,根据结果显示,在选取的中小商业银行中,仅有一家银行在贷款定价的过程中参考了LPR,由此可见中小银行在LPR的使用方面是少之又少。三是LPR在期限上只有一年期限的报价,而缺乏长期限的报价,因而只能为一年期的贷款定价提供基准,缺乏对长期贷款的指导。

面对这些的问题,此次改革在原LPR的基础上针对LPR的计算方法、报价行、期限品种等进行改革。首先,为解决市场属性弱的问题,LPR采用了在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基础上加点的形成方式,MLF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化招标形成的,具有市场属性,期限上也与LPR相匹配,同时MLF利率也是中国人民银行选定的中期政策利率具有投放规模大以及使用频率高等优势,这也是选择MLF利率作为LPR参考的原因。其次,为解决中小商业银行参与度低的问题,此次改革在原有10家LPR报价行的基础上又引入了8家新的报价行(见表1),主要为中小商业银行。同时将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参考LPR利率纳入到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以增加LPR在商业银行中的使用频率。最后,为解决期限上的问题,此次改革引入了5年期以上的LPR报价。

表1 新旧LPR报价行比较

总的来说此次改革,通过要求商业银行在新增贷款利率制定上盯住LPR,LPR盯住MLF利率,MLF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化招标形成,兼具灵活性(相对于贷款基准利率)和稳定性(相对于货币市场利率),从而使LPR拥有市场属性,降低了贷款基准利率在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时的影响。解决了中国当前存在的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并存的“双轨制”问题,推动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进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了市场扭曲等。并通过引入8家中小报价行,引入5年期以上的期限,也使得LPR更具有的科学性以及对贷款定价的指导性。

(二)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低准备金增加MLF的投放规模等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降,但贷款利率并没有随着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而下降,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这也表明了我国价格型传导机制是受阻的。

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其利率传导机制(见图1)是由政策利率传导到货币市场利率,再由货币市场利率传导到存款利率进而影响贷款利率。

图1 传统利率传导机制

其中货币市场利率之所以可以影响存款利率的逻辑是资金的自由流动,即商业银行分别可以从存款市场和货币市场获取资金,这两类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当其中一类的利率较低时,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从成本低的市场获得资金,这也导致从另一市场获取资金的需求降低,从而使另一市场的利率也有所下降。而存款利率之所以可以传导到贷款利率,其根据的是贷款成本加成定价模型(FTP)。根据FTP可知:

贷款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业务成本+银行利润

其中资金成本就是银行各项负债的加权利率,因此,银行存款利率的变化会使贷款利率同向变化。

但要使上述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是存在的前提条件,货币市场利率影响存款利率的条件是存款性负债和借款性负债具有较强的替代性。我国的商业银行并不满足这样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监管机构会对商业银行负债进行严格的结构性考核,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和同业负债在相互替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监管机构之所以会对商业银行进行结构性考核,是基于商业银行的稳健性经营考虑的。因此出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短期内要放开对于存款考核的约束并不现实。存款利率影响贷款利率的条件是要求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FTP,这在我国同样得不到满足,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主要负责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资产负债部,其定价参照的是存贷款的基准利率,以及主要负责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金融市场部,其定价参照的是货币市场利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存贷款业务的规模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货币市场利率对于存贷款利率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这在短期内也是很难改变的。

以上两点条件不满足就表明中国想走欧美利率传导机制短期内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国人民银行选择另辟蹊径,构造了新的传导机制(见图2),通过政策利率影响LPR进而影响贷款利率,这次改革也被国内经济学家称为利率传导机制的“子午谷奇谋”。

图2 新利率传导机制

这次改革通过构造新的利率传导路径,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更为顺畅,提高了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从中间目标来看,增加了利率的可控性,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了空间。从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来看,增加了MLF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影响力,有助于完善短期利率走廊加中期政策利率的利率调控框架。

(三)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由于改革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受阻,从而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并没有使贷款利率下降,其结果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在贷款基准利率存在的环境下,我国部分银行协同保留了贷款利率0.9倍的隐性下限,这同样阻碍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

这次改革以来,LPR相较于之前有所下降,这也表示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的基准利率有所下降,而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贷款客户与银行议价“锚”,其下降增加了企业的议价能力,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此次改革同样使得LPR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难以在此基础上设定隐性下限,同样使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

