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20年国内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05-24陈沛瑶朱会华

教育观察 2022年15期
关键词:研究者民间幼儿园

陈沛瑶,朱会华

(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2.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广西桂林,541006)

一、问题提出

民间游戏体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遗产,是中国优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幼儿成长以及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上。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一种存在形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优秀的民间游戏正在逐渐消失,传统民间游戏的处境十分尴尬。因此,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对民间游戏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2010—2020年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相关研究现状与问题。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设定主题词为“幼儿园民间游戏”,检索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之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出相关的学术期刊和硕博论文228篇。由人工筛查选择,去除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200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

运用CiteSpace软件,首先对作者发文量与合作情况以及发文机构等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从而探索出2010—2020年我国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相关文献发文趋势、主要作者及机构分布情况。制作作者合作图谱、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及时区图,以探究幼儿园民间游戏研究的热点主题与研究趋势。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发文作者与机构分析

1.作者发文量统计及合作情况分析

从图1可知,以罗红辉、高伟、王小丽、冯海英、徐利鸿、李以盛等为代表的作者发文数量较多。其中,罗红辉的文章被引频次最多,民间游戏、体育游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等是其主要关注的领域,他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资源建设与组织实施》《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传承与创新》等。

图1 作者合作图谱

大部分研究者仍然在进行个人独立研究,作者之间相互合作的强度较低,少部分作者之间有节点和连线,但不清晰,这说明作者合作网络还未形成。而从现有的合作看,校内合作居多,跨学科、跨地域、跨组织的多角度研究不多。在形成的合作团体中,首先是以徐利鸿等人为代表的校内学术团体,他们将民间游戏视作大众娱乐玩耍的一部分,指出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都有作用。[1]其次是刘澄澄等人组成的校内学术团体,他们将藏羌民间舞蹈融入了民间游戏,并且深入探讨了在角色游戏中藏羌民间传统舞蹈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游戏课堂建设的重大意义。[2]此外,同样是少数民族民间游戏方面,王小丽等人组成的跨校合作团体认真调查、分析了维吾尔族民间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体育运动活动中的开展现状。[3]

2.发文机构分析

图2显示,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多为各高校的教育学院,还有部分幼儿园也加入了该领域的探索研究。这一领域主要以西华师范大学、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等为代表。从图2还可看出,研究机构的连线以及相应的节点为0,这说明各个机构分布较散,而分散的研究较难花费时间、精力对幼儿园民间游戏进行深层次研究。此外,不仅有缺乏跨机构、跨校合作的情况,而且校内合作也很少。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每个机构的研究各有千秋,展示了地域性的特点。

图2 研究机构分布

(二)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献反映的当下热点主题。关键词时序图则是将聚类中的关键词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展开。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高频关键词的频次表(表1)和关键词聚类图谱(图3)。由表1可知,“民间游戏”出现的频次最高,有126次,其次是“幼儿园”,出现了56次,并且这两个高频关键词的中心性都很强,影响力在共享网络中较大。由表1还可知,与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实施策略有关的词大部分是高频关键词,比如“幼儿园课程”“应用”“园本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民间体育游戏”等。这表明该领域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及教学的整合。

表1 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分析(前二十)

由图3所知,Q=0.8569>0.3,S=0.9682>0.5,这说明本研究聚类结果合理、网络结构显著。笔者选择了出现频次最多的前10个聚类,并对这10个聚类进行分析。我国2010—2020年有关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民间游戏的理论研究(0#)、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价值研究(1#、5#、9#)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2#、3#、4#、6#、7#、8#)。

图3 关键词聚类图谱

1.民间游戏的理论研究

民间游戏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关注民间游戏的起源、发展、本质、特点、类别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相关研究主要从民俗学和教育人类学两个视角对民间游戏进行研究:在民俗学研究中,研究者认为民间游戏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在教育人类学研究中,研究者认为民间游戏对人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个体发展,体现出即时性的特点。冯超群认为,民间游戏在大众生活中能够传播,并在民间得到创编,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幼儿留下深刻印象,它具有地域性和普遍性、群体性和个体性、传承性和即时性、随意性和教育性等特点。[4]程晨提到,学前教育领域对民间游戏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扩大研究视角、借鉴其他研究视角的成果,他列举了可从民俗学和生态学中借鉴的内容。[5]

