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
2022-05-26牛冠荣
牛冠荣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010020)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运行模式下,科技已经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但因其本身的高投入、高风险特性,时常面临融资困难问题,导致系列工作举步维艰,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科技发展亦为金融服务升级提供了便利条件。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双向互利的过程。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财富管理、交易结算、支付清算、借贷融资等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是对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构成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金融业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甚至产品形态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民银行最新金融发展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出台,更是在政策层面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金融领域从业者,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和义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此来为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创新改革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一、科技与金融之间的内在关系
宏观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驱动人类社会现代化征程的关键要素,而其本身又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过程,决定了与金融耦合发展的必然性。事实上,很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因资金不足而受阻,失去了商业机会,整个过程进度缓慢,且转化深度偏低,影响了其价值创造,甚至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损失。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相关机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有效驱动着企业科技创新活性,并贯穿整个行动过程,加速了科技进步成果转化,符合后者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点要求。同时,科技创新亦对金融优化具有反向助力作用。现实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改变了金融服务模式,加速了其产品创新及全覆盖,进而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满足了多元化市场需求。因此,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双向受益,内含紧密的互动发展机制。另外,在现代社会中,产业是经济重要支撑,而科技与金融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因两者之间的互利关系,其彼此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不可逆趋势。
二、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现状
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链路进程中,得益于党的正确方针战略指引与支持,加之经济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势在必行,奠定了产业经济增长的基本格调。基于此,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金融产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建设迈入了新的时段。
客观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中仍旧存在些许障碍,未来优化空间巨大。具体而言,结合目前我国各银行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整体实践情况来讲,可以将这些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缺少政府的统一引导。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关于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指导性不足,虽然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但是顶层设计不尽完善,散落于各个职能部门,联动机能的缺失阻碍了该项工作进程。二是缺少专业人才支持。在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支持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就目前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整体情况而言,虽然在物质资源、财力准备等方面都较为完善,但却缺少了最为核心的资本要素——人才。尤其是既懂得金融服务知识、技能,又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短缺,成了目前限制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层次,导致整个科技金融产业链升级困难的一大阻碍因素。三是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健全的服务体系能够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提供助力保障。当前银保监会在对党中央政府关于金融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体系,开设了中信保信银行,建立了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可谓是成效显著。但面对市场庞大的金融贷款业务需求,以及逐年增长的科技型企业数量,以当前我国所建设起来的金融服务体系来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服务性功能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短板问题,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尤其是轻资产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阻碍了科技创新的进程。
三、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策略
科技和金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不同的环境下,科技和金融都会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要在具体环境中找到科技和金融的区别,更要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就是科技金融模式建立的切入点,科技因金融的支持而腾飞,金融因科技带来的社会财富而获得巨大收益。科技和金融的融合是相得益彰的。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背景选择不同的科技金融模式。在不同的条件和背景下,收益和风险是不同的,科技和金融双方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科技金融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科技金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合作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就必须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建立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新机制,提出科技和金融结合模式的路径选择,同时注意借鉴国内外科技金融模式的成功经验,实现科技与金融两大要素的良性互动,推动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实现新的发展。
(一)转变认识
伟大的事业开派源于思想认知,是创新实践的关键着力点。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是产业经济升级增效的重要支撑和现实需要,作为“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要科目,应当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并积极涌动其中,尽快转变认知结构,找准彼此间的连接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大做强。对此,《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指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党的方针战略统领下,各级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转变行业产业发展思维,紧密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提振相关企业活性,为后续工作实施铺垫基础。
(二)政策引导
1.财政投入
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财政补贴投入是最直接有效的扶持方式,突出了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的政府作用。实际践行中,政府应以服务型建设为基点,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加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系列方针指引,结合所辖区域实际情况,制定系列可行性财政支持政策,科学选择投入方式,包括直接投资、专项拨款、间接补贴等。例如,直接投资高成本的科技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并充分利用经济市场调节功能,吸引民间资本的注入,明细宏观规划方向,协同提振金融科技创新活性,让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涌进其中。另外,还可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和引导私人机构投资,在降低发展风险的同时从根源上减少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阻碍。
2.税收优惠
现阶段,我国即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多倾向于取得一定研发成果的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过程的动态支持略有不足,是未来改革的重点方向。科技创新本身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价值产出周期迟缓,很多研发成果因资金不足而腰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本资源浪费。对此,一方面,要重点关注金融科技的创新过程,尝试税收优惠政策向研发过程的倾斜,降低科技研发过程成本。同时,立足于科技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适度降低研发成果孵化期间的税额,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加速其实际价值产出,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相关企业的能动活力。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结合既往经验,分析总结科技创新中的风险,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质量,引导其向重点战略产业集聚。
3.平台搭建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向,其本身受到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是多方联动的结果。对此,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搭建好内外部交互平台,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增加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碰撞几率,并提升资本资源利用率,实现高价值产出。如随着近年来绿色金融的发展,在科技的支持下,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建立起了以绿色金融为特色的金融网络服务平台,如表1所示。在此过程中,以辖区为布局单位,鼓励科技金融各主体跨省、跨市合作,发挥经济市场的主抓手作用,加快人才、技术、金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配合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科技金融的整体服务水平升级。同时,人才作为现代经济市场发展的核心资本,其培育工作亦是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对此,要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机制,驱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导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促动学校优势学科向真正生产力的转化,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扎实智力因素支持。
表1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科技平台建设情况
(三)机制建设
1.金融对接机制
在上述政策系统的支持下,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保障条件,如何找准其作用基点是关键。具体而言,在既往的科技研发过程中,因行业特点属性,金融支持薄弱阻碍了成果孵化,整个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对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建立的互联网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披露科技贷款相关政策及服务项目等信息,确保各类科技企业知晓,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寻找最佳金融合作方式,降低“夭折”的风险。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根据科技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动态变化,加之对其资产评估信息的精准判断,调整服务输出结构,适时切入经营管理协同,增加科技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扎牢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基础。
2.信息共享机制
某种维度意义上讲,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亦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双方信息对称保证了实施的稳定性。现实语境下,信息不对称是阻碍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屏障,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了其投资活性,而科技企业亦时常因资金缺位而中断研发活动。同时,作为资金需求主体,科技企业金融、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对科技贷款政策不甚了解,导致一定程度的自我排斥。在国家“互联网+”战略转型升级的今天,高度开放自由的经济市场空间下,应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优势,科技企业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包括融资需求、人才需求、研发成果等,金融机构及时披露科技贷款条件、范围、优惠政策等,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提高服务协同度,达成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3.风险控制机制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风险面临客观存在,其中信用风险尤其突出。事实上,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研发是否成功、孵化成果是否满足需求、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等,如若不然可能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继而可能招致法律风险。对此,除了上述提及的政府财政补贴及优惠政策辅助降低风险外,还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相关机构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服务部门,面向不同规模、类别的科技企业,大力引入高素质人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合理预见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信用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则需通过日常信用积分换取相应的贷款额度。在相对安全的资金监管模式下,才能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持续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践行中面临着多重因素的影响,应立足现实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转变认知结构,加强政府引导,包括财政政策、信用政策等。引导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如金融对接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最终协同助力产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