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及使用情况研究
——以南充市12所幼儿园为例
2022-05-24杨文悦
曾 彬 杨文悦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79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及幼儿对其的使用情况,其中,幼儿园室外主要是指室外空间及室内外过渡空间,包括入口空间、廊道空间、庭院空间、围墙空间等[2]。从组成上分类,幼儿园室外墙面分为大门立面、围墙、主建筑朝外的立面等[3]。此外,互动墙面是指具有操作性特征的墙面环境,其中,操作性是指幼儿可以对呈现在墙面上的材料进行操作与摆弄,并在操作过程中与环境产生相互影响[4]。总体而言,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是指可供幼儿进行操作的一种教育环境,其中主要创设在廊道墙面、楼梯墙面、户外墙面。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是在操作中成长的。”可见,通过创设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的互动墙面环境,支持幼儿对互动墙面环境的发现与创造,既能够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满足幼儿动手体验的需要[5],还能够为幼儿园节约平面空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空间,从而使幼儿得到多元化发展。因此,对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及幼儿对其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以“墙面环境创设”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0月2日,得到文献共248篇。剔除不相关文献12篇,剩余236篇,其中硕士论文57篇。经过进一步梳理与归纳,对墙面环境创设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研究对象来看,有71篇文献专门研究幼儿园活动室和班级墙面环境,占相关总文献的30%,如杨晓丽等人对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的评价效果进行调查研究[6]、肖希对大班幼儿喜欢的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进行研究[7];19篇文献专门研究特定区角墙面环境创设,占相关总文献的8%,如沈诗慧基于儿童视角对阅读区环境进行研究[8]、程金平针对小班美工区物质环境创设进行实践研究[9],其中都涉及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另外146篇文献均是从宏观层面对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进行研究,如王小英等人对幼儿园物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10],其中涉及室外墙面环境创设的研究。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关于互动墙面的研究文献仅14篇,如张筱然基于儿童视角探究墙面游戏[11]、庄柳媚等人对幼儿园活动室主题操作墙创设进行研究[12];关于幼儿参与墙面使用的文献有11篇,如张全超、徐志慧等对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布置进行了相关研究[13-14]。可见,研究幼儿园室外墙面环境创设的较少,针对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研究也较缺乏,且已有研究未涉及对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创设及使用情况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从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及幼儿使用情况着手,其中包括对互动墙面类型、位置、来源、材质、更新频率以及幼儿对互动墙面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并结合访谈加以分析,以了解当前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找寻存在的问题,为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提供更好的建议,进而让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样本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
研究样本为四川省南充市1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其中4所幼儿园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年左右,4所幼儿园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年左右,4所幼儿园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年左右。
(二)研究方法
1.非参与定点观察法
(1)观察地点选定。观察地点选定在靠近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附近,以保证可以全面清晰地观察到互动墙面的内容以及幼儿使用互动墙面的情况。
(2)观察时间安排。首先,对每所幼儿园的室外互动墙面环境进行半天时间的预观察,以此了解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内容。其次,分别再对12所幼儿园进行为期12天的正式观察,每所幼儿园各一天,时间从幼儿入园开始到离园结束,主要观察幼儿对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的操作使用情况。
(3)观察内容。观察内容是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以及3~6岁幼儿使用室外互动墙面环境的情况。首先,对室外互动墙面环境进行预观察是为了熟悉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的创设内容,包括对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的类型(数量)、位置、来源及材质进行观察与记录。其次,在预观察的基础之上进行正式观察,主要对使用互动墙面的幼儿性别、人次进行观察记录,最终形成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及使用情况观察表,见表1。