2.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价值研究

幼儿园民间游戏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它们大多来自幼儿日常生活,不但符合幼儿爱好模仿、喜欢玩游戏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还易学、易懂和易传,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家乡民间文化,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积极情绪和个性。将民间游戏渗透进幼儿园课程教育意义重大,对幼儿身心成长起重要作用。同时,幼儿园民间游戏对研究传统文化和社会运行作用重大。民间游戏作为幼儿进入社会的准备、成人调整人际关系的形式,具有“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集体情操”[6]的作用。林继富认为,民间游戏可以将这种理想投射到现实社会中,有利于参与“传统文化的建构”,具有“文化认同功能”。[7]将幼儿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应该正确把握其教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并且充分地发挥民间游戏的价值,最终达到使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3.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一是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它能够把幼儿的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发掘深度和力度还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快、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挖掘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向家长、社会积极寻找、搜索幼儿民间游戏,深入挖掘乡土资源,使幼儿在民间游戏的玩耍中体验和感悟本土的浓厚民俗民风,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创新意识。还可建立民间游戏小组,家长、教师、幼儿自愿参加,全面搜集各地民间游戏素材并记录整理作为一手资料保存。同时,要对一手游戏资料进行筛选,尽可能选择积极向上的、符合幼儿年龄段特征的民间游戏。此外,要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已经筛选好的民间游戏进行二次改编或创新。[8]

二是开展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策略。第一,组织与实施民间游戏活动时,幼儿园要特别关注游戏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主要通过改变游戏的场地、时间、材料等内容保障物理环境的创设,而为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则是心理环境创设的需要。幼儿园要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不仅要搜集和利用地方的游戏素材,还要与民间游戏结合起来,开展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民间游戏还能够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已经探索和找到的民间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美术游戏和童谣说唱四个种类,应当把与这四类民间游戏关联的材料放到各区角板块中,开展对应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和民间游戏资源的结合。[9]第三,民间游戏种类具有多元性,不仅能当作教学策略,而且可作为一门课程有明确目的地融入幼儿一天的活动,满足教师教学和幼儿发展的需求。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运动量大、有益幼儿大肌肉生长的民间游戏,在碎片化的时间段可以选择一些方便的民间游戏。第四,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需要家园合作。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幼儿参与游戏,而家长则支持和参与民间游戏课程的建设。这样既可以拉近亲子距离,加深亲子感情,又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园教学。

(三)研究趋势分析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绘制出该领域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图4,具体见文末二维码),以便更全面直观地呈现出我国幼儿园民间游戏研究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萌芽期(2010—2012年)

2010—2012年,在我国幼儿园民间游戏相关研究中,主要有“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较为清晰地反映出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泛化概念性质的表层研究阶段。

2.发展期(2013—2014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10]国家与社会对幼儿游戏发展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发展。2013—2014年,关键词数量猛增,出现了“幼儿”“文化生态”“改编”“创新”“开发与利用”“教育资源”“实施策略”等关键词。这说明研究者除了关注民间游戏的相关理论及幼儿园将其渗透进课程的价值,还重视挖掘与利用民间游戏资源,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的实施策略、改编创新等相关研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3.反思期(2015—2017年)

这一阶段该领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研究者开始从过分追求数量到注重深入探究、深层挖掘。这一阶段出现的关键词,如“社会性发展”“个性品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地方特色”“民间童谣游戏”“资源整合”等也体现出研究者开始从民间地域文化出发,挖掘能够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民间游戏,并且注意到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游戏精神在幼儿园各种活动类型中的渗透。

4.深化期(2018—2020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使得研究者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为关注,同时也深化了对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研究与发展。这一阶段的关键词主要有“教材”“实用性”“本土性”“独创性”“幼儿园教师”“家园共育”“有效运用”“幼儿园活动优化”等。这说明研究者更加关注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民间游戏传承主体的多元化。合作者和引导者是教师在民间游戏中担任的角色,参与者则是幼儿,而家长对各种传统民间游戏比较熟悉,更应积极参与。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在各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的持续研究中,幼儿园民间游戏研究内容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还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及课程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通过总结这一重要研究主题发现,许多问题有待更多研究者的深入探究与思考。

在研究主体上,针对核心作者发文情况,目前关注该领域研究的作者多为在职的幼儿教师,且研究者连续几年发文的情况很少;对于发文机构而言,以高校教育学院和幼儿园为主。该领域研究者多发独作,形成团队合作的较少,没有形成合作团体的研究机构。因此,今后研究中必须加强专家学者与一线实践者,以及各高校、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研究主体范围。

在研究视角上,目前该领域研究视角狭窄,多从教育学和民俗学视角出发探究与讨论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其他领域对幼儿民间游戏开展的研究较少。今后,研究者可拓宽研究领域,使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者可以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究如何优化幼儿园管理以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纵向追踪观察同一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活动的实施,进而发现各个阶段该园的民间游戏课程构建的区别与联系,横向上比较国内外和国内不同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之间的异同。

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很少,主要通过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对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相关内容进行经验上的总结。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多采用实证研究,通过定量研究方法调查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使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建设有据可循,增强信服力,进而推动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在研究内容上,现有研究大部分是关于幼儿园民间游戏实施策略的研究,以及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研究,对于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方面的阐述不够深入,多为宏观策略,很少深化到具体行为的方式方法中,无法给一线教师提供有效指导。因此,研究者在以后的探索中应从实际出发,从某一具体地区深入,探索适宜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特点的民间游戏,最终使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从幼儿出发,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园实际,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文中的图4

猜你喜欢

研究者民间幼儿园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爱“上”幼儿园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