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在高校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22-05-25王卓亚
摘要: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在全国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融媒体时代,高校的法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短视频制作和宣传的方式开辟针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更有利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法治宣传短视频制作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提供素材、编写剧本的方式,专业学生社团制作紧贴生活的“大学生风险防范和合法维权”短视频并发布于学校微信公众号,使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融媒体;短视频;法治教育
融媒体时代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法治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国家通过立法,用宪法和法律的基础知识和价值理念对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成员掌屋法律法规的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响应这一决定,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提出开展教育法治建设的工作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2020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提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2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参与式、实践式教育,提升法治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校园贷、裸贷、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事件在高校大学生中层出不穷,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最基础的法治教育却未得到应有重视,高等院校中法治教育更是属于比较薄弱和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由于高校学生的特点,在学生侵权、犯罪率逐步提升的环境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的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应当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创新模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有利于高等院校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法治素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具备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掌握合法的维权途径,将法律知识融入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在知法守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治素养。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宣传在高校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整合,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互通互联,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时长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在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凭借自身时间短、更新快、形式新颖的优势和吸引眼球的内容迅速获得了大众的青睐,尤其是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典型,短期内收获了高校大学生的喜爱。截至2021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
与传统的图文结合进行法治宣传的方式相比,短视频集文字、图片、语音、动画于一体,利用视频编辑软件中丰富的特效和模板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大学生常见的热点法律案例展现出来,能够显著提升运用短视频开展高校法治教育宣传的传播速度,也为非媒体专业人员制作短视频提供了便利。短视频具有传播迅速、内容贴近生活、情节夸张幽默的特点,成为大学生在校内课余生活中的首选休闲方式。短视频的内容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颇大,尤其是知名短视频平台上的热搜短视频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学生口耳相传的热门话题,然而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有些视频仅仅靠新奇、犒笑占领了排行榜,教育意义并不明显,更有的视频内容中充斥着嘲笑和歧视,应当被强烈抵制。短视频内容的质量高低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应当呼吁更多内容贴近社会现实、弘扬正能量、对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具有正面教育和感染意义的短视频的制作和发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潮流和价值取向,起到融媒体时代互联网宣传的急先锋作用。
国家制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指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坚特落细落小落实,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发挥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因此,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的创新方式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法治教育,丰富了教育的途径和模式,增强了法治教育的吸引力,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内容将晦涩高深的法律法规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解读知法守法的重要性,通过违法甚至犯罪的反面案例给徘徊在红线雷区的学生敲响警钟。学生更容易被短视频中输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吸引,由于短视频中发生的小故事往往就发生在身边的同学身上,有些是由同学亲自示范表演,这种形式更能引发大学生强烈的共鸣并积极分享进行再次传播。无论是身处其中的学生,还是参与制作短视频和进行表演的学生,以及观看并分享的学生都能够从生动鲜活的情景剧短视频中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并将法治意识和思维深植于心,这比单纯的在课堂上听课接受知识灌输的效果要更加显著,也是大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法治宣传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引起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視。
短视频在高校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法治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向纵深层次的发展,采用短视频传播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宣传逐渐成为各地高校全新的尝试,有的高校法律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法治教育的短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有的高校组建法治教育短视频制作团队,定期制作完成小视频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在不断摸索过程中,发现目前短视频在高校法制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法治宣传短视频内容较简单,缺乏一定深度
由于高校缺乏专业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的人员,有的虽然成立了团队,但在短视频制作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高、只为完成任务的消极思想,并非真正热爱短视频制作的专业教师指导,因此在素材选取和制作上存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在普法小故事的叙事情节上创新不足,缺少对案例涉及法律法规方面的深入分析,在没有获得法律课授课教师的指导之下,只有法条的简单罗列,说教意味较浓,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观看的兴趣。有的短视频并没有真人表演,仅仅以动画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中小学生较适宜,但对大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深刻性,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和沉浸式法治教育追求的目标。