表1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及使用情况观察表
(4)观察记录方式。在观察时,记录墙面分类、墙面位置、墙面来源、墙面材质、墙面玩具名称及数量主要是用“填写法”,记录幼儿的性别、使用人数则采用画“正”字的方法。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观察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在征得幼儿园园长以及班级教师的同意之后,对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进行拍照用于辅助记录。
2.访谈法
为了弥补观察的片面性,辅之以访谈法了解教师和幼儿对于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想法与认识。
(1)访谈对象。从每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位教师和6名幼儿(3名女孩、3名男孩)进行访谈,共访谈12位教师和72名幼儿。
(2)访谈内容。围绕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自编教师访谈提纲与幼儿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均为开放性题目。教师访谈提纲主要围绕教师观念、墙面功能、更新频率、幼儿使用情况4个维度共8个题目展开。对于幼儿访谈提纲的设计,以幼儿的口吻进行提问,主要围绕幼儿参与程度、使用难度、喜好(原因)、爱护意识4个维度共6个题目展开。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总体情况
1.从墙面位置分析,廊道区域互动墙面种类及数量多于楼梯区域与户外区域
通过观察发现,室外互动墙面区域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廊道区域、楼梯区域以及户外区域。样本中廊道区域的互动墙面种类共有72种,数量为216个;楼梯区域的互动墙面种类仅6种,数量为6个;户外区域的互动墙面种类共有12种,数量为66个,见表2。其中一种类型的互动墙面数量可能会对应一个或者多个,如设置在廊道墙面的“亮片翻”类的互动墙面对应的数量为8个,而设置在户外墙面的“篮球架”类玩具数量仅1个。对互动墙面种类及数量创设较多的是廊道墙面,而对于户外区域、楼梯区域创设的墙面种类则较少,可见,对于后两者的空间利用率并不高。此外,每一种类墙面创设数量差别较大,意味着创设比例不均衡,有的种类对应的数量仅1个,有的种类对应的数量接近10个。
表2 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类型及数量构成
2.从墙面类型分析,艺术类、认知类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居多
根据本研究的观察,将墙面类型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艺术类、认知类、运动类以及生活类,如图1。
图1 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类型创设比例
结果发现,艺术类与认知类的创设数量居多。艺术类的互动墙面数量占样本总量的40.8%,其在互动墙面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多;认知类的互动墙面数量占样本总量的38.8%。其中,艺术类墙面包括大型的“涂鸦墙”“亮片翻”等,认知类的有通过球体滚动探究平滑与粗糙的触摸墙等。此外,幼儿园对于运动类和生活类的互动墙面创设数量较少,分别仅占样本总量的8.2%和12.2%。运动类的互动墙面有攀岩墙、篮球架等,生活类的互动墙面包括用餐记录、饮水记录以及“我的游戏我做主”等。其中,“我的游戏我做主”是指教师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类型,通过用自己的照片粘贴至墙面上所呈现的区角名称,目的是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的时间段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活动,培养幼儿有意识地做游戏计划。
3.从墙面材料来源分析,购置成品材料的墙面创设数量多于利用半成品加工以及废旧品自制材料
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来源可分为购置成品材料、利用半成品加工以及利用废旧品自制三大类。根据观察,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以购置成品材料为主,占样本总数的62.5%,见表3。
表3 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来源数量
此外,从墙面的材质分析,主要包括纸类、布类、塑料橡胶类、金属类和木类五大类。其中,购置类的互动墙面以塑料橡胶类材质(41.9%)、金属类材质(35.5%)、木类材质(22.6%)为主,利用半成品加工的更多是纸类材质(60%)以及布类材质(40%),而利用废旧品加工的材质选择,幼儿园更倾向于使用塑料橡胶类材质(87.5%)与纸类材质(12.5%)。同时,通过访谈发现,利用废旧品自制互动墙面时,大多数的墙面材料是教师要求幼儿去寻找收集后带入幼儿园,可以看出幼儿仅仅是形式上参与了互动墙面的创设,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幼儿的参与主体性。
4.从更换频率分析,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更换周期较长
在对教师进行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更换频率进行访谈时,12位教师均回答“几乎从不更换幼儿园户外区域的互动墙面”。如其中一所幼儿园的户外区域创设了“篮球架”互动墙面,该墙面材料多年未更换,且观察到几乎没有幼儿使用,目前已经成为幼儿园的闲置环境创设。通过访谈该幼儿园的一位教师了解到,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幼儿园的发展,园长更加注重发展足球运动,同时教师也不具备关于篮球的正确指导能力;另外,该互动材料功能单一,只能用于投篮,因此教师不愿意带领幼儿使用该互动墙面,幼儿也因其功能单一没有兴趣参与。除此之外,关于幼儿园楼梯区域和廊道区域的互动墙面的更换频率,4位教师回答“一学年一次”,因为很多墙面材料为幼儿园购置的成品材料,成本较高。6位教师回答“一学期一次”,占比50%;两位教师回答“两个月一次”,占比16.7%。当然,多位教师在访谈中也提到,幼儿园会因为园内开展活动的需要不定期地更换墙面内容,因此更换频率也并非固定不变。
