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 倡议下商务俄语人才的培养与课程改革

2022-05-26张敏幻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国家及社会亟需高质量的商务俄语人才,目前我国的商务俄语人才还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一方面学生的商务俄语专业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其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商务俄语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并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文章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影响下我国商务俄语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商务俄语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及落实课程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俄语;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1-0140-04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商务俄语人才培养的定位

“一带一路”的定义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文化信息和社会人文潮流化趋势明显,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一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致力维护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推行“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当前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与相邻国家及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必行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能更好地挖掘市场潜力,促进投资消费,创造就业岗位,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新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定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八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亟需高质量的商务俄语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商务俄语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模式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很多高校培养的商务俄语人才适应市场的能力不足,高校在商务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一)新时代商务俄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实施,作为“语言桥梁”的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1]。随着我国与俄语国家务实合作关系的深入,对商务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俄语语言基础,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词汇、短语、常用句型,根据指定情景对话。在此基础上还应了解俄罗斯国情,以及一些基本的商务俄语礼仪等相关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所有知识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该目标表明俄语教学不仅重视俄语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俄语商务知识和基础商务技能,为今后学生成功运用俄语就业奠定基础,这一目标顺应了俄语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即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俄语人才[2]。

(二)我国商务俄语人才培养的“问题”

1. 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商务俄语课程的设置方式主要还是建立在低年级语言教学(精读、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听力、俄语口语等)的基础上,在高年级阶段开展商务俄语教学,通常是开设2-4门课,有的是专业必修课,多数是专业选修课或专业任选课[3]。一般高校的专业课程总学时有限,商务俄语课程的开课门数和总学时也有限,以保证基础俄语和其他基础语言课程(听力、口语、阅读等)的教学时间。

大部分高校的俄语人才培养目标分为: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对应用型商务俄语人才的培养还不够成熟,商务俄语课程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高校的商务俄语教学还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够前沿、教师缺少相关教学经验等问题。

2. 教学内容和模式单一

一般高校商务俄语课程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训练不足[4]。教材内容单一,有的教材按传统的日常商务活动以话题进行分类,有的教材按照专业商务活动进行分类,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追求教材内容的讲授,没有将社会实际需求纳入其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商务俄语从业经验,难以选择出最前沿、最新鲜、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3. 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所学商务俄语知识过于理论化,缺少岗前培训和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更适应各类考试需求,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学生未能顺利完成从学习俄语基础知识到专攻某一特定领域的转变,学生对行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不甚了解,导致学生一毕业就在竞争中被淘汰。学生因缺乏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商务知识来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工作中难以独当一面,不符合用人单位对商务俄语人才的任用标准。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高质量的商务俄语人才的需求,仅仅在基础课基础上加几门商务俄语课程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5]。所以,高校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课程设置:先行开设一些理论课程,再开设一些相对的实践课程。还可开设一些辅修课程,比如医学、法学、电子商务、金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商等辅修课程,甚至可以直接用俄语讲授这些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就业意向自主选择辅修课程。这样,才能满足当前“一帶一路”倡议对商务俄语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能让学生在毕业时会拥有更多种选择[6]。

(二)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模式方面,应避免商务俄语课与基础课教学混淆,常常出现精讲单词、词汇及句子结构的现象。在课堂中尽可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多采取情景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应局限于教材,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提供商务实践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商务实践,参加商务俄语等级考试,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

(三)校企合作的加强

学校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加强合作,使企业更多、更有效地参与办学过程,重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贴近企业要求。再如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等方面,企业都可以参与其中。

学校和企业应通过不断摸索建立完善的合作制度,企业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既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人员成本高的问题,高校把校企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企业把校企合作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发展更多校企合作模式,如“学工交替”式、“三加一”式、“委托培养”式等,这些模式的发展是对学校教学的有力补充。

“学工交替”式:在校学习+到岗实习相结合,可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加一”式:三年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一年到行业学习,校内学习理论和进行相应实践,行业以岗位实习为主,在校企共同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任务。“委托培养”式:按照用人单位提供的人才需求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即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学生,再向企业输送人才。

(四)开展中俄教育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推进,中俄两国间的教育合作交流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边境省份的高校,对俄文化、交流一直走在国家的前列。

