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下的陶瓷绘画创作的审美观念
2022-05-24张毅
张 毅
(张毅陶瓷艺术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0 引言
陶瓷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陶瓷绘画作为陶瓷装饰中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传递着陶瓷固有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它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和心灵的愉悦,每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都能在每个时期的陶瓷绘画中体现,陶瓷绘画艺术在发展演变中遵循着时代的审美规律,各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蕴含在陶瓷绘画中。
现代,在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艺术的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陶瓷绘画创作从传统的陶瓷纹饰中走出来,景德镇作为世界的瓷都,是全国陶瓷绘画创作的中心,在这片土地上陶瓷艺术家们把陶瓷绘画与自己的审美及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并创作出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作品来。现代陶瓷绘画艺术散发着它无尽的魅力与光彩,以中国画为主的陶瓷绘画无疑占据了陶瓷绘画的半壁江山,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然而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现代艺术流派的督促下积极探讨陶瓷装饰的新语言,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以其崭新的面孔呈现在观众面前,随着种种变化和创新,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审美观念概念概述
审美观念其实是人们常说的审美观,属于美学的范畴,它是对某个美学现象的基本看法,是对美的理性认识,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人们以一定的审美观指导创作,引领着艺术创作的审美方向。
早在原始彩陶时期,人类结束游牧生活而采取定居畜牧生活方式,为了生存而发现了陶器的制作方法,陶器在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于是,先民们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绘制成彩陶图案,这是人类最早的审美观念。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美的理解和看法各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在这里笔者主要论述陶瓷艺术的审美观念,从古到今,艺术总是与时代相连,在一定的时代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黑格尔认为艺术源于心灵,艺术美是心灵的产物,艺术来源于生活中的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艺术能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
审美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充分感受对象的线条、造型、颜色、空间、声音、节奏、变化等形式后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想象、愿望等带入其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情感的注入需要一定的审美经验和理论基础,审美经验具有普遍的共性,是通过世世代代经验总结并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艺术品对欣赏者而言是审美的享受过程,会随着欣赏的主体发生情感上的共鸣,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审美观念影响着作品本身,在当今时代语境下所产生的审美观念影响着陶瓷绘画作品的审美体验,只有提高陶瓷艺术创作者自身的陶瓷绘画认识和鉴赏能力,多开展画廊和博物馆的展览活动,扩大有关艺术活动的影响面,了解现代陶瓷绘画的精神诉求和人文关怀,才能提高现代陶瓷绘画的审美观念。
2 传统陶瓷绘画的审美观念
陶瓷绘画创作与创作者的品行道德、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等有密切的联系,时代背景是影响着创作者风格形成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因素。陶瓷绘画创作从古到今的发展是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文化的体现,创作者在所属的时代摄取营养,不是空中建楼阁,传统的陶瓷装饰主要以纹饰图案为主,每个时期的纹饰特点不同,受当时的宗教、政治、文化、经济、统治者等影响。
在新石器时代,以彩陶的几何纹饰演变发展到瓷器装饰纹饰,这是由于政权和社会审美需求发展而变化的,上千年的审美观念的演变是工艺技法和创新意识的工艺美术创造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从原始到现代、从现象到想象、从皇权宗教到文人情怀的审美追求。
本文从传统陶瓷装饰的审美观念为起点研究从而开展对现当代陶瓷绘画的面貌及影响创作语言方式及时代背景进行讨论。
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法有青花、古彩、粉彩等。
2.1 青花的特征
青花属于釉下彩的一种,绘制在泥坯上然后罩上一层面釉,青花的着色剂为氧化钴,高温还原焰烧成后呈蓝色,在绘制青花时使用勾线笔和鸡头笔分水,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类似于国画的墨分五色,青花始于唐代,成熟于元朝,清康熙发展鼎盛。受磁州窑白底黑花的影响元青花崇尚白,以白为吉,其发色苍郁、笔法豪迈、造型雄厚。蒙古人崇尚蓝天白云,游牧生活方式使得元青花豪放、大气、厚重,蒙古人的信仰带来了青花与生俱来的审美情趣,是蒙古文化的图腾。
元曲的流行为青花题材提供了内容,许多青花的旷世之作是元曲的故事人物形象,如青花萧何月下追
韩信梅瓶,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被英国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收藏。