(二)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幼儿使用情况分析
1.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孩对互动墙面环境的使用率高于女孩
观察并统计幼儿对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的使用情况得知,女孩使用共1 344人次,占总人次的47.9%;男孩使用共1 464人次,占总人次的52.1%。可以看出,男孩对室外互动墙面环境的使用率高于女孩。
同时,男孩和女孩对于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类型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认知类与艺术类使用情况差异较大。对认知类墙面的使用,男孩为624人次,女孩为504人次;而对艺术类墙面的使用,男孩为180人次,女孩为240人次。可以看出,男孩相比女孩更喜欢操作认知类互动墙面,而女孩相较于男孩更喜欢操作艺术类互动墙面。这两种墙面类型使用情况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与女生较擅长感性思维、男生较擅长逻辑思维有关。
2.从使用人次角度分析,幼儿更侧重选择具有多功能且可供多人使用的互动墙面
通过观察并对幼儿进行访谈发现,幼儿偏向于选择多功能的互动墙面。比如幼儿园中的“亮片翻”,其中一所幼儿园虽然定制了8个不同亮片色彩的墙面玩具,但是观察到与其互动的幼儿较少。相反,对比观察到的“滴滴停车场”,幼儿参与使用频次非常高,结合教师对其教育功能的介绍,了解到它被设计为一个多功能墙面,且房屋等图片是由幼儿自己参与制作的可插入白色轨道中的立体式模型,其不仅可以用于科学探究,感受物体的平滑与粗糙等,也可以与多人一起合作使用,感受小车上升与滑落的过程。总体而言,幼儿更侧重选择具有多功能性且可供两个及以上幼儿共同游戏的互动墙面。具备这些特点的互动墙面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让幼儿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5]。
四、问题与讨论
(一)墙面空间利用率低,互动墙面数量较少
本研究发现,目前幼儿园廊道区域互动墙面数量较多,户外互动墙面极少,而楼梯互动墙面几乎不存在。户外墙面与楼梯墙面很多区域未能合理使用,有些浪费,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在认知观念上,园长及教师缺乏对环境利用的预见性,缺乏对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重视程度,对户外墙面等大面积区域未能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发[16];二是在对户外墙面环境的创设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成本投入、维护方式、可控性等[17]。因此,户外墙面以及楼梯墙面利用率极低,有待开发利用的空间非常大。
本研究还发现,互动墙面数量较少,样本中12所幼儿园虽然均备有互动墙面,但设置种类不超过10种,较为单一。幼儿园墙面创设更多的仍是利用观赏性墙面,这与李谷雨的研究结果一致:教师过于注重环境的审美装饰作用,而忽略幼儿是否能够与墙面环境进行有效互动[18]。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未曾考虑环境的适用性与教育性,依旧存在“重形式、轻教育”的问题,以至于教师没有意愿去开发利用墙面空间,难以创设更多的互动墙面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与发展。
(二)互动墙面类型创设不均衡,忽略生活类与运动类墙面的创设
本研究显示,互动墙面类型创设数量最多的是艺术类互动墙面,占比40.8%,这与赵光伟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探究五大领域在墙面环境中的比重时,提到在所有的墙面中,艺术领域的墙面数量最多[19]。其次是认知类互动墙面类型,占比38.8%。而生活类与运动类的互动墙面类型仅各占8.2%、12.2%。可见,幼儿园的互动墙面呈现出创设类型不均衡,园长与教师更偏爱投放艺术类与认知类的互动墙面类型,而较忽略生活类与运动类的互动墙面创设。其原因在于,对于园长与教师而言,艺术类、认知类的互动墙面环境创设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幼儿参与,缩短教师的创设时间,减轻教师的创设压力,还能达到装饰幼儿园室外环境的效果;而生活类、运动类互动墙面环境达到教育效果相对较困难,将生活、运动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更能实现幼儿的动态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反映出教师认识的片面性以及缺乏创设生活类、运动类互动墙面环境的知识与能力,这是导致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类型不均衡的根源所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去感知、发现、认识并理解周围的物质世界[20]。因此,幼儿园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刺激其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平衡感发展的机会,强调互动墙面类型创设的均衡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才能促使幼儿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互动墙面创设缺乏废旧品自制,幼儿参与互动墙面创设程度低
本研究显示,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以购置成品材料为主,占墙面创设材料来源的62.5%。此研究结果与张敏的研究结果一致:教师过于追求环境的美观,而忽视环境的教育性,大多数的互动墙面来源于幼儿园购置的一些美观、豪华的成品材料[21]。另外,教师利用纸类或布类等半成品进行加工形成互动墙面较少,对于废旧品的利用率极低,教师缺少对废旧材料的再创造。通过访谈教师得知,一是由于废旧品的收集主要来源于家长、教师,但室外互动墙面环境空间较大,废旧材料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墙面环境创设。二是由于部分教师受环境创设参考资料较少、自身创意不足等限制,无法将废旧品利用最大化。三是环境创设在实施过程中倾向于成人视角,废旧品自制相比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来说,精致度、美观度相对不足,对于家长而言,其更希望直接看到环境创设的效果,幼儿园自身也为了应对家长以及上级检查追求环境的美观性,较少使用废旧品来创设室外互动墙面环境。
