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研究

2022-05-26张雯

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服务设计用户需求用户体验

张雯

关键词:服务设计 跨学科研究 儿童公共空间玩具 用户体验 用户需求

引言

儿童公共空间玩具是指设置于公共空间的大型玩具,满足儿童娱乐、交往需求的公共设施。现阶段,伴随中国社会经济蓝海发展及个人价值思维更新,对应儿童公共空间玩具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以往单一功能、形式简单的公共空间玩具已经无法满足儿童成长需求。服务设计作为跨学科的理论思维,为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提供革命性思维视角,充分满足儿童全新时期的各类精神需求。就此,本文拟立足于服务设计理念进行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通过梳理服务设计理念的缘起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要素以及影响因素,为创新设计儿童公共空间玩具提供思维指导。

一、服务设计理念概述

(一)服务设计理念的缘起

服务设计理念最早是由比尔海琳夫妇于《完全设计》一书中所提出,意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设计。随后,英国设计协会再次对服务设计进行概念拓展,指明服务设计即为提供“可行、高效、有效且可满足顾客期愿”的设计服务活动。对比其他设计理念,服务设计具有相对较高的适用性,不仅可以对现存设计进行优化升级,亦可创新开发设计方式,以通过系统服务提升受众体验感。一定程度上,服务设计重点强调挖掘价值链上不同主体的核心需求,继而以服务思维对相关接触点进行创新设计[2]。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持续发展,对应受众个人需求也在向高质量发展。而服务设计的重点强调根植受众需求挖掘更多设计可能性,以使服务高效传达,恰好可以满足受众日渐扩充的情感需求。

(二)服务设计理念的特点

服务设计是为传统设计的系统引导,涵盖传统设计众多领域。

且从宏观思维视角来看,服务设计重点关注设计过程创新,而非单纯的结果创新。且立足于客户服务体验视角,部分学者对服务设计理念的特点进行梳理,包括以下几个观点。汪晓春和欧亚菲(2019)提出服务设计理念具有显著系统性,即需要以系统视角协调环境、受众、产品之间的关联,继而满足用户需求[3]。换而言之,系统性是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受众与产品、受众与环境、环境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平衡。韩玺等(2017)通过研究服务设计相关概念,强调服务设计理念具备无形性。通俗来讲,服务设计可以借助无形融入,将“服务”理念与产品深度结合,使受众在使用产品时可以体验到产品内蕴的服务理念[4]。李春等(2020)在立足服务设计理念进行家用呼吸机设计研究时,分析得知服务设计理念存在功能性。换而言之,服务设计理念是通过产品进行体现,而产品只有具备功能性时方可体现这一理念[5]。

二、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分析

(一)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要素分析

1.用户需求要素

个人需求决定某一产品价值发展,而儿童群体需求则影响公共空间玩具设计宏观走向[6]。因此,在公共空间玩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儿童群体的需求方才是这一设计的起点。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群体在公共空间玩具的切实期望,理解引发此种期望的动机,方可构建趋于完善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策略。经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儿童对于公共空间玩具存在具体要求,但囿于渠道原因、服务原因,加之表达能力有限,无法以专业设计角度就设计提出逻辑明确、道理清晰的建议[7]。是以,将服务设计理念作为公共空间玩具创新设计的工具,深入挖掘并创造用户的需求。可以知悉,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的用户需求要素应当立足于儿童及其家属的角度,考量公共空间玩具创新设计的实际需求[8]。如此,方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2.体验价值要素

在用户需求要素阐述中已然表明公共空间玩具设计需求是以儿童群体为中心,围绕儿童公共空间玩具需求而展开[9]。对于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而言,设计主体多是区域社区中心或者公共服务部门。而服务设计的介入可以让受众群体参与到整体公共空间玩具设计需求职中,以达到服务群众的设计目的。儿童群体体验价值要素发生是以儿童群体在与公共空间玩具设计的接触点进行链接而形成,包括物质接触、精神接触[10]。以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为例,通过绘制儿童体验价值触点分析图,直观发现儿童在公共空间玩具体验价值产生路径(见图1)。

(二)服务设计与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结合分析

1.空间功能分区及体验流程。与以往儿童公共空间玩具有所差异,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在创新公共空间玩具设计中,其“引导”行为大幅减少[11]。更多要求以自发式探索行为为主,这就推动儿童空间玩具设计中的体验流程要求变高。纵观目前儿童公共空间玩具体验现状,例如小区滑梯等设备中发现多数儿童需要“排队等待”,甚至限制“一次一人”。而此种公共空间玩具即是在空间功能分区方面有所不足,儿童体验流程也是不甚明朗[12]。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在部分时候缺少行为准则,会使用兒童思维进行儿童公共空间玩具争抢,产生安全隐患。并且,在儿童经历“漫长等待”以后,仅有短暂的娱乐时间,致使儿童对于公共空间玩具设计并不满意。

