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赏读

2022-05-25王洋杨红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承天寺空明闲人

王洋 杨红莉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一篇经典小品文,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所记录的真实的生活片段。全篇用看似平淡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了闲人赏月的情与思,集叙事、写景、議论抒情为一体,展现了作者直率无饰的人品。

一、结构自然

《记承天寺夜游》根据写作结构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本句为“起”,交代了苏轼赏月的缘由。秋末冬初,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变冷。“解衣欲睡”说明时候不早了,苏轼脱了外衣准备休息。将睡之时,苏轼注意到“入户”的月光,这激发了他的兴致,于是不顾更深露重,整好衣装,高兴地去赏月。“入”字显示了月光的动态,与苏轼的“行”互为映照。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两句为“承”,交代了苏轼寻友赏月的过程。“念”字一方面展现了苏轼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说明黄州这样偏僻萧条的江边小镇无法满足苏轼的精神生活。“遂”字说明苏轼马上就确定与自己“为乐”的人是张怀民。“至”展现了苏轼的行动力。此处可以看出,苏轼与张怀民非常熟悉,因为熟悉对方,苏轼才能预判怀民未寝,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个“亦”字展现了苏、张两人的心意相通。“相与步于中庭”说明两人见面无须多言,自在地漫步于寂静的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本句为“转”,描绘苏轼与友共赏澄澈明亮的月下美景。“如”字说明地上并非真的积水,“空明”展现了月光的澄澈。在“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中,苏轼将月光比喻为空明澄澈的水,并且将摇曳的竹柏之影想象为水中交错的藻、荇,由此巧妙地勾勒出竹柏之影的摇曳之姿,短短一句话便刻画出事物之常形与客观事物的动态美。承天寺夜景的艺术境界其实是由苏轼独有的心境构建的,环境的宁静和苏轼的主观情感猝然遇合为水乳交融的意境,其实并不见得与承天寺的客观状况相统一,所以苏轼才会有接下来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处为“合”,苏轼以问答表现出复杂微妙的心境。两个“何”字说明“月”与“竹柏”都是常景,“但”表明看到月光乘兴出行的苏轼,以及与苏轼漫步庭院赏月的张怀民才是特殊的存在。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时是他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在黄州,他通过参悟佛法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并纵情于山水以寻找内心的平和,感受生活的自在与闲适。张怀民同苏轼一样是被贬谪到黄州的,虽然只是担任主簿之类的小官,但是并不过分沉溺于被贬谪的情绪中,而是在公务闲暇游山水怡情。相似的人生经历促使二人多有来往,互为知己。两人同样“身闲”且“心闲”,都无政务缠身且都有无可诉说的悲凉,还共有赏月的闲情雅致,所以苏轼称自己与张怀民为“闲人”。此外,“闲人”一词点明了本文的主旨,为前文的景物描写增添了一份情感色彩,

苏轼在一篇不足百字的文章中将“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展现了高超的写作笔法。全文如流水般自然流畅,由记叙到描写再到议论抒情,表达出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

二、意味丰富

文中所描述的“月”“竹柏”等不只是日常生活中单纯的物象,而是融入了苏轼情趣的意象。苏轼为什么会觉得地上的影子大概是竹、柏的影子,而非其他植物的影子呢?因为“竹”“柏”向来是君子的象征,代表着正直、高洁、坚韧,这其实彰显了苏轼的自我认知。苏轼认为竹是高风亮节的象征,他不仅写竹,而且通过画竹表示自己对竹子的喜爱。

在苏轼笔下,“庭下如积水空明”尽显承天寺的月光澄澈静谧之感,“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则极显竹影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创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体现了苏轼对现实美的独特感受和认识。结尾的“何夜无月”,看似与前文的“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形成了感情上的冲突,但两相对比其实体现了苏轼文学创作中的“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特点,同时也表明“月色入户”其实是苏轼找寻精神解脱的一个契机。

这篇小品文之所以被称之为“名篇”,在于其自然平淡的文字里,蕴藏着苏轼的深刻思想和人生态度。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触碰到苏轼当时孤寂又自悦的独特灵魂,感悟到他本真的性情。世人忙于名利,错失了观自然美景的机会,更别提以“景语”表“情语”。正因如此,“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才能获得一种绝佳的艺术效果,让人们能够窥得苏轼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而“闲人”也包含着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寂、人生的感慨、精神的超脱、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统统蕴含其中。《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源于内心感受,经外界触发而成的月夜兴起小作,意境完整,韵味隽永,回味无穷。

[项目:石家庄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苏轼作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11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承天寺空明闲人
忙人与闲人
在水边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人与寺
江岚诗词二首
月夜里的“遇见”
夜游承天寺记
承天寺文化价值与保护初探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