开展中俄合作办学能为“一带一路”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商务俄语人才。目前,中俄两国在科技、教育合作方面,无论规模、数量、层次都十分丰富,覆盖了本科层次到研究生各阶段。办学模式也十分丰富,包括“1+1”“2+2”“3+1”等多种模式。合作办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最佳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该国的教育资源,合作办学还可以互派教师,互聘专家、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高校应加强中俄教育合作,积极发挥邻国的地缘优势,加大互相输送学生学习交流的力度,为中俄两国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商务俄语人才。

三、落实商务俄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建设商务俄语教学新模式

高校应树立商务俄语专业的宗旨和教学目标:学生具有良好的俄语语言基础,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词汇、短语、常用句型,根据指定情景对话;具备俄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能够运用俄语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与俄罗斯人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困难,能够综合运用所有知识开展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时间,使学生不仅能够使用俄语开展商务活动,还能了解中俄语言文化知识,通过对中俄语言和国情差异的对比,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流,成为具有国情意识、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应用型俄语人才。

通过理论分析和总结,以及实践经验的反思,高校和教师应在商务俄语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度。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精心备课,创新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增加慕课、音频、视频、各类资源、研讨等以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总结法:选取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的文本作为材料,对常用表达和固定格式进行总结,强化高频词汇的记忆和使用。

小组讨论法:多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的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实践法:可通过商务俄语竞赛、创新创业比赛、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理论以外的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场竞争力。

(三)传统和现代化手段的结合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此提供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如教室里可以直接连接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有音频、视频、慕课等多媒体资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PPT、音视频、动画、表格等直观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可增加练习的题量和速度。现代化手段立体直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除了高科技手段,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也可以用来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一直讲授课本知识,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主动思考。可以分组进行课堂练习,每到一个阶段就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绩,形成奖励机制。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校商务俄语专业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大多数教师是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或翻译硕士毕业。商务俄语专业知识在学习后可以得到提升,但商务俄语相关行业经验难以补充。商务俄语专业亟须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俄语教师。因此,想要培养高质量的商务俄语人才,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可组织商务俄语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完善教师的外语+专业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课程的驾驭能力[7]。商务俄语专业教师只拥有俄语语言知识和商务俄语知识远远难以满足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还应自身具备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到教学中的能力,参加社会调研与专业实践,或者进行挂职锻炼。高校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商务俄语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提高课程质量。

四、思政元素融入商务俄语课程

商务俄语人才借助语言这一工具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应具有俄语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置身于外国社会文化时要时刻保持清醒,要客观理智地看待异国文化,正视中外文化差异,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念,自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技素养,积极与其他文明平等地开展交流和活动,理解和尊重中俄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帮助具有中俄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在本职工作中,要具有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以实际行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

教师要不断参加政治学习,并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上和课下齐抓共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教师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实践、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全方面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形成融洽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氛围,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得以正确认识世界,不断提升个人整体素养,具备真正的文化担当和家国情怀。学校通过思政教育进课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

(二)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商务俄语课程

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精心选取,选择有助于加强学生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素质的材料融入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语言材料的选取要自然、贴切,不能生搬硬套地将思政内容放入教学中,要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例如中俄商务接待必然涉及待客方式。对来访的俄罗斯客人,用“面包和盐”礼仪迎接,他们会感觉更加亲切,而对来访的中国客人,用鲜花来迎接会显得比较热情;在商谈过程中,对俄罗斯客人的名字一定要读和书写正确,这不仅能体现专业水平,还能体现出良好的礼仪。

五、结论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及不断发展,提高商务俄语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愈加重要。高校和高校教师应思考目前商务俄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各种改革和摸索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知识水平、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政治素质。在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关键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高校通过对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摸索和完善,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商务俄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巍.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俄语教学,2016,35(01):74-76.

[2] 李鹿婷.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商务俄语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2):241-242.

[3] 赵楠. 高校商务俄语课程建设及其人才培养途径[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6):57-58.

[4] 徐玉敏. 高校商务俄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2014,14(01):96-97.

[5] 王超,刘阳. 浅谈高校商务俄语课程设计[J]. 知识经济,2018(04):163-164.

[6] 杨立明,赵秋野. 试论商务俄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 中国俄语教学,2014,33(04):56-58.

[7] 卢丹阳. 探究课程思政在商务俄语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6-17.

(荐稿人:李志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商务俄语翻译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GJB1421545)。

作者简介:张敏幻(1981—),女,满族,硕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讲师,研究方向為俄语笔译。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