法治宣传短视频制作人才专业性不足
一个内容精良、制作精细的法治宣传短视频需要法学专业人才和视频制作、传媒宣传专业人才的精诚合作才能最终完成。目前法治教育短视频要么由青少年普法网站或者公检法等法律专业的人才为青少年量身打造,在普法内容的选择上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视频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视频制作和后期剪辑知识,在短视频的生动性和观赏性上尚存在一定欠缺;要么由传媒、视频制作专业人才制作的法治教育宣传视频画面精美、构思巧妙、情节有趣,但由于缺乏法律专业顾问的指导,在视频中所涉及法律法规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上有待提高,对视频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如何解决欠缺一定指导意义。
法治宣传短视频缺乏互动,传播力度不强
互联网的特点是“互联互通”,如果法治宣传短视频只有单一方向的播放,没有评论、转发等互动,将大大影响法治教育的宣传成效。一些普法网站的短视频平台上缺少互动功能,对平台日常维护和功能开发不够重视。有的平台虽然开发了“网友互动”或“网友信箱”等功能,但只有网友提问,并无后期跟踪答复。有的网友对于质量较高的法律宣传短视频想下载分享给其他人,但制作方禁止下载,导致短视频再次传播的力度不强。法治教育短视频的主要意义就是分享传播给更多的青少年和大学生,因此,在短视频发布平台的选择上和是否能够转发分享并评价对于法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短视频在高校法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学生结合个人遇到的纠纷提供短视频素材
在高校法治教育过程中,要改变单一传授灌输法律理论课程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现状转向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引导大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参与法治宣传的全过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结合其在平时学习、日常人际交往、兼职、社会实践、见习顶岗、创业过程中亲身经历的真实纠纷为基础,由学生自已撰写具有情节的短视频剧本,更贴近现实生活。平时在法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注意收集学生咨询的相关法律问题和纠纷,或者布置平时作业让学生提交自已曾经经历过的法律纠纷和解决途径等内容,由教师收集整理后可以形成短视频法治教育宣传的素材。
例如,上海某高校大学生结合亲身经历,编写出《刷单的骗局》剧本,并由学生全程拍摄、表演和进行后期剪辑,主要内容是新生小蒋在手机上查询网络兼职时,看见了一条刷单赚钱的兼职广告,便跟对方客服联系。客服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的缺点布下陷阱:“按照团队章程要先交99元的会费,会长教你如何靠刷单赚钱,只要做两单的生意就能回本!工作中要先垫付一定的资金,然后再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需要提供小蒋的支付宝账号和姓名。”小蒋认为利用业余时间刷单不仅可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还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于是匆忙之间相信了对方,先垫付了2000元的费用并获得了本金和佣金返还。小蒋尝到甜头后,不断提高本金的垫付额度,最终在付出一笔不菲的垫付费用之后客服将其拉黑并消失,小蒋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报警后,在警察的教育之下小蒋意识到刷单不仅是欺骗他人的行为,更违反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的规定。民警最终提示:“不管是不是网上兼职,一定要通过正规可靠的平台,认真鉴别招聘公司的真伪。网上兼职时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点击对方发过来的链接,不要在链接的页面上填写自已的銀行卡号、支付宝账号以及密码等信息。”该视频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之下最终完成拍摄剪辑,并发布在学院的公众号上,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收到良好的现实效果。
学生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总结解决纠
纷的途径和方法
对于时下层出不穷的校园贷、裸贷、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事件和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等大学生犯罪案制作相关短视频,从反面案例的角度警醒学生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对学生亲身遇到的法律纠纷进行分类和总结,结合所学法律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寻找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分析得出解决相同纠纷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相关法律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收集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兼职实习中遇到的各种法律纠纷,指导学生通过与纠纷对方协商、向互联网纠纷解决平台投诉、向消协投诉、向行政机关举报、向派出所报警、进行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不同的方式解决,并将学生维权的事例编辑成册分发给每一届的大学生进行参考和借鉴。例如:通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法律纠纷的反馈,及时了解企业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将其引入法治短视频的素材中,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与工作生活联系的紧密性,随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
在制作法治宣传短视频时,以专业的学生社团为主力军,由传媒学院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制作“大学生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和“大学生维权指南”两类短视频。由于短视频制作包含剧本撰写、演员表演、专业录制、后期剪辑加工等不同环节,专业性较强,由非专业大学生进行制作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专业的学生社团进行制作和宣传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展示更能保证短视频的质量和受欢迎度。
例如:上海某高校大学生在制作《刷单的骗局》法治短视频过程中,由从海外留学回来的视频制作专业的辅导员老师组建了感兴趣的学生社团,全程由学生自已编写剧本、表演拍摄和后期剪辑。由于学生平时功课繁忙,只能在业余时间集中精力进行视频的拍摄。辅导员老师还专门请当地的派出所民警参与拍摄并进行警示提醒,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虽然第一期制作的视频稍显稚嫩,但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投入了精力和热情,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视频制作完成之后,辅导员老师请法律课程的任教老师找到视频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对内容进行审核和把关,在各方的努力之下最终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法治宣传短视频,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旨和特点。
参考文献:
【1】薛勇秀:《法治题材短视频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民法院报》,2020年7月.
【2】王芸、邵维庆、严亚萍:《新煤体时代高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机制研究》,《法制与社会》2020年12月.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上海立达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法治教育创新多元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KY-2021-01-08)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王卓亚(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上海立达学院财经学院教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上海立达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