本研究还显示,幼儿参与互动墙面的创设程度较低,主体性较弱,这与马娜的研究结果一致:幼儿在环境创设中表现为只是为教师打下手而已,在教师的要求下搜集环境创设需要的材料,仅仅停留在被动参与的形式上[22]。这容易造成教师费尽心思设计的墙面环境,幼儿却并不感兴趣,反之,幼儿感兴趣的又与教师创设的内容有所不同。这说明,教师既没有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思考幼儿需要且喜欢怎样的互动墙面环境,也没有给予幼儿更多的参与机会去表达并亲身设计互动墙面环境,反映出教师并未将幼儿真正放在主体地位,缺乏对幼儿足够的信任与“放手”支持,对幼儿“本位”的理解与参与度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幼儿对互动墙面的理解性不强、探索的积极性不高。
(四)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更换频率较低
本研究显示,针对户外区域互动墙面环境创设“几乎从不更换”,占到100%。这可能与户外区域互动墙面来源有关,因为户外区域的互动墙面基本是购置的大型互动墙面材料,成本较高且面积较大,从人力、物力、财力的角度来看,不容易更换。此外,针对楼梯区域以及廊道区域的互动墙面,大部分是“一学期更换一次”,更换周期较长。之前的研究也表明,相比班级的主题墙会随着月主题进行每月更换,而班级走廊墙面,则是一学期更换一次[23]。同时,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发现,由于互动墙面更多是立体式设计,且幼儿园中大多数的互动墙面是购置的,因此很难经常更换,更无法做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难度与有层次地投入材料。这一研究结果与管倚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墙面创设造价昂贵,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更换[24]。
(五)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功能性较单一
通过观察幼儿对互动墙面的使用情况并对幼儿进行访谈得知,幼儿更喜欢功能多且可以供两人及以上合作使用的墙面类型。然而,幼儿园中大多数的互动墙面功能性与主题性单一,幼儿刚开始比较感兴趣,但时间久了也就缺少继续探索的兴趣。这与张晓晓的研究结果一致:幼儿在与墙面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是处于一种浅尝辄止的状态,往下的深入性与延续性不强[4]。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与教师的判断标准相关,教师习惯于认为幼儿“应该是这样的”,并未真正地从幼儿的角度去倾听幼儿的声音[25],仅从教师自身的主观判断出发,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墙面的功能无法呈现更多元化的效果。二是由于教师日常工作琐碎且繁杂,他们不愿意再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中,也极少深入思考如何让幼儿与墙面环境发生持续性、深入性的互动,仅仅将幼儿与墙面环境的互动停留在了表面上。这种功能性单一且长时间不更换的墙面环境很容易被闲置,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浪费幼儿园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五、改善建议
创设积极有效的互动墙面,不仅能够体现环境的教育性,跟随幼儿身心发展变化而变化,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自我,还能够充分发挥环境的功能性与经济性[26]。因此,根据以上对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所进行的讨论,提出改善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园长与教师对互动墙面的重视,创设大量丰富的互动墙面
意识指导行动的产生,园长与教师关于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观念对于创设行为具有引领作用。因此,建议园长与教师应当加强对互动墙面的重视程度,转变原有的环境创设偏重整洁性、艺术性、美观性的认知[27],更多从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及发展需求出发,创设更多互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墙面。把互动墙面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去考虑,才能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与思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28]。此外,从提高墙面空间利用率的角度来看,园长与教师应当多关注户外和楼梯墙面环境创设,户外墙面比较适合大面积的环境创设,采用动态布置的方式,可以更多地投放表达情绪的“心情墙”、可冲洗的“涂鸦墙”、探究答疑的“问题强”等互动墙面,以此将静态的环境转变为动态环境。
(二)注重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类型创设的均衡性
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可以让幼儿通过看、听、摸、说、做等形式操作墙面材料,调动身体的全感官参与,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搭建“支架”[19]。幼儿园管理者应当聘请环境创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增加教师对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认识与了解,引导教师在进行互动墙面环境创设时,均衡对艺术类、认知类、运动类以及生活类互动墙面的投放比重。同时,幼儿园应当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有关互动墙面环境创设的资料,也可搜集整理本园或其他幼儿园优秀的互动墙面环境创设思路与图片等,将其统一整理、定时更新放入图书角,用于园内教师借鉴学习,提升教师创设能力。以此创设更具多元化的互动墙面,丰富幼儿学习环境,进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整体协调发展。
