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营造的展示空间设计发展研究

2022-05-26赵依岚晋洁芳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赵依岚 晋洁芳

摘要:文章意在研究情境营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设计手法及近年来的整体发展趋势。从真实案例切入分析,系统梳理情境营造背景下的多角度展示策略,强调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最终总结出情境营造的合理运用对展示形式、信息传递、沉浸体验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将情境营造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是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常见形式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展示空间设计;情境营造;沉浸体验

中图分类号:J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3

0 引言

数据时代,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与培养。展示空间设计逐渐发展起来,并架起宣传交流、互动共享的平台。传统展示形式多以信息的单向读取呈现,存在信息传递效率低、展示形式单一、被动传输等问题。因此,近几年的展示空间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文章立足于将情境营造融入展示空间设计的创作形式,分析情境营造对整体展示过程的主客体影响,并对未来的趋势作出思考。

1 情境营造相关概述

“情境营造”初期广泛应用于我国教育事业中,是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采取的情境化沉浸式教学模式[1]。此外,该理论在我国园林景观中也有明显体现,主张情景交融、以情入境,使个体进入园区不觉触景生情。可以把情境理解为营造环境氛围,从而与人产生情感上的互通,达到实质性效果。

1.1 情境营造的基本内容

“情境”一词在众多官方解释中有不同的含义[2]。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理解为“情景”与“境地”的重组,“情景”可拆解为情形与景象,“境地”可拆解为情况与地步,整体意思可理解为基于情景化的境况体现。在心理学中又有不同解释,心理学将情境、行为、个体三者结合,认为个体所处情境决定其行为活动。可以说,前者是对“情境”一词的深入剖析,后者是在此基础上的联想刻画。由此,我们对“情境”一词有了进一步理解,情与境结合构成的环境氛围最终离不开个体与个体行为,是由个体与环境间通过生理与物理刺激而产生的交互关系。情境与行为、个体共同构成其核心,在相互作用下才更能体现情境的意义。

“情境营造”中“营造”一词同样有详细说明,《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经营建筑”“有计划、有目的地造”。在这里可推出“空间”这一概念,“营造”是在有形或无形空间的基础上有所建造,从而有所营造。可以说,“营造”与“空间”的结合互为因果且难以分离。因此,对于空间的设计,可理解为引入情境化理念构建空间,从而营造环境氛围。

总之,情境是个体中的情感与环境中的意境,而营造依托空间要素,由此达到情的构建与境的营造,使个体在空间中体验身临其境之感。情境营造多以真实世界为底本,通过艺术形式呈现于空间中,虽是在构建情境,但更在意表达意境氛围之感。这一理论作用于个体,并使其心理上产生共鸣,作出反馈。

1.2 情境营造相关理论

情境的营造与个体的反馈不可分离,这一过程中定会介入其他相关理论,在此展开探讨,并将其归为三大块:环境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

环境心理学重在探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作用于个体并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活动,个体进行反馈并改变环境[3]。个体在反馈过程中产生心理现象形成独特的认知心理学,它包括感知、思维、发展等过程,这不仅是对环境的认知,也是对自我的又一反思。当此反思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推动环境行为学的发展,这一理论研究重点再次回到基于个体行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再次强调个体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性(见图1)。

这三大理论虽然独立存在,但互为因果。基于情境的空间环境氛围营造也不可脱离于此,定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与升华。

2 情境营造与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是集现代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设计。以信息为导向,在空间中进行信息与个体的交互传播。展示空间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从简单同质化向复杂个性化转变的过程,它以不同媒介作为中介来传达不同信息,在此更多关注个体反应与反馈。

展示空间设计包含了展示过程的可续性、趣味性及对个体的体验性要素。传统展示形式中,这三者的体现相对较弱,主要原因在于此种展示多是单一线性的,仅调动视觉感官开展审美活动,使得个体与展品间存在距离,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而情境营造下的展示空間设计多是沉浸式的,它不仅限于视觉间的互动,而是以多感官开展审美活动,从而消解个体与展品间的界限。

情境营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结合从直接外在表现引申到展示核心内容,丰富了展示空间的环境氛围,使个体身在其中获得沉浸式体验,这里除“个体”“情感”“行为”三种概念外,更突出对“空间”的理解。展示空间可作为物理环境,对展示对象分别赋予颜色、气味、声音、光线、材质等,营造环境氛围,刺激个体引发相应的心理感受,构建出心理环境,这一过程同样由情感、认知、行为三方面构成(见图2)。

展示空间设计有主题建构与情节安排,在情境下通过沉浸式场景营造,使个体置身其中,融入展示主题与情节,与环境互动。这一互动包括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知觉等多感官交流。现代展示空间设计更倾向于多感官互动,可提升观展的趣味性,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也是更能被大众接受的一种展示形式。

3 情境营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上海科技馆于2001年开始对外开放,是一座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技术博物馆。它是为大众提供了解和接收自然科学知识的平台,旨在让大众认识到尊重自然科学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多地都建有此类博物馆,其通过展示形式向社会传递信息,引发个体产生情感共鸣,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此类展馆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如何对自然、科学作出合理阐述,有效运用情境营造能够做到尊重、体验、认识自然科学,注重展示空间复原性、故事性与体验性原则。以此为依据,总结归纳出仿生情境、叙事情境与互动情境的营造类型,并主要以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与“动物世界”两个展区为例,对其进行分析思考。