2.受众与产品的接触点结合。目前,多数儿童公共空间玩具是摆置于室外空间,在夏天、冬天等特殊天气时,往往由于天气原因致使空间玩具不能使用。甚至由于长期暴晒、阴雨影响,导致公共空间玩具质量降低,产生安全隐患[13]。基于服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需要立足于儿童使用出发点,合理设置儿童群体与公共空间玩具的接触点,进而实现良好服务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现阶段儿童公共空间玩具在儿童接触时,包括材质、环境方面均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对公共空间玩具体验满意度相对较低[14]。服务设计与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结合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受众群体与玩具产品的接触点,避免用户体验过低限制公共空间玩具能效发挥。

3.氛围营造提升受众精神体验儿童在尽情使用公共空间玩具时,并不想受到过多限制,偏向自由探索娱乐。就现阶段氛围营造来看,儿童在使用公共空间玩具时,普遍存在家长时刻“提醒安全”“注意碰撞”“小心掉落”等各类提示,整体环境氛围并不理想。同时,家长在关注儿童使用公共空间玩具时,需要长时间站立等待。甚至部分家长将会由于自身原因,阻止儿童继续使用公共空间玩具。经过对各类公共空间玩具的使用现状调查发现,公共空间玩具使用氛围相对较差。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公共空间玩具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体涉及人群,为儿童以及对应家长均可从产品中得到优质服务体验[15]。事实上,儿童公共空间玩具最终的目标式服务大众,仅有如此方可将公共空间服务玩具的设计理念贯彻。

三、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

(一)设计定位

1.目标人群定位。本次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将6-12岁的儿童群体设定为目标人群。如此定位使用人群的原因,是由于6-12岁的儿童群体可以自主进行跑、跳、攀爬等肢体动作,且可学习、应用相对复杂的技能。同时,6-12岁的儿童群体热爱户外游戏活动,对于探索各类空间环境具有浓厚兴趣。针对这一时期的儿童群体,以服务设计理念为基础进行公共空间玩具的设计,提升对于儿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的交融体验,以助力开发儿童的心理、体能,并利用该玩具锻炼儿童团队协作、独立探索等各项能力。同时,对应设计也可合理调动儿童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2.游戏策略定位。在本次有关儿童公共空间玩具的设计过程之中,并不会具体局限儿童应当如何游戏,而是以开放式的玩法基础进行设计,鼓励儿童通过自身的体验探索开发不同玩法。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设计中需要根植于体育锻炼进行开发,儿童可以通过使用跳跃、奔跑以及攀爬等各类方式,体验游戏蕴含的各类乐趣。通过融入体育锻炼的基础范式,可在公共空间玩具使用过程中锻炼儿童肢体协调能力。此外,由于公共空间玩具使用群体颇为庞大,可能涉及众多年龄差异的学生。因此,在游戏策略设计方面应当依据儿童年龄差异设置由易到难的游戏等级,避免儿童由于畏难对相关娱乐活动产生抑制。这一情境下,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对应活动技能亦可逐渐提升。

(二)设计准备

1.材料处理。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在材料方面并不能选择直接使用,而是需对材料执行艺术处理。材料如何是由个人视觉、触觉进行实现。在不断的触摸体验中,逐渐形成对物体体积、重量、硬度以及质感方面的认知。同时,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是面向社会进行投放,故此需要考虑制作成本。在此背景下,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构想、材料特性、制作成本。故此,本文选定塑料为基础制作材料,并选择木、竹、藤一类的自然物品作为辅助材料。

2.色彩处理。色彩对于儿童吸引力具有显著作用,亦是幼儿获取感官刺激的核心因素。对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而言,恰当的色彩选择不仅可以充分吸引儿童视线,也可促使儿童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清晰颜色认知。一定程度上,色彩与玩具的关联度相当之深,不仅可以引发儿童的思维联想,也可激发儿童心中的探索欲望。在服务设计理念作用下,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需要进行以下选择。一方面,在整体玩具色彩选择方面需要尽量偏向暖色,予以儿童群体良好心理感知。另一方面,颜色确定需要契合儿童审美倾向,尽量使用亮度较高的色彩吸引儿童视线。