(三)充分利用废旧品自制互动墙面,提供幼儿参与创设机会
为了有效弥补墙面环境创设经费不足和材料单一等问题,应当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废旧品自制互动墙面,多使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如废旧纸盒、易拉罐、布条、树叶等均可以作为互动墙面创设的材料。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创新能力,在保证循环利用资源的同时,设计具有发展性与深入性的互动墙面,为之后在原有基础上有层次地投放材料进行更新作铺垫,让这些废旧品经过教师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此外,应当充分发挥幼儿在互动墙面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提供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幼儿参与其中,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因为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所以只有幼儿亲身参与环境的创设,他们才能真正融入环境中[29]。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幼儿的谈话内容,通过提问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想法,以此更好地引导幼儿对互动墙面进行内容的设定、材料的选择以及环境的创设等[30]。如幼儿园装修后剩下很多PVC管材,教师可以针对“如何对这些废旧管材进行合理利用”开展谈话活动,在倾听幼儿的想法后共同制定一个废旧管材改造方案。接下来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搜集废旧管材,并引导幼儿将管材与水阀按一定结构固定在墙面,通过注水后,提出“水会流向哪里、你想让水流向哪里”等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观察与思考,从而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水流、水压等知识。鼓励教师和幼儿共同利用废旧品制作互动墙面,尝试创设“为儿童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31],不仅更易于幼儿理解,还能调动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让幼儿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所提高,形成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在操作互动墙面的过程中更具有爱护意识。
(四)适当增加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的更新频率
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教育熏陶,相比其他墙面类型,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更新频率可以适当增加,六周更新比较合适[32]。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幼儿的兴趣以及相应的课程建设,在原有的互动墙面基础之上进行环境的更新。例如,幼儿园在廊道墙面设置的“拯救曲别针”互动墙面,通过观察与访谈得知,教师创设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磁铁的属性。教师通过拟物化的方式将曲别针用小动物的头像进行装饰,情景化为“拯救小动物”,并投放各种材质的“枯井”供幼儿探究。一段时间后教师注意到幼儿已对“枯井”非常熟悉,逐渐失去与墙面互动的兴趣,教师便更换故事背景为“拯救海陆空交通工具”,重新随机摆放“枯井”的位置。可见,通过适当的修改与调整,增加幼儿与墙面环境互动的难度与新颖度,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与参与欲望,供幼儿逐步深入探索与挑战,逐渐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五)创设多功能并可供多人合作使用的互动墙面
首先,从多功能的角度来看,要求互动墙面的玩法不局限于一种,可供幼儿持续深入探索。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更多的玩法。如教师可以创设“百变创意墙”,将多个装蛋的废旧托盒拼凑组成一个大的蛋托操作墙,让幼儿用团、塞、包、绑等方式动手操作。玩法包括根据提示找规律、根据图示拼摆图形等,以此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规律。其次,应当提供多人合作使用的互动墙面,为幼儿合作学习提供更好的环境。相较于独自与墙面进行互动,幼儿更喜欢可供多人操作的互动墙面。幼儿的活动及其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同伴之间在交流中一起探索且制定新的玩法与规则,便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33]。如“管道传声”互动墙面,在幼儿园室外墙面安装管道,并配上旋钮,利用旋钮打开即能听到同伴的声音,反之则不能的原理,让幼儿在操作中自由探索旋钮的作用。还可以使用锅碗瓢盆、瓶盖、管道、竹筒等废旧物品,将其固定在墙面上创设“音乐墙”,让幼儿通过敲敲打打,在合作中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乐曲。
总之,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多感官地与墙面进行互动,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转变为心理环境,让幼儿在积极探索与操作中、在与墙面的不断“对话”中收获成长,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园室外互动墙面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