3.1 仿生情境的基本运用

仿生情境指通过情境复原的方式将自然元素有机融入空间,从而达到自然环境的真实再现。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展区对此理论有很好的应用。该展区以云南自然风光为底本,以热带雨林植物为主要展品,构建出独特的自然情境。置身其中,可领略当地丰富的生命现象和特有的奇观奇景。

初进展区,左侧石板小道直通山间瀑布,横穿而过进入内部是一处展示区,这里既可体验游历溪涧之乐趣,又可获取一定的展示信息;右侧林荫小径一路向上,走过真实的木栈小桥,欣赏各处山间风景,同时一处处半包围的山石中布置着多样的展示台,可在游山玩水过程中主动获取不同的展示信息。

该展区抓住环境特征,动静结合,运用艺术性语言传递信息,使个体多感官互动交流,全方位感受自然之景,体验场景复原的真实性。仿生情境提炼自然界的元素,并最大限度还原于空间中,有效推动信息的主动传输,同时提升观展的趣味性。

3.2 叙事情境的基本运用

叙事情境指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序列性空间组织,是内容要素完整且附有情节的场景构建。在此,上海科技馆“动物世界”展区同样有生动的呈现。该展区以各大洲野生动物生态系统为底本,通过场景的营造使动物标本在此“活”起来,用叙事性手法讲述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野生动物群的故事。

展区以五大洲地理区系为主线,将非洲、美洲、欧洲、亚欧大陆动物群逐一呈现,不同板块分别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以日常生活为底本展现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状态,故事情节递进起伏,整体观展具有戏剧性。

“动物世界”将叙事情境贯穿始终,除动物标本外,更配有灯光、材质、气味等烘托场景的真实感与氛围感。情节演绎丰富,突出其展示主体与前后关系,是以情境代替文字传递信息的过程,以故事吸引个体,以提高传递效率。

3.3 互动情境的基本运用

互动情境指个体的感官体验,可分为审美体验、娱乐体验及教育体验,是个体在此环境下实践参与的过程。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数字互动与行为互动。在此重点介绍上海科技馆的行为互动表现。

在“生物万象”展区,多处摆放着供查询互动用的操作展示台,个体在此以实际操控获取有效信息,且内置娱乐交互系统,可供孩童游戏式读取信息;在“动物世界”展区,位于中心区域的树木标本下放置有电子操作屏,可与其互动,了解各大洲动物群的相关信息;“智慧之光”展区布置了基于各学科典型现象的自然规律创意,布设了多项互动装置,以满足个体的无尽探索;“彩虹乐园”展区将环境营造成多彩的儿童世界,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互动体验,可使孩童在此自由感知、观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种基于情境的行为互动既能提升观展的趣味性,又可使人直观地获取展示信息。

4 情境营造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

情境营造中的互动情境分为数字互动与行为互动,前文以上海科技馆为例重点介绍了行为互动的表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科学技术与艺术边界的延伸使展示空间设计更加多样化,数字媒体融入艺术的沉浸式展示形式让人喜闻乐见,数字化情境营造下的数字互动是大势所趋。

从理论层面分析,打造沉浸式的数字化展示须基于文化背景的故事构建,是提炼和展示信息核心价值的过程。当前我国众多主题展览都有该项技术的呈现,如不久前上海的一场《深蓝》主题展,以12个不同的主题展区来逐一分享海洋绿色环保理念。每个展区都或多或少将数字媒体艺术融入传统情境营造中,使个体在氛围浓郁的环境下进行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此类主题展览将数字互动与行为互动相结合,以前者为主,以后者为辅,是传统展示形式下的再发展、再创造。

如果以上还不足以凸显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那么将数字技术全方位融入视觉空间的纯数字意境打造将在未来成为情境营造的全新发展引领。在此重点介绍Teamlab团队的沉浸式交互设计理念。他们将艺术从物质中解放出来,从而探寻人与自然、世界的新关系。他们的作品不局限于传统艺术主题与艺术形式,更追求重度的沉浸式创新与跨界融合[4]。在视觉空间表现中,要利用数字技术将图像、声音、影像等元素结合并融入数字意境中,更注重对个体的感官刺激。这是从传统艺术视角将三维空间平面化的过程,能使个体实际参与到数字艺术作品中去,同时产生互动,根据其行为变化而变化,这种奇妙的多感官刺激能使个体与周围世界真正融合,形成一种双向关系。

可以说,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日常化,仅靠传统情境营造打造展示空间设计略显单一,且不具有绝对优势。虚拟艺术空间的打造不仅体验性和互动性强,且在此大环境下的情境营造将更加追求技术的艺术多样化和艺术的技术极致化,是目前最具前沿性的发展。

5 结语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我们希望个体能够获得这一媒介下所传达的展示核心与内容,以及策展人所表达的观念与思想。情境营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结合是一种推动信息有效传播的形式,其与技术的结合更体现出为个体思考互动体验的追求。技术与艺术的不断更新交融伴随着这一形式的发展,为未来的展示空间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美佳.基于情境营造的红色文化主题展示空间设计策略及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2] 田庆青.基于情境营造的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3] 孙曼曼.基于情境营造的非遗展示空間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8.

[4] 李港丽.交互设计的沉浸式体验探析:以TEAMLAB BORDERLESS数字艺术博物馆为例[J].设计,2021,34(19):120-122.

作者简介:赵依岚(199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会展空间设计。

晋洁芳(1973—),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室内外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