3.结构處理。在本文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多个模块进行拼接。因此,在具体设计时也需注意结构处理。结构搭配既可是由多个模块共同组成,亦可是单一主体直接担当。整体结构搭配时,既要注重形式美观,也要注重功能配合,避免儿童在使用时出现功能锻炼局限。尤其注意的是,本次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主要面向6-12岁的儿童,过于简单的玩具结构难以满足其娱乐需求,并无法实现设计人员的功能锻炼要求。搭配合理的玩具结构,能够使儿童在满足各项娱乐需求的同时,充分达到锻炼目的。

(三)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方案关键在于安全服务、娱乐服务、技能服务,促使儿童能够在使用设施时具有多种选择。本项目方案是以水果探险为主题而设计的滑梯。整个滑梯的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使各个玩耍区域功能分区明确,又方便互相联系。为儿童提供充分活动空间,尽情玩耍。此设计方案基于滑梯玩耍的特点上加入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利用合理的空间化设计增加玩耍项目,使儿童不会只排队却很少时间玩。同时管道滑梯中的透明区域也是为了让家长能时刻关注儿童的情况,保护儿童安全。整个滑梯项目由台阶—摆墩—攀登架—隧道—平台—滑梯组成一个连接体系。儿童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攀、爬、钻、走、跑、跳或溜滑梯的玩耍方式。如图2(正图)、图3(俯视图)以及图4(实景图)所示。

在本次公共空间玩具设计之中,共有八个游戏单体,包括1个西瓜台阶、1个草莓通道、1通隧道以及1个橘子秋千,1个西瓜跷跷板以及山竹门滑梯以及1个攀爬架。其中,西瓜台阶是为整体空间玩具起点,依次按照草莓通道、隧道、攀爬架、滑梯的顺序进行(如图5,攀爬架及隧道未列示)。技能服务方面,儿童可以在玩耍过程中,提升水果认知以及娱乐趣味性。同时,设计探险类型的水果主题公共空间玩具可以拓展儿童智力、提升儿童自我探索能力,推动儿童以自身探索为主进行娱乐。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设计不仅服务于儿童,也会为推进亲子关系进行服务。详细而言,在此次公共空间玩具设计中,玩具将会设置承载成人体重以及身高的材料选择,即儿童可以与家长携手探索、共同娱乐。如此,可借助游戏娱乐的同时,充分提升亲子亲密度。

为确保儿童公共空间玩具的安全性,在整体玩具下方铺置安全护垫。以此防止儿童在来回奔跑跳跃的过程中跌落而受到伤害。对应护垫在与地面链接时选择掩埋式圆角部件,避免儿童碰撞割伤。在隧道部分的设计方面,采用一般透明材质通光口,增加隧道内部的光源照射。另外,滑梯扶手高度将高于孩子腰部,确保孩子不会掉落。滑梯滑道采用顺滑设置,不存在接缝,避免儿童衣物绳带卡住或钩住。滑梯上方拱门设计是为引导儿童坐下滑行。底端留有23到38公分左右高度,方便孩子滑下来以后能快速站起,避免小朋友起身来不及被后方正在使用的儿童撞伤。

(四)效果检验

整体来看,本次设计基本契合服务设计理念的整体需求,且可满足预期设计中的目标定位以及游戏策略定位。为就本次研究效果进行确认,本次设计最终选择采用问卷调查进行预期效果调查。详细而言,笔者将此次设计过程以及涉及结果发布于社交平台以及信访信箱中,查询设计的可行性。在50个家庭调查样本(样本中均有6-12岁的儿童)以及10个官方信访信箱调研结果来看,95%以上的家庭认为此公共空间玩具具有可玩性,儿童将会喜欢。同时,90%的家长认为能够锻炼儿童思维、身体。另外,95%的家庭儿童表示自己对此类玩具具有强烈兴趣,期望能够在自己的小区以及幼儿园内设置。就此来看,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玩具设计效果良好,基本实现设计目的。

总结

在深度明晰服务设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指导儿童公共空间玩具设计,不仅可以完善设计流程,亦可让儿童在使用过程中更好地体验服务过程。如此,方可提升儿童公共空间设计评价,实现功能、娱乐的双元需求。儿童时期正是处于探索、交际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思维、生理各项功能基础形成的核心节点。换而言之,可以为儿童日后创作思维、探讨钻研、认知发展提供核心赋能。在如今民众生活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注重教育已经得到家长群体的普遍认可。在这其中,公共空间玩具作为儿童玩耍、认知的主要物体,其重要性已然愈加凸显。此背景下,就需针对公共空间玩具结合服务设计理念,设计更加契合儿童娱乐需求、认知需求以及交际需求的公共空间玩具,进而夯实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服务设计用户需求用户体验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基于汽车用户行为研究的矫正司机开车姿势穿戴设备设计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用户需求的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