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缝合”理念的废弃铁路再生设计探究

2022-05-26袁丰徐逸臻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袁丰 徐逸臻

摘要:工业时代的铁路曾经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铁路未能满足城市发展变化的需要,轨道的废弃也让城市景观面临新型问题,如何正视废弃铁路设施用地与城市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探索,挖掘废弃铁路及其周边城市空间进行再生,重建其在城市空间中的位置,使被割裂的城市重新融合。文章结合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提出功能缝合、文化缝合、空间缝合以及生态缝合四个策略,探讨废弃铁路再生的设计方法,为我国废弃铁路再生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废弃铁路;缝合;再生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3

1 城市废弃铁路的前世今生

铁路作为工业时代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其便捷、快捷、大规模的运输功能,对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工业时代的重要交通系统,铁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体现了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与民族的智慧,它的建设与发展记录着历史印记与时代变迁,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与技术更新换代,曾经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铁路,因工厂的停产、搬迁,或公路、地铁、航空等运输业的兴起发展,逐渐失去了运输功能,成为市内的废线。废弃的铁路空间贯穿城市,分割城市景观。如何使废弃的铁路空间再生,优化城市整体景观建设是目前城市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2 废弃铁路“缝合”价值的凸显

城市废弃铁路是一个国家乃至时代的记忆,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废弃铁路再生不仅是空间的延续,也是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在《辞海》中,“缝合”一词的意思就是用针线连接,在外科中是指用针和线把创面缝合起来[1]。因此,“缝合”理念延伸到设计层面,指的是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在纹理分裂的区域内建立一个新的秩序,将城市与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以缝合城市被分裂的空间为目的,将有问题的区域与已有的城市空间相缝合,实现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在被废弃铁路割裂的空间环境下,“缝合”理念强调整体、局部、个体的平衡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有机的都市纹理,使断裂区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交错、相互影响。

国外相关项目倾向于保留废弃铁路并将其改建为公园、绿道和遗址旅游区等城市开放空间,并有专门的团体和机构支持,且公众参与度高。近些年,我国主要通过将废弃铁路改造成绿道或铁路文化公园的方式,来实现废弃铁路的再生。通过对废弃铁路的再利用,呈现了大尺度线性景观长廊,增加城市绿地空间的同时,与周边交织互动,重新建构功能、文化、生态的联系,使工业遗址的旧有结构焕发新的生机。

3 废弃铁路再生的“缝合”策略

3.1 功能缝合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废弃铁路功能的丧失导致所在区域封闭,成为割裂城市片区的屏障。以废弃铁路为核心进行功能缝合,通过办公、住宅、商业、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的混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价值,激发整体活力。

日本LOG ROAD DAIKANYAMA(代官山)将两条电车线路改造成自然绿色步道,并在两旁搭建并排木屋,装修成餐厅、咖啡店。将景观、旅客、商品、休闲等相关要素缝合起来,把原本荒凉的场地变成休闲乐园,既能丰富休闲空间,又提高了生活品质,也有效整合了城市的公共空间。

巴黎绿荫步道(见图1)官方名称是勒内·杜蒙绿色长廊,在设计上结合轨道下方的空间,注入艺术、文创、餐饮等产业,激发了废线铁路和铁路沿线的土地活力,且通过功能缝合消解了原铁路南北两侧用地的阻隔和阶级划分,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及生活品质的提升。

芝加哥606公园步道从高架通行铁路改造成一条有多功能公园系统的人行绿道,连接着芝加哥的四个公园和四个社区。606公园步道将芝加哥西北区的四个不同民族、人口密集、经济多样化的城市重新连接起来,把行人与公共汽车线路、火车连接起来,给骑车者提供一条东西向的自行车路线,提供了运动休闲娱乐区,提供给附近学生接近大自然的户外教室和科学家们的户外实验室。建成后已经成了当地居民和游客散步、骑车、慢跑运动、就餐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上海老外街101商业街原为上海虹桥机场徐虹专线,在上海休閑娱乐业空缺时,上海老外街商业街区的改造方案应运而生。设计师将旧厂房改建为国际化餐厅、酒吧等,将休闲娱乐功能与周边密布的居民区进行缝合,成为当时传播国际多元文化的前沿窗口。

3.2 文化缝合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传统观念,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包括城市风情、城市形象、空间、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等心理和视觉感受[2]。铁路是城市与人类文明的见证,是城市之间交流的窗口。铁路所承载的工业精神、铁路文化和铁路相关的历史故事,是城市发展的记忆,保存着城市居民的美好回忆。

在对废弃铁路进行文脉缝合时,应延续铁路肌理,保留铁路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沿线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特征,整合创新,将历史文化和现代技术、工业文化要素与城市空间特征进行缝合。

巴黎贝尔区葡萄酒厂货运铁路(见图2)在功能衰退后逐渐被废弃,20世纪末贝尔区整体更新计划提出将葡萄酒货运线和沿线建筑改造成商业和文化区域。为回应场地文脉,保留废弃铁路线及沿线历史建筑、老树木等工业景观。公园内的道路系统一种是符合现代公园的新道路系统,另一种是保留原来道路走向和旧铁路的历史系统。新旧道路重叠的道路空间,将历史与现代进行缝合,不仅确保了通往公园的交通和观光路线,还保留了原本的历史记忆和空间特征。