明代继元代发展后以永乐、宣德为最,官窑青花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青花料,发色凝重古雅,绚丽鲜艳,成化斗彩出现,苏麻离青被平等青替代,青花发色清雅淡致、光洁如暇。
“官搭民烧”制度促使了民窑的发展壮大,官窑的败落。清代是青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图案纹饰丰富多样,尽显皇权的尊贵,康熙青花山水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千年的青花发展史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审美观念,如今,青花作为现代陶瓷艺术者的一种创作技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应当将工艺服务于现代审美观念。
2.2 古彩的特征
古彩也称硬彩,属于釉上彩装饰,古彩用珠明料勾线,填上红、黄、蓝、绿、紫等陶瓷颜料,经780摄氏度的温度烤花而成,呈现莹润的玻璃质感,题材上通常是表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吉祥寓意,大红大绿的色彩给人古色古香的美感,刚劲有力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对比、极具装饰性语言把花鸟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2.3 粉彩的特征
粉彩也称软彩,在古彩的基础上使用了玻璃白,粉彩给人感觉粉润雅致,雍正时期的瓷器胎质白度超过前历史,粉彩创烧于清代,雍正时期的粉彩清秀而艳丽,所绘题材寓意吉祥,并题诗字,受中国画影响颇深,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粉彩程式化的装饰模式,出现了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新品种,开拓了新的表现技法和装饰语言,至今,仍然有很多陶瓷绘画者采用这些粉彩技法,当代,粉彩虽有很多新生力量在不断创新,但形式、内容、工艺上还保持了百年前的形式和面貌,停止不前,需要陶瓷绘画者不断努力,力求艺随世移、变革创新,探索出粉彩的新时代语言。
3 现代陶瓷绘画的审美观念
“珠山八友”在粉彩领域开辟了瓷上绘画的现代陶瓷语言,后来由于洋彩(新彩)的加入使得现代陶瓷绘画技法多样,20世纪80年代开始,陶瓷绘画的审美观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不同题材和不同工艺技法络绎不绝地出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陶瓷绘画者尝试不同的工艺技法和材料,不断探索与现代艺术的关系,工艺技法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陶瓷人的对陶瓷材料的认识和创新。新彩由于发色稳定、颜色丰富、容易上手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和青睐,新彩装饰发展丰富,可以是贴花、喷花、绘画、描金加彩等,成为现代景德镇陶瓷装饰的一个大军。
学院派主张现代工艺美术要和传统工艺技术有机地结合,学院渊博的知识和开放的思想为现代陶瓷绘画做出巨大的贡献并全面影响着现代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为现代陶瓷绘画发展指明了方向,学院培养出了大量的陶瓷艺术人才并成为现代陶瓷绘画的中坚力量,出现了大量的优秀陶瓷绘画艺术家,如:施于人、秦锡麟、李菊生、陆军、杨冰、朱乐耕、李磊颖、刘乐君、王爱红、张亚林、干道甫等等,他们对现代陶瓷绘画进行探索研究,并在各自的陶瓷绘画领域做出显著的贡献,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陶瓷绘画风格。施于人的作品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绘制于陶瓷作品中,融入西方的色彩构成,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产物,呈现出崭新的陶瓷装饰面貌,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个性语言。秦锡麟开创了现代陶艺与民间青花结合的绘画形式,他的作品新颖大方、独具一格、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并对现代陶瓷绘画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杨冰的现代青花与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不局限于单纯的平面形式,她笔下的青花绘画手法细致、一气呵成,水墨和装饰结合,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向日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把国画和现代构成有机融合创新出不一样的画面效果。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新校区的会议室里两边墙上安装了巨型《荷花池》陶瓷绘画作品,它的作者是张亚林,一位儒雅谦和,秀美精干的女士,她的作品如同她的审美观一样洋溢着浓浓的学者风范。作品构图巧妙,采用窗格的形式表现荷花池的清新、淡雅和飘逸,形式感强,给人朦胧含蓄、清秀的美感,采用现代性、装饰性和国画性的绘画元素营造出宁静淡泊、烟雨朦胧的艺术氛围(图1、图2)。
图1 张亚林釉上彩瓷板
图2 张亚林釉上彩瓷板
学院派的陶瓷绘画作品具有现代性、学术性、原创性和个性化的审美观念,这正是现代语境下所追求的陶瓷绘画创作的审美观念。笔者认为当代陶瓷绘画创作者要努力学习并理解和体会这一审美观念,创新出具有自己鲜明艺术风格的陶瓷绘画作品出来。
4 结论
当今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陶瓷绘画追求商业经济化价值,陶瓷艺术面目全非,探讨研究现代语境下陶瓷绘画创作的审美观念这一课题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要使陶瓷绘画创作者的作品不被商业经济所诱导,把创作者的审美观念研究透彻可以使艺术成为艺术,而不是成为为了迎合市场的商业复制品,无论时代怎么交叠,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回到艺术的本源,时代的审美观念是每个陶瓷绘画创作者要面对研究的课题,陶瓷绘画艺术给予陶瓷创作者关切自身、关切世界、关切自然和社会的权利,不能一味地模仿复制国画、油画而失去陶瓷绘画本身的艺术魅力。希望每个现代陶瓷绘画者在陶瓷艺术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内心深处的思想世界,回归自由、自然、真实、善良的艺术审美观念。