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大放异彩

2022-05-25于晶晶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汉字语文课堂传统

于晶晶

历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根基,传统文化是精神文明传承的桥梁。不管当代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炬都要不断进行传递,而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们接受文化熏陶、提升文化素养的关键据点。新课改的背景下,人才培养面临着更加全面、更多层次的要求。小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相应的学习和提升。语文学科既具备工具性,又具备文学性。而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从风土人情到文化风俗,从语言风格到审美情趣,无一不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因此,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大放异彩,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承担的重任。

一、用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兴趣

听故事是小学生共同的爱好。而传统文化小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添加了一层神秘色彩。在当代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想保持课堂活力,增加学生的见闻,丰富他们的精神和内涵,适当添加传统文化典故、传说或者故事是有效的手段,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参与度。比如,在讲授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认为应当如何对待朋友,然后向学生讲述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另外,教师还可以讲三国时期管宁、华歆的故事,告诉学生朋友不光要友爱互助,也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得到启发,把古和今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和体会。

二、在传統文化中学习汉字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对汉字的记忆多是依靠死记硬背,所以难免会产生记忆偏差,导致汉字的学习和记忆不准确。而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汉字学习的好帮手。首先,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减少记忆误差。比如,对于“家”这个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宝盖头是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屋檐,而“豕”是猪的意思,一个家里有住房,有肉吃,就能够保证一家人的温饱和生命的延续。另外,由于古代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男尊女卑的观念,男性往往和力量、阳刚等词语结合在一起,而女性一般和柔弱、阴柔等相联系,因此“阳”和“阴”是一组相对的词。总之,汉字的造字法中蕴藏着先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精神观念等,只要学生对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必然能够增加对汉字的理解和印象。另外,古诗词也是学习汉字的有效途径。古诗词中有较为简单的汉字,当然也存在笔画较多、难度较大的汉字,小学生每天背诵古诗词,就有了更多认识汉字的机会,久而久之,汉字的储备量就会越来越可观。

三、将传统文化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而出现。但是语文课堂时间和容量有限,难以使传统文化深入小学生的内心。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实现课下与课上的同步,在家与在校的同步。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推荐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查询古代的传说和习俗等。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向学生们介绍节日的内涵和精髓,让小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些日常举措经过日积月累,最终能够实现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并实现传统文化学习的目标。

总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也是对语文课堂的改进和提升。小学生出生在新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学习历代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这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大放异彩,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实现中国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汉字语文课堂传统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