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对初中学生品格教育影响概述
2022-05-25王卿洪
王卿洪
摘 要:在我国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推进下,有效地拓展了初中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也具有相当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研学实践对于初中生的品格教育依旧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研学实践;初中学生;品格教育
近年来研学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成果,但是对于学生的品格教育却缺乏基础的指导。因此,研学实践需要积极关注学生品格教育,实现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同步提升。
一、研学实践对于初中学生品格教育的检验作用
(一)落实对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检验
不同于校内教育模式,在研学实践中,学生在校和在家中的行为习惯得以完全展现在研学师生之中[1]。在研学实践中的负责教师能够积极准确地发现学生在衣、食、住、行、学上的行为是否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并在后续的研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改变,确保学生能够响应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实现对学生的优秀品格培养。
(二)落实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的检验
通过在研学实践活动中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中可以明显地发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在学生行为上的落实。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教育方式,研学实践强调学生发挥自主行为能力,通过学生之间自主的问题发掘,辅以教师的引导,在交流合作、互帮互助间,实现问题的解决,助力学生优良品格的养成。
(三)落实对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的检验
研学实践活动的场地各有不同,如农场、牧场、工厂等各式各样的研学基地[2]。不同的研学基地,对于学生的要求准则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们在研学基地中的行为表现,如环境保护、秩序遵守、尊师爱老护幼等,检验学生在公民道德、社会公德教育下的成果表现,落实研学实践对学生品德的引导作用。
(四)落实对热爱集体和维护集体教育的检验
研学实践将参与师生放置在校外研学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的评价也往往是基于学生团体组织的,因此,集体的荣誉感自然被放大[3]。教师通过学生行为和表现的观察,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对于集体利益的态度,并适当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集体荣誉价值观。
(五)落实对初步职业道德教育的检验
在初中研学实践中,职业体验是研学实践中的重点活动内容,有利于学生建立对职业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未来职业的远期规划。因此,在研学实践中,通过职业体验能够落实对学生初步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检验。
二、初中学生在研学实践中的品格问题
初中生研学实践不仅能够落实对学生的品格教育检验,还能够充分暴露出初中生在品格上的一些问题,帮助教师归纳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引导学生建立优良品格。
(一)知行不一
通过对研学实践中学生表现的观察,知行不一是多数学生品格问题的重点表现。参考初中生的受教育水平和德育水平,諸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早已能够熟练掌握,但是在研学实践中依旧存在许多失范行为,而通过对学生们的回答总结,大多数人是明知故犯的,如破坏公物、乱丢垃圾、辱骂他人等,学生们对这些行为明知是错误的,依旧试探犯错,也多是因为诸多行为准则只存在于口头和语言中,未能在行为上得以践行。
(二)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在研学实践中也是占据较大比例的学生品格问题,这类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身行为缺乏对他们感受的考虑,对于集体活动、集体荣誉感存在缺失,甚至极小一部分学生对于带队教师也缺乏一定的尊重,是学生品格教育缺失的重要案例。
(三)缺乏责任感
不同于校内活动,研学实践的场所以农村、牧场、工厂等研学基地为主,因此也更具开放性[4]。在研学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实现和不同社会人群的交流,而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也出现了责任感缺失的表现,逃避集体责任、逃避家庭联系、逃避社会沟通,在研学实践中也往往表现出较低的活动参与度。
(四)三观不健全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启蒙建立之中,虽然受限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使得学生三观的形成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但是在研学实践中还是能够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各个因素之间的正确引导,表现出正能量的、乐观向上的态度。但是依旧存在部分学生因为个别因素的不良引导,表现出负能量的,低落迷茫的态度,缺乏健全的三观。
三、初中学生研学实践中品格培养的有效引导措施
(一)增强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研学实践活动中具备较多的集体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的模式,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点的锻炼[5]。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们参照任务形式,自由合作分组,形成小组内学生合作的状态,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小组间的任务竞争,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的生成。
(二)增强初中生的是非荣辱观
相较于校内活动的单一性、单向性,校外的研学实践具备更加丰富的活动主题、更强的学生参与度,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产生共情观念,实现学生品格教育和能力塑造的同步进行。特别是在部分主题类研学实践中,如红色革命主题、劳动教育主题等,通过鲜明的教育主题,能够积极地促进学生形成正向的是非荣辱观,并影响其行为能力。
(三)增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为研学实践的开放性,使得参与的初中生能够广泛地接触到社会各个层面,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理解社会、理解责任感。经过不同的研学实践,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农民、工人、志愿者等各类型的职业工作状态,还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状态,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结束语
研学实践能够积极地践行核心素养教育下的全新诉求,因此在研学实践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塑造,还要关注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引导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明芳.面向乡土地理资源的初中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29-131.
[2]李杰.红色研学与劳动教育视域下三线建设遗产的文商旅教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旅游评论,2021(02):55-59.
[3]芦晓红.图书馆研学旅行现状和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7):20-28.
[4]崔雨.初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20.
[5]陈东军,谢红彬.我国研学旅游发展与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3):598-607.
本文系 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资助(项目编号:JSZJ201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