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辅类报刊的发展现状及突破路径
2022-05-25乔辉
乔辉
摘要:教辅类报刊在我国中小学使用较多,教辅类报刊都含有许多重要的知识信息,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前些年,大部分学校都会统一让学生使用教辅类报刊进行学科的练习。但是近些年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能够找到更加多的辅导资料,而且学生能够十分便捷地使用这些教辅资料。随着教辅类报刊的种类越来越多,市场逐渐呈现了饱和状态。这导致了目前教辅类报刊的生存空间狭小,很难达到印发标准,教辅类报刊企业难以坚持。所以,目前教辅类报刊企业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改变目前教辅类报刊难以生存的局面。
关键词:教辅类报刊;新时代背景;管理措施
教辅类报刊在发行的初期,使用方便且内容精准,很快成为教育界的得力助手,在发行的高峰期能够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从中可以看出教辅类报刊在初期的受欢迎程度。然而,这也是教辅类报刊饱和的原因之一,在巨大的市场中,很多教育类企业都尝试加入教辅类报刊,竞争逐渐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教辅类报刊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人们的阅读方式电子化、减少对于报刊的使用以及教辅资料多样化、教辅类报刊形式较为单一等,这些因素导致教辅类报刊在目前很难继续发展和经营,教辅类报刊企业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让教辅类报刊重焕生机。
教辅类报刊现状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我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健康的良性循环体系。目前在网络上很多人都能够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辅类报刊的资料,但是很多其实并不是有正版授权的。有的人将正版的教辅类报刊私自在网络上进行二次售卖,价格相较于正版更低,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这类报刊电子版。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知识产权,进行二次售卖其实是违法的行为。并且由于网络的繁杂,很多人难以判断这个产品是不是正版的,这也是教辅类报刊经营困难的一大原因。
教辅类报刊编辑的观念落后
目前教辅类报刊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除了受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冲击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辅类报刊编辑的观念较为落后。教铺类报刊主要是提供给正在学习的学生,虽然教辅类报刊的编辑很多都是某一学科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他们长期都是在报社工作,并不能快速且直接地了解到目前的教育状况,不在教育的第一线,很难及时把握报刊内容的选择。很多编辑不去对学生教育进行了解,在报刑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是按照自已对于教育的理解以及过去的一些标准,一直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进行教辅类报刊的出版。但是当前新时代的教育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教辅类报刊编辑观念的落后也导致其生产的内容落后,从而使教辅类报刊失去了吸引力。
教辅类报刊内容编辑水平不足
教铺类报刊最重要的就是内容能够帮助到需要教辅资料的学生,但是由于目前教辅类报刊发展形势较差,很多教辅类报刊的编辑水平较低。大部分的教辅类报刊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最重视的就是他们的专业知识,选择这个学科的专业人才,这样固然能够保证教辅类报刊内容的准确性,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辅类报刊的发展。教辅类报刊对于编辑的水平以及能力要求都很高,非科班出身的很多编辑只能够做到对于内容的认知选择以
及技术加工,很难做到对于报刊进行全面的编辑。教辅类报刊的编辑人才选拔标准太过于单一,选取学科类专业的编辑专业面太窄,在不同的板块当中不能够做到精益求精,报刊的质量审查结果就差强人意了。教辅类报刊也是报刊,需要编辑能够做到一股报刊要求的标准。
教辅类报刊的营销以及创新问题
营销方式与创新落后
教辅类报刊是一种专业的报刊,对于它的专业性要求是很高的。国家的“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很多学校以及家长都意识到了应该给学生减轻负担,而对于教辅类报刊来说,这就意味着购买的人会更加少。并且教辅类报刊一般都是依靠与教育行政机构合作进行发售,在“双减”政策下,很多教育機构以及学校都会减轻负担,减少或不再发售教辅类报刊。在这种形势下教辅类报刊应该转换观念,不再依赖团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售卖,并且增加宣传,将报刊的主要内容等作为宣传的重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教辅类报刊对于学习的帮助。此外,教辅类报刊在新时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进行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多人都能够在网络上查询到学习以及复习资料,并且大多数人都更加愿意在网络上寻找资料,因为其与教辅类报刊的内容相差甚少。而且教辅类报刊的种类十分多,学生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教辅类报刊的发展之路更加狭窄。所以教辅类报刊要进行一定的创新,首先就是内容的创新,在内容上应该更加符合目前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辅类报刊编辑去学校进行调研,了解目前的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需求。其次就是对于教辅类报刊的设计进行创新,教辅类报刊的排版让很多学生在使用时会感觉到不适,所以可以对其排版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良和创新,让文字更加明确以及排版更加清晰。最后就是销售的创新,教辅类报刊在网络上售卖其实并不多,那么教辅类报刊可以开辟网络售卖这一个新方向,可以让学生自已去了解购买,不一定再通过学校统一购买,从而有效地增加销量。
教辅类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单一
教辅类报刊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末左右,那个时候教辅类报刊的经营方式与传统报刊经营模式是一样的,教辅类报刊的经营方式还不够成熟。但是在经过了很多年的沉淀之后,教辅类报刊实行综合性与单一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出版较为稳定,并且由国家教育部管理,这能够更好地保证报刊内容的准确性。但是这种模式也极大地限制了教辅类报刊的发展,教辅类报刊极度缺乏内部活力和创造力。但是在这种模式并不适合目前时代发展的形势下,很多教辅类报刊并没有顺应时代变化而改变。
如何推动教辅类报刊的发展
建立完整的销售体系
环境影响阅读,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和报纸出现的危机,除了人们的意识还未转变之外,报刊自身的原因也是很多的,教辅类报刊社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已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教辅类报刊在目前的时代形势下,需要顺应时代去创新,不能固步自封。在销售方面,改变以往的销售方式,教辅类报刊可以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销售体系,在销售方面先进行改变。同时,提高教辅类报刊的质量,让需要教辅类资料的学生意识到教辅类报刊的可读性。教辅类报刊必须建立良好的体系、方便实用的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只有这样,教辅类报刊才能够再次提高在社会中的存在感。
加强对于报刊的宣传
其实教辅类报刊的逐渐没落还源于
很多人对于教辅类报刊的不了解,很多人都只认为教辅类报刊是学校给学生安排的一些类似作业的东西,所以一般都是学校统一订购。但是新时代背景下,很少有学校会主动地帮学生统一订购复习资料,而普通学生以及家长又因为对于教辅类报刊不了解而不会主动去购买。所以教辅类报刊需要加强宣传,宣传的方式也有很多。现在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会去看互联网,网络对于每一个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辅类报刊可以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其优势以及价值,吸引更多的学生以及家长提高对于教辅类报刊的兴趣。并且教辅类报刊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售卖,也方便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购买。教辅类报刊相对于电子出版物其实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可以从这一点加大宣传。
教辅类报刊的管理措施
关注质量问题
教辅类报刊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质量不尽人意,所以说在管理方面一定要注重质量问题。教辅类报刊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铺类报刊的内容质量。教辅类报刊的编辑一般都是这个学科的专业人才,对于内容的选取一般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但是有很多问题在于很多编辑对于如今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够了解以及对他们的需求不够了解。所以作为教辅类报刊的编辑,一定要进行调研,研究目前的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报刊内容的质量。还有报社可以安排另外一个专业编辑对报刊进行排版,或者让学科专业人才去学习编辑专业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提高报刊的质量。另一个方面就是印刷质量,很多教辅类报刊对于印刷并不重视,认为只要管内容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印刷质量差,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因报刊印刷质量问题感觉很累,那么他们以后很难再选择这个报刊,所以教辅类报刊企业还应该对印刷质量予以重视。
与信息化大数据结合发展
教辅类报刊要发展,就要把自身变为大数据获取的组成部分,并反过来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分析结果不断修订提升质量。对于教辅类报刊而言,大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再进一步对现有教辅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教辅类报刊可以在内容中给予学生更具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在纸媒时代,教辅类报刊编辑与学生用户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只是起到单向的学术整合和引领功能。因此,教辅类报刊的知识传授具有片面性、单向性和模糊性等特征。大数据时代,教辅类报刊可以充分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用户的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这其中涉及到诸多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构建出一个用户的完整学习模型,可以帮助教辅类报刊针对不同用户进行精准定位,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提供更有差异性的增值服务。依托一定的手段支持,教辅类报刊应该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面对学生,教辅类报刊可以科学命题,提供层次有别、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案;面对教师,可以在分析学生学习模式和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或题库供其参考使用。教辅类报刊甚至可以为一个地区的教研室提供增值服务,辅助测试该地区的教学水平,增强该地区的用户黏性,利用数据反馈改善自身产品。数據采集、整理与反馈并非一次性的工作,需要长久、定期进行。在某个阶段,特定用户的访问次数、学习的效果以及他们反馈的信息都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反过来帮助教辅类报刊(数字或纸质)进一步优化,如针对某个学校甚至班级进行题目难易度的调整、视频讲解的步骤优化等。依托这些数据,教辅类报刊可以改善自身的产品,如推出更为人性化的程序或网站、出版更有针对性的教辅资料等。
教辅类报刊要不断发展,不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淹没,就必须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以及目标。在时代不断改变的背景下,教辅类报刊不能够固执己见,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顺应时代潮流。总而言之,在教辅类资料激烈竞争的时代,教辅类报刊要在变中求新,不断地创新管理措施,提高教辅类报刊在教育界的存在感。
参考文献:
【1】秦绍芳.教辅类报刊的市场经营策略【J】.中国编辑,2004(5):82-83.
【2】曾先.浅议教辅类报刊企业的发展对策【J】.经济师,2021(3):76-77.
【3】顾冠华.教育教辅类报刊质量标准分析解读【J】.江苏教育通讯,2006(1):10-16,29.
【4】韵小丽.教辅类报刊远程编辑中的应用尝试——在现代通信技术框架下论述【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4):94-96,89.
【5】李勇.探寻教辅类报刊走出行业困局的途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2(1):15-19.
【6】罗树范.教辅类报刊:与新课程改革一起前进【J】.传媒,2005(6):49.
【7】曹振坡.教辅类报刊的生存与发展之道【J】.新闻世界,2016(3):21-23.
【8】张西安.谈谈教辅类报刊的社会责任【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2):108-112.
(作者单位:中学生学习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