美国高线废弃后,在高线之友的大力保护下,改造成空中花园走廊,其设计保留了铁轨、枕木、碎石、路基等原有的高线特征及历史文脉,充分尊重场地的历史特色:单一和线性。该特色把各个历史时代的特征放在同一个空间里,将“旧”的历史文化与“新”的现代空间自然地缝合于公园内,尊重历史和城市的复杂秩序。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设计以本地地域文化为核心,将铁路特色、居民生活、体验和休闲进行缝合,与鹰厦铁路的历史相呼应,从细节上强化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回忆。在改造中通过定期测试,重新启动原有的火车头,还利用交通灯、赶车杆等进行场景再现,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吸引人们驻足观看。

香港铁路博物馆的前身大埔火车站曾被列为国家法定古迹,是以老火车站为中心改造的,各个展览区由广九铁路的一段废弃铁路串联,沿线串联起窄轨蒸汽火车头、柴油电动机车、古董车厢等遗迹。通过将这些遗迹重新缝合,来展示香港铁路的运输发展历史。

3.3 空间缝合

城市废弃铁路以植被带和栅栏的形式与周围的土地进行区分,在土地属性和空间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边界效应。不仅将其与周围城市割裂开来,还在铁路两侧城市的土地之间形成屏障。部分铁路沿线还有干道高架、干道交叉及地下隧道等多种形态,使沿线地段风貌特征差异明显。

在对废弃铁路空间及周边地带进行缝合时,应以空间环境为载体,强化空间的功能,规整空间的序列性,连接城市的肌理割裂区,关注空间结构与区域环境的整合与联结,并建立一个渗透性的界面,使被割裂的空间两侧进行合理的对话。

亚特兰大环线(见图3)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史,但铁路阻碍了邻里之间的交流,铁路沿线有14所学校,9 000多名教师和学生。亚特兰大环线通过缝合被铁路割裂的空间和周边区域,将被阻碍的邻里社区重新缝合在一起,为沿铁路生活的教师、学生、居民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通道。

德国柏林Sudgelande(萨基兰德)自然公园位于柏林市中心。设计师根据实地情况将公园分为三种形态,将原本杂乱的空间整齐地划分为疏林型、开阔型和密林型,并与居住区和城市周边空间进行缝合,使公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也提高了公园的方便可达性。

美国空中直线铁路绿道穿过汉普顿、黎巴嫩等多个区域,打破了过去城市之间明显的分界线,将波士顿和纽约连接在一起,整合了铁路沿线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成为重要的互通绿廊[3]。空中直线铁路绿道将各个城市空间缝合起来,使交流更加便捷,增加了居民休闲场所,成为美国绿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芜湖凤凰美食街长666米,坐落于芜湖城市中心,原是宁芜铁路的一部分。在空间结构上,安徽芜湖凤凰美食街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且建筑体量根据不同层次相应变换。缝合不同层次的空间,通过美食街中的广场与城市空间的缝合,增强城市的活力。

3.4 生态缝合

废弃铁路的两侧都有一定范围内的保护绿地,是城市内难得的绿地空间。由于铁路空间狭小、管理不善,其周围杂草丛生。部分铁路路段的枕木和铁轨由于长年的荒废,被泥土、杂草、石头覆盖,有些甚至被私自拆卸,慢慢形成了垃圾堆砌地。

对废弃铁路进行生态缝合时,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保留场地原有的景观特质与可利用的建筑与设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还应将废弃铁路与周边绿地进行缝合,整合周边景观资源,形成完整的生态链,赋予场地新的活力。

巴黎的小环线铁路由于长期的荒废,形成了较为密集的线性空间,通过适当的人为干预形成了高架眺望、丛林探险等各种体验空间,成为巴黎市中心一处天然的隐秘之地。且小环线铁路缝合了周边由工业废弃地改造的一系列城市绿地公园,激活了区域的活力,使生态得以持续发展。

亚特兰大环线连接着生态公园、城市人口、近邻居住区、教育设施等,不同类型的空间和居民的需求给亚特兰大环路线带来了再生的潜力。废弃铁路800米范围内有82个公園,其中有11个与铁路相连,亚特兰大环线将现有的公园绿地进行缝合,把废弃的铁路变成城市的绿色地带,创造新的公园绿地和公共空间。

美国的高线公园(见图4)保留曾在高线生长过的植物,将草地、灌木、花卉等野生植被与混凝土铁轨等进行缝合。野生花草与锈迹斑斑的铁轨,呈现出一种高线特有的野趣生机与活力。并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和特点,强调花期不间断,每个月都会开放不同的花卉。

美国芝加哥布卢明尔空中花园原为布卢明尔铁路货运专线,后来改造为绿色生产基地,为周边地区提供绿色能源。同时,设计师还在铁路沿线加建温室,种植有机农产品,营造稳定的生态环境。并且设计师以不断变化的季节性植物来奖励游客,游客可以根据兴趣自由挑选,同时也提供了昆虫和鸟类的栖息地,通过生态的缝合加深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旧有铁路的保护与更新,既要保护其原有的价值、历史和景观特征,也要注重其再生利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废弃铁路进行再生改造时,“缝合”理念可以为功能、文化、空间、生态等方面提供全新的思路,使空间结构、功能业态和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长久地延续地域文化,积极鼓励所有市民的合作和参与,形成一个真正为市民生活作出贡献、缝合城市功能的生态场地。

参考文献:

[1] 江娇.在“缝合”理念下对重庆既有社区更新的设计方法探索[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8.

[2] 戚祥玉.资源枯竭型城市火车站区域旧工业区更新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3] 陈佳捷.城市废旧铁路区改造与再利用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袁丰(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滨水景观。

徐逸臻(199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遗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