综合以上两点LPR改革导致贷款利率下降,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中小民企融资贵的问题,从而落实国务院以改革的方式降低实际利率的战略部署,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促进制造业投资的上升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政策利率选择问题

在选择锚定的政策利率时,MLF存在以下四点问题:第一,MLF利率本身政策属性强,通过观察以往MLF与同业拆借利率的走势(见图3),可以发现MLF利率与同业拆借利率联动性不强,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更多还是取决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第二,MLF的期限是最多只有1年期,因此对5年期以上的LPR缺少指导意义。第三,只有个别几家资金雄厚,影响力大的商业银行可以参与到MLF的招标过程中,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同样面临着参与度低的问题,因此MLF不能很好反映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第四,从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来说,根据其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存款业务获得,银行的借款性负债占比较小,而通过MLF获得资金在借款性负债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因此MLF利率对于商业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影响较小,更多受存款利率影响,从而导致MLF利率向LPR的传导效率是极为有限的,也背离了商业银行FTP定价逻辑。

图3 MLF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变化

(二)商业银行风险问题

本次LPR的下降压缩了银行利润,增加银行运行风险。贷款利率的下降,并没有伴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交易品种的增加,市面上各种理财产品的层出不穷,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强,银行存款的优势逐渐下降,加剧银行间竞争,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存款占比不断增加,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使得存贷利差收缩,净息差下降,进而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能力以及负债成本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银行下沉资质来保证利润,对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央银行在将贷款基准利率变为LPR情况下,同时保留了存款基准利率。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锚定不同类型的基准利率,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不符合银行FTP定价逻辑,另一方面由于这两种利率的灵活性不同,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基差风险)。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LPR只是基准利率,而并不是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是因为风险高以及银行的调查成本高导致的,因此基准利率的下降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作用是比较有限的,更多的是降低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仅通过LPR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降低风险成本和业务成本,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此次LPR的下降本质上是以金融机构让利为代价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的,这种非市场化的操作是难以持续的。

三、政策建议

(一)对监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1.增强MLF的灵活性。在适当情况下,降低MLF的政策属性,增强其市场属性,使其更好地反映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在MLF的招标过程中适当增加中小商业银行,提高中小银行在MLF利率形成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其更好地反映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同时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与MLF相关的业务,增加其使用频率,扩大MLF在商业银行中的影响。最后可以在期限上给予MLF利率更大的灵活性,以对更长期限的LPR进行指导。

2.采取差异化政策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面对此次LPR改革,对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风控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而中小银行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稳健运行直接影响到小微企业的发展,因此,应给予中小银行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定向降准、优惠利率等,从而确保其平稳过渡,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3.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随着银行净息差的减小,商业银行为保证利润不出现大幅下降,可能从事风险更高的金融活动,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中央银行应降低商业银行借款类负债成本,扩大借款类负债规模,同时加强监管,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环境,防止出现假借金融创新进行的高息揽储行为,从而降低商业银行融资成本。

4.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锚定的基准利率不同,在灵活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增大了商业银行利差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基差风险),因此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取消存款基准利率,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存贷款业务参考的基准利率具有同向波动,减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二)对于商业银行的建议

1.控制成本,增加银行利润。伴随着此次改革,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润下降已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商业银行首先应通过调整银行负债端结构,积极从货币市场以及国外市场获取成本更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其次,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银行非利息成本,精简效率低下的部门,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最后,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展如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以及信托业务等风险小收益高的业务,增加银行非利息收入。

2.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功能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套利交易、资产配置等,最开始金融衍生工具出现的原因就是为了转移风险。面对LPR改革带来的净息差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基差风险,商业银行应利用其自身的风控模型来考察其带来的影响,根据自身需求合理运用远期、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将改革带来的市场风险纳入商业银行风控系统中,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

3.完善银行自身定价能力。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此次改革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倒逼银行内部改革,在内部定价管理中加强对市场利率的前瞻与应用,提升市场化定价能力。加强内部FTP建设,理顺内部利率传导机制,主动提升贷款市场化定价能力。并合理运用FTP工具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合理调整业务与久期结构,为利率风险管理奠定更好的基础。加强市场利率前瞻预测,加强宏观经济与利率走势研判,做好LPR价格走势预测,运用FTP工具前瞻性引导业务发展,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做好市场利率波动的应对工作。

猜你喜欢

基准